查看: 9019|回复: 2

大专论文:鸡新城疫(ND)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1 20: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引言
鸡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该病于1926年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西爪哇,1927Doyle在英国的新城(Newcastle)首次分离到病毒,随后定名为新城疫病毒,我国于1935年河南省首次发现有ND的流行,但到1948年才得以最后证实[1]。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及广大养殖户对鸡新城疫防疫工作越来越重视,使该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受免疫技术、免疫方法、免疫剂量和免疫程序不当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以低死亡率、高淘汰率、散发性为特征的非典型新城疫病例逐年增加[2]。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得该病难以清除。
2发生的原因
2.1新城疫强病毒污染的严重性
NDV在自然界有多种宿主,近年来,国内已经从鹅、鸭、鸽、孔雀鸵鸟等分离出了新城疫病毒[3~6]。飞鸟和啮齿类带毒进场这一传播途径控制非常重要,这些鸟类通过一种未知因素将野毒传入免疫力不充分的鸡群,就会缓慢地传染并污染环境,成为一种潜在的病毒源。鸡体本身通过免疫产生的抗体不能抵抗强毒的侵袭,造成免疫失败。
2.2导致鸡新城疫免疫效果不佳的因素
2.2.1
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是母鸡通过卵黄传递到雏鸡血液中,可保护雏鸡免受新城疫病毒的侵袭,也可以抑制疫苗对鸡产生免疫力[7]。母源抗体越高,其保护力和抑制力越强。当前雏鸡免疫失败的原因多是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所致,雏鸡中母源抗体参差不齐,这就是在进行新城疫免疫后有些雏鸡可获得免疫而另一些雏鸡不能获得免疫的原因。
2.2.2
强化免疫间隔时间长而出现免疫空白期

由于首免时鸡产生的免疫力较低,维持时间较短,大多只维持到2325日龄。因此,只进行1次免疫的效果往往不可靠,应尽早进行二免。此外,免疫接种密度不高,出现漏防现象,均可导致免疫空白。
2.2.3
接种途径及操作对免疫力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一是用IV系疫苗超剂量免疫。一般46倍。有的场10倍量饮水,大剂量使用对呼吸道、消化道黏膜造成损害,使疫苗反应增大,同时引起免疫抑制而影响免疫效果。二是少数养鸡户用I系苗按2倍量饮水免疫,由于I系苗属强毒苗,所以饮水不但防不了ND,还造成黏膜损伤、疫苗污染而诱发ND发生。三是饮水免疫方法不当,没有在前3天停止使用抗生素和消毒药,有的断水时间偏短,导致免疫失败。
2.2.4
疾病、营养等因素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免疫是由免疫器官产生的,在新城疫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体液免疫由法氏囊B细胞产生的,若发生传染性法氏囊而损坏了鸡的法氏囊,则新城疫的免疫效果受到抑制。除此之外损坏其他免疫器官的疾病也同样引起免疫抑制,如传染性贫血、淋巴白细胞和网状内皮增生性病,可降低免疫效果[7]机体内营养物质的缺乏能直接影响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低蛋白饲料或维生素缺乏时,能减低免疫力。应激因素如长途运输,长时间断水,饲养密度大,空气污浊,氨气,硫化氢气体浓度高,过热,过冷等因素的存在,都会造成免疫力的下降,导致免疫失败[7]

2.3 HI抗体认识的偏差
监测HI抗体水平对认识鸡群ND的免疫水平和确定免疫时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Hl抗体滴度只是衡量鸡抵抗力强弱的一个易于检测并且有参考价值的指标[8]。根据研究发现,抗体效价在6以上的个体仍能感染,并排出强毒。究其原因,可能是HI抗体水平与ND保护力两者之间不一致[9]。 因此要正确对待抗体监测的意义, 在生产中千万不可视为HI抗体水平高就不会发生ND

3 新城疫的控制
3.1 科学的ND抗体监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3.1.1
确定雏鸡首免日龄

首免时间的确定,主要考虑母源抗体的影响。实践证明,母源抗体效价在3log23log2以下的雏鸡对疫苗接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在HI4log25log2时仅部分产生免疫应答,HI高于5log2不产生免疫应答。因此,可将效价HI4log2作为免疫接种的临界值。一般在雏鸡出壳1日龄时采血,检查雏鸡的HI效价。在大批雏鸡的每批抽样率不低于0.1%,鸡群越小,抽样率应随之增加,理想的抽样率为2%。求出1日龄雏鸡母源抗体平均值后换算为对数值,然后按公式推算:
适宜的首免日龄=4.5×(1日龄HI的对数值-4)+5[10]
例如:某批雏鸡1日龄HI效价132,即log225,按公式计算,则该批雏鸡的首免日龄=4.5×(5-4)+5=9.5(日龄)
3.1.2
首免后定期抽检,适时强化免疫

要测定疫苗的免疫效果,应了解各种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的规律。活毒疫苗免疫2周,油乳剂灭活苗免疫3周,抗体可达高峰。活苗免疫后个体最高滴度可达7log2~8log2,一般低于10log2,而油乳剂灭活苗可达12log2。首免后10天采血抽检,抗体上升2个滴度,且符合正态分布,说明免疫效果良好,若下降2个滴度应补免。一般来说,安全地区使用弱毒苗为主的鸡群,当HI抗体效价均值降至4log2或以下时进行二免,不安全地区的鸡群log2平均值在4.5~5之间,应进行免疫。但实践证明,抗体水平log27以上才能有效。
3.1.3
免疫程序

各地报道及使用的免疫程序尚难统一,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对农村专业户和小养殖场,蛋鸡和种鸡:7l0日龄,IV系、Clone-30滴鼻、点眼。二免在2530日龄进行,疫苗选用上述两种中任一种,仍为滴鼻、点眼。三免在5060日龄,可用IV系饮水或滴鼻、点眼,也可用I系注射。l20日龄用IV系配合油乳剂灭活免疫一次。然后做好平时的抗体监测,当抗体降至34时,可用Clone-30饮水或气雾免疫。也可采用首免、二免同上,在二免的同时配合使用灭活苗注射,免疫期可延长至l20日龄,再进行下一次免疫。该程序比上一程序安全性大。肉仔鸡:首免同蛋鸡,二免时鸡个体较大,不便捕捉,应激也较大,故采用饮水或l系注射,保持到出栏,或首免时活苗加灭活苗同时分别使用至出栏。

3.2 使用质量可靠的疫苗并正确免疫
市场上疫苗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一定要选择正规生物制品企业的优质疫苗,以确保免疫效果。结合本地ND流行情况和免疫程序选用相应的疫苗,采用国家定点生物制品厂生产的合格疫苗,注意疫苗的购销渠道、产地和有效期限。弱毒疫苗在运输贮存过程中要有冷藏设备,不能放在高温,阳光直射的地方保存,以免反复溶冻而失效。冻干弱毒疫苗失真空的不能使用,油乳剂灭活苗已分层的不能用。ND弱毒疫苗免疫应选择滴鼻点眼、注射的免疫方法,有条件的可进行气雾免疫,尽量不使用饮水免疫, 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造成免疫不实。弱毒疫苗一经稀释后要尽快用完,以免减效。油乳剂灭活苗采取皮下或肌内注射方法,使用前要使油苗温度升至室温。无论何种疫苗,使用时剂量一定要准确,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少剂量。
3.2.1
避免或减少母源抗体的干扰

首免采用滴鼻点眼、喷雾方法经呼吸道免疫可避开母源抗体干扰,在呼吸道建立良好的局部免疫,对免疫鸡抵抗呼吸道感染有很好地保护作用。1日龄雏鸡首免,可避免高母源抗体的干扰。选用可以突破母源抗体的疫苗进行首免,如Clone-30IV系疫苗等。油乳剂灭活苗含有大量的病毒抗原,不需在体内繁殖就可刺激机休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受母源抗体干扰较小。杨增岐等发现,首免时与弱毒疫苗同时应用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抗体上升快,免疫后易感期缩短2~3天,免疫抗体水平高,保护力也强[11] 。如首免时采用油乳剂灭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0.2~0.3ml,同时应用IV系或Clone-30疫苗滴鼻点眼,这样可使雏鸡获得较长的免疫期和较强的免疫力。
3.3 建立健全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
疫苗免疫是控制ND发生的重要措施,但仅此不够,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还必须重视建立健全整个鸡群的生物安全体系[12]。鸡场的生活区和生产区要分开,并有一定的距离,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鸡场出入口应设消毒池,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严格消毒,做好用具、粪便、垫料、污水处理以及鼠兽预防工作。实行全进全出,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注意防寒降温、通风换气,避免或减少应激的产生。可加喂一些抗应激药物,如维生素CE等。
3.4 发生ND的紧急措施
3.4.1
发生新城疫时,发达国家采用以扑杀强毒感染群为主的方法,已经基本控制了本病。而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强毒污染的普遍存在,尚不可能采用扑杀为主的策略,所以免疫接种目前仍是控制ND主要方法。

3.4.2
由于非典型性ND发病率低,且多发于免疫鸡群,因而采取疫苗紧急接种是切实可行的,成年鸡一般用免疫原较好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紧急接种。雏鸡的接种量是0.3ml/只,成鸡接种量为0.6ml/只。二月龄以下鸡群紧急接种效果差,日龄越小,效果越差。紧急接种一般选用IV系苗为好。

3.4.3
近年来中草药在禽病治疗中广泛应用,也有人把中药应用于新城疫的治疗中,但效果不很确实,把中药配抗生素可应用于ND辅助治疗,可促进鸡群尽快康复。当前防制本病的关键是必须坚持预防接种的制度,这是增强鸡特异性抵抗力的方法。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坚持科学预防接种才可使发病率减少。


结论

1、本文从鸡新城疫强病毒的污染,影响新城疫免疫的因素包括母源抗体的干扰强化免疫间隔时间长而出现免疫空白期等方面分析了新城疫发生的原因。
2、新城疫是危害养鸡业最主要的禽病之一,但无效的治疗方法,加上非典型性新城疫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免疫接种仍是控制鸡新城疫的主要办法。发病后应及时淘汰,并对受威胁鸡群和假定健康鸡群实行紧急免疫接种,防止疫情扩大、蔓延。实践中,科学的ND抗体监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以及采用正确的免疫方法是保证免疫效果的前提。

文献参考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10112.

[2]
甘孟侯,蔡宝祥.世纪之交我国禽病研究和防制的回顾与防制策略[J].中国家禽,200011(2):35.

[3]
卞汝霖,李文良,叶斌.鹅类新城疫流行情况的调查[J].畜牧与兽医,199931(2)13.

[4]
缪德年,樊生超,姚惠娟,等.鸽新城疫在我国流行的特点[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712(14)3840.

[5]
孙晴,王自然,郑洪云.孔雀发生新城疫[J].中国家禽,199716(4):2025.

[6]
侯艳梅.鸵鸟携带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毒情况的最新报导[J].天津畜牧兽医199718(5):2628.

[7] 阴天榜,刘兴友.家禽免疫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112117.
[8]
袁冲.鸡新城疫Hl抗体监测的指导愈义[J].禽业科技,199713(2):2324.

[9] 赵虎,文其乙,昊艳涛,等.免疫鸡群中新城疫强毒感染的流行趋势[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2)10130.
[10]
王红宁.禽呼吸系统疾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20029495

[11] 杨增岐,赵余放.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效力试验[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7,19(16):3436.
[12] 天奇,张玲,董发明.正确认识鸡新城疫的免疫机制[J].畜牧兽医杂志,200120(1):2025.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nety + 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5-31 21: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综述哦!不是实验性的文章···

陈瑜 于 2009-5-31 21:05 补充以下内容

综述哦!不是实验性的文章···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21: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学校条件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06:4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