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uckyhl 于 2009-5-2 14:51 编辑
新生仔猪饲养管理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最关键阶段.如不采取积极的防护.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在冬、春季节若能度过这个危险期,可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增加养猪生产效益。
1接产
仔猪产出后立即用干布或毛巾清除口鼻及全身的粘液,防止窒息及受寒。
将脐带中血液椎回体内,距腹部3-5厘米处用碘酊溶液浸泡过的细线结扎并剪断,再用浓度为2.5%碘酊溶液消毒。
吃初乳前口服抗生素(1支链霉索加2支卡那霉索),预防仔猪早发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
2喂足初乳
初乳为母猪分娩后前3天分泌的乳汁。3天后的乳汁为常乳。初乳中蛋白质含量是常乳的2.5倍左右.而脂肪的含量则较低。初乳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b2、维生素B2,含量也相当丰富比常乳高10—15倍;初乳中还含有多量的镁盐,具有轻泻作用,可助仔猪排出胎粪;另外,还有磷脂、酶、激素及大量的抗体。
因此,在仔猪出生后的24小时内,应使其吃到充足的初乳。人工哺育仔猪,至少要让母猪喂给2-3天的初乳。
3固定乳头
仔猪出生后2~3天内就自行固定乳头,中、前部乳头泌乳量多,而且中部乳头哺乳容易。
具体作法是,在产后2~3天内要人工辅助哺乳,把弱小仔猪固定在较好位置.把发育较好而体长的仔猪固定在中间奶头上吃奶,把发育较好而体短的仔猪固定在后部奶头上。这样会使同窝仔猪发育整齐一致。
4补铁
正常仔猪出生时铁的储存量为15毫克,通过初乳每天可获得1毫克铁,而仔猪每天对铁的需要量为每头10毫克。
为防止仔猪缺铁性贫血.对出生后2-3天的仔猪,注射右旋糖酊铁钴注射液。一般要求注射2次,新生仔猪3日龄肌肉注射1-2毫升,10日龄肌肉注 射2毫升;或在3日龄1次肌肉注射3毫升的,以后不再注射。这不仅能有效预防仔猪贫血,而且还能间接预防仔猪白痢。
5断尾
生后2-3日龄的仔猪,注射铁剂的同时要进行断尾。其目的在于防止“咬尾”恶癖造成感染。
具体方法是.断尾时可切掉尾巴的1/3-1/2。断尾应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可通过手术刀、去势器、布剪子完成。
断尾之前最好不用杀菌剂或其他药膏。为预防细菌感染,可于断尾之后在尾根伤口处蘸上消毒剂,以减少出血。完毕后用碘酊溶液消毒。
6断齿
仔猪出生后3天之内应断齿.可避免稚齿划破母猪的乳房及咬斗时互相划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
具体方法是,断齿前指甲刀应先消毒.尽可能只剪牙尖(上1/4)。指甲刀应该锋利、清洁,剪时不要把牙夹裂,也不要留下锋利的边缘。
7打耳号
为识别猪群中的猪只、血统号码、出生日期。一般采用耳刻的方法把每窝仔猪都加以各种标识。
8去势
肉用猪为保持优良肉质,增强产肉性能,小公猪在断乳前需要实施去势手术,去势时2—3周龄最佳,因为仔猪在此周龄去势,伤口愈合快.应激小,管理也比较方便。仔猪在生病和外界环境恶劣时不宜去势.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具体方法是,将仔猪完全固定后,先用肥皂洗净手术部位及其周围,再用酒精棉花擦试后涂碘酊溶液消毒。手术时以左手拇指与食指压紧阴囊,右手执手对睾丸位置,开一长口1—2厘米切断之后,用同一方法再割除另一睾丸,手术后用消毒棉或是纱布撺拭创口及其周围,然后涂些稀碘酊溶液。伤口部分不必缝合。
9教槽及给水
仔猪生长发育很快,出生1星期,体重即为出生时的2倍。母猪在投乳3星期以后,其泌乳量和营养都会逐渐下降,而生长中的仔猪所需的营养物质却愈来愈多,故需用人工补料来补充母猪乳量不足。通常在仔猪5~7天,开始教槽。
初生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母乳和仔猪补料中蛋白质含量高,需要供给较多的水分。缺水不仅会影响仔猪生长发育,而且也可能导致其喝尿掖和脏水的恶癖,进而引起下痢。所以在仔猪3~5日龄时要补充清洁的饮水,可在每1千克水中添加葡萄糖20千克、碳酸氢钠2克、维生素0.06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