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育成上市率≥95%(即僵猪和死亡淘汰比例≤5%);
2、饲料转化率(25~95KG)≤3.05:1;
3、育肥阶段药费≤8元/头。
二、 工作日程:
夏季早晚各提前或推迟1-2小时,夏季值中班、夜班。
7:30~8:00
喂料、巡棚
8:00~11:00
治疗、防疫、调群、卫生等
11:00~11:30
喂料、巡棚
11:30~13:30
休息
13:30~16:30
治疗、防疫、调群、卫生等
16:30~17:30
喂料、卫生、治疗、台帐、记录等
注:技术员与饲养员上班时间同步,做好育肥管理台帐和各项生产记录,白天每次喂料时,分管的技术员在现场观察、记录肥猪的健康状况和采食量,并做好日常记录,分管多条育肥舍时,错开喂料时间。
三.操作规程
(一)、准备阶段
1、清洗:空栏后先清除积粪和余料,用烧碱浸泡后初步清洗,基本干净后,再用打泡机将1:200全清打成泡沫喷涂在墙壁四周、顶棚、料槽、地板、拐角、门窗等处,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抓清洗质量和效果,实现彻底清洗,确保冲洗到边,到头、到顶,到底,任何部位无粪迹、无污垢等。冲洗机为高压电动机,冲洗前检查漏保,冲洗时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直到冲洗完毕,确保安全。
2、 消毒:舍内干燥后,用1:400农福或聚维酮碘或百菌消消毒2-3天,自然晾干,空舍一周后方可进猪;棚舍入口每3天更换一次消毒液,可使用1:400农福或其他消毒药。
3、 备料:与保育一样,刚转入时使用小猪料,如需要药物保健则提前2天通知饲料厂与动保中心,在进猪前一天将其进至棚内,及时通知饲养员。
4、查水:清洁饮水桶,检查每个饮水器是否有堵塞,且每个按3-5秒,排清主管道陈水。
5、控温、干燥:每年10月中旬开始,采用单层吊顶,顶高2米,并将北窗、风洞、粪洞用彩条布封好保温,在栏舍内垫些稻草或木屑、焦碳炉增温,确保进猪时猪舍干燥,杜绝冲洗干净后72小时内进猪,温度≥18℃,相对湿度≤75%。
6、培训饲养员(尤其是新进饲养员),重点是饲喂方案与保健方案。
(二)、饲养管理:
1、坚持每日巡查制度。巡查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为:技术员和饲养员每天每条棚喂料时要彻底检查2次仔猪健康状况,并做好巡查和治疗记录。技术员巡棚主要内容:舍内温度与湿度、免疫与免疫反应、采食与饮水、 定位、粪便、加药保健、卫生、长流水,仔猪的精神状态、睡姿与运动、呼吸与咳嗽、关节、眼耳鼻、毛色与肤色、长势长相、死亡与解剖、其他异常情况等。
2、制定每条棚舍月度饲料使用计划、药物保健计划(兽药、疫苗和消毒剂)及其费用预算,比较上月各计划的准确性,报场长,并共同比较分析。
3、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转群时,做好头数、重量、日龄、防疫、采食量等台帐记录,台帐上墙。
4、调群:原则上,保育舍同栏猪只转入育肥同栏饲养。转入时大小调群一次,按照整条棚猪的头数、强弱、大小和体重,分栏饲养(按照猪栏净面积计算,1平方米/头)。每次换料前要集中调整一次,可对并圈的猪喷洒有刺激性气味的消毒液,清除气味差异,减少相互咬架,并后饲养员要多加观察,防止因咬架应激死亡;凡发现病僵、脱肛等情况时,及时调出,放入隔离栏或隔离舍饲养;有疑似传染病的,及时隔离或扑杀。
5、定位: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的“三定位”。主要是转入后的第1周内,技术员每天参与、督促与指导,确保定位一次性成功,严禁使用饲料定位!
6、免疫与保健:猪群健康时免疫FMD,70-90日龄首免,100-110日龄时二免,特殊情况除外。
7、 喂料:限制饲喂或自由采食。限制饲喂时,做到定时定量,投喂湿料(以手捏不成形,指缝无水渍),70日龄-120日龄,3次/天;120日龄后,2次/天;自由采食,每天添料两次,不得空槽,自由采食每两天下午空槽清扫,防霉变。
8、病僵猪的处理: 猪只采食不正常、体温升高等症状,在原舍治疗;出现喘等症状时,隔离治疗,专人饲喂、治疗。多花时间加强护理;优化营养,与大群相比提升一个档次饲料或使用高档营养物质;消毒、驱虫、治疗等措施;禁止人员的相互窜棚;对无饲养价值的病、弱、小、僵仔猪及早处理(深埋、淘汰、扑杀等)。
9、保温与通风:刚转入的猪群需保温2-3天,保持23℃,逐渐保持在18-20℃, 昼夜温差≤5℃。冬季以保温为主,兼顾通风,尤其是中午打开背风向窗户通微风,不得有刺鼻气味;夏季,大猪(≥60KG)采取滴水防暑降温、洗栏降温等,小中猪一般不滴水降温,发现有中暑现象时,及时报告,并组织抢救。
10、水电:人员离开棚舍时必须将水龙头、电灯关掉,发现有长流水、饮水器、灯泡损坏等现象,需及时通知水电修理工。
11、出粪:每天出粪,杜绝粪水漫出粪沟、杜绝用自来水冲洗粪沟内积粪,干粪拉到堆粪场。出粪结束后,将出粪道清扫干净,保持环境的整洁。
12、消毒: 所有猪舍同时在每周二、周五各消毒一次,室外(道路和办公场所等),每月1号、16号各消毒一次;参加销售的所有人员必须到消毒间消毒之后才可以进入生产区;消毒池每周更换一次消毒水;每次售猪后,装猪台和赶猪通道需彻底清洗和消毒,阻断外源性疾病入侵。
13、销售:按照出栏标准、客户要求和市场特点,分级组织生猪出栏,做到同圈同售、全进全出、健康安全;耳标齐全;在地磅外侧参与销售的本场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严禁装猪人员上装猪车、接触装猪车辆;赶猪过程中不得粗暴,禁止鞭打猪只;同时对客户要有礼貌,不得向客户索要香烟等好处。
14、肉品安全: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标准;如有针头滞留猪体,做好标记,不得上市;残次猪(脓包、超肥膘、超体重、黄膘等)一律等外处理。
15、做好中央生猪储备工作。
16、每批肥猪出栏后,及时完善台帐,做好上报、分析工作。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