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是由一种致病性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能感染,但以中小猪多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随之降低。过去,猪链球菌症状以形成局部脓肿的较多,败血性仅为各别散发;但近年来,在养猪密集的地方出现了来势猛,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败血型链球菌病,对我们养猪业的发展威胁很大,而今年又在四川发生了人链球菌的感染。
猪链球菌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扁桃体和鼻腔内。当引入带菌的种猪,仔猪时,加之饲养密度大,通风不好,大小猪混杂等应激条件,即可引起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其次是皮肤创口感染。但链球菌能被各种消毒剂杀死。
猪的链球菌感染有四种类型,分别有不同的菌型引起。不同类型的主症,病检变化都不尽相同,比较复杂,不易确诊。
急性败血型:突然发生,体温升高到40-42℃,全身衰弱,精神萎顿,腹下有紫红斑。最急性病例,往往头晚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就死亡。有的便秘或腹泻,尿含血液,皮肤有出血点或紫红斑;有的病猪呈肺炎症状,呼吸浅快,有浆液性鼻漏;有的跛行,甚至卧地不起。一般经12-18小时死亡,有的转为慢性。
脑膜脑炎型:多发于50多天的仔猪。病初体温可升高到40.5-42.5℃,有的中后期的体温可降到正常。有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空嚼,磨牙,俯卧,继而后肢麻痺,前肢爬行,四肢作游泳状运动,甚至昏迷不醒,经1-3天死亡。
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淋巴结,有时见于咽部和颈部淋巴结。淋巴结肿胀,有热痛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可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有的咳嗽,流鼻液;淋巴结脓肿成熟,中央变软,皮肤变薄,后自行破溃流出脓汁,以后全身症状好转,局部治愈;病程2-3周。
关节炎型:发病即表现为关节炎症状或由前几型转来。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跛行,重者不能站立;精神和食欲时好时坏,衰弱死亡,或逐渐康复,病程2-3周。
预防:1:公母猪每隔6个月进行免疫接种一次。
2:仔猪出生9天进行免疫,断奶后再免一次。
3:对发病猪群应及早诊断,进行隔离治疗,猪舍,场地,用具可用10%石灰乳或2%烧碱消毒。
4药物预防:每吨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25克,饲喂4-6周,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治疗:1: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2万-3万国际单位,链霉素0.5-1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
2:复方磺胺嘧啶钠按每公斤体重0.1克肌肉注射,首次倍量,每天2次,连用4-5天。
3:对淋巴结脓肿型的按外科常规先切开排脓,然后再抗菌消炎。
4:对脑炎型的病猪应采用林可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林可霉素按每公斤体重5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5天。红霉素按每公斤体重6毫克缓慢静注或分点肌注,每日2次,连用3-5天。
5:野菊花60克,忍冬藤60克,紫花地丁30克,白毛夏枯草60克,七叶一枝花15克,煎汁,拌料喂服。
6:蒲公英30克,地丁草30克,煎汁,拌料喂服,每日2次,连服3天。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