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腹水症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以右心肥大扩张和腹腔内积聚大量浆液性淡黄色液体为特征,并伴有明显的心,肺,肝等内脏器官病理性损伤的非传染性疾病。
该病多见于快速生长的肉用仔鸡,多发于生长迅速的年龄段,以冬季、早春常见,死亡率高达20%,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人。近些年,该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生的地域也不断扩大,暴发时易造成肉鸡成活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大。如东某鸡场肉鸡发生一起鸡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为肉鸡腹水症,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如东某鸡场2006年1月18日购进6000只AA商品肉鸡苗,鸡群采用全封闭式地网结合方式饲养。采用全价颗粒料饲喂。鸡舍定期喷雾消毒,鸡群定期免疫。2006年2月12日有病鸡出现,最初怀疑是大肠杆菌病,随即用抗菌药物投服治疗,未见好转,且发病数目增加至100只左右,并出现死亡。截止到2月16日,累计死亡20余只。
2
初步调查
2.1 鸡舍关闭太严,通风换气不畅,空气污秽,有很浓重的氨气味。
2.2 鸡群饲养密度较大,直至3周龄时才分过一次群。
2.3 鸡舍内空气干燥,灰尘多。
3
临床症状
病鸡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不愿站立,以腹部着地,喜蹲卧,行动迟缓,步样异常,腹部膨大,皮肤变薄发亮,腰部凹陷,蹲地不愿走动旱企鹅状。精神萎顿,食量减少或不食。呼吸困难,鸡冠,肉髯皮肤发绀。触诊腹部有波动,腹上侧松弛,下侧紧张。听诊有击水声,呼吸粗励急促,心跳加快。便秘、泻痢交替出现,抓鸡时个别突然抽搐死亡。
4
病理剖检变化
剖检后可见腹腔中有大量淡黄色清亮透明的液体流出,并且在液体中混有团块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心脏增大,变形,心肌松弛,尤以右心房扩张显著,右心肌变薄,心肌色淡并带有白色条纹,心腔积有大量凝血块,部分鸡心包腔积有淡黄色液体;肝脏肿大或萎缩,质硬,瘀血、出血,胆囊胀大,充满胆汁;肾充血肿大,未见有尿酸盐沉积;脾较小,呈暗红色,切面脾小体结构不清;肺瘀血、水肿,呈花斑状,质地稍坚韧,间质有灰白色条纹,肺动脉和主动脉极度扩张,管腔内充满血液,切面流出多量带有小气泡的血样液体;肠管较细,肠系膜及浆膜充血,肠粘膜有少量出血,肠壁水肿增厚。
5
实验室检查
5.1 细菌学检查:以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鸡的肝、脾、心血、腹水组织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发现细菌;无菌取病鸡肝,腹水,心包液,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及血液琼脂平板各2块,以需氧和厌氧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培养,结果所有平板均无菌落生长。
5.2 雏鸡接种试验:选取健康10日龄雏鸡6羽,每羽肌肉接种病鸡腹水或心包液1.5 mL,隔离饲喂一周,未见发病。
5.3 饲料VE、硒含量分析:取雏鸡饲料50g,经预处理后,分别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饲料中VE含量为0.24mg/kg,硒含量为0.14mg/kg,二者均达到雏鸡正常所需的营养水平。
6
诊
断
根据发病特点(肉鸡多发,寒冷季节多发等)、临诊症状、典型的病理剖检变化,再通过调查发病鸡群的饲养管理情况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为肉鸡腹水症。由于肉鸡腹水症与VE、硒缺乏引起的雏鸡渗出性素质在临床上极为相似,故应鉴别诊断,通过检测饲料中VE,硒的含量,以排除渗出性素质的可能。
7
治
疗
本着除去病因、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对症治疗的原则,采取了以下综合治疗方法:
7.1 加强通风换气:使鸡舍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换气,确保舍内氨气充足,防止氨气、二氧化碳蓄积,及时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
7.2 及时清理粪便:每日清理鸡粪并铺垫新垫料,保持舍内清洁。
7.3 调整饲料配方:降低日粮中能量水平,减少油脂的添加,以控制其生长速度,同时饲料中添加食盐应适量,适当添加维生素C(500g/1000kg饲料)、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钙、磷,以及用葡萄糖粉配合饮水,以提高肉鸡的抗病力,减少腹水症的再发生。
7.4 添加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淘汰重症鸡。该鸡群通过上述措施治疗7d后,除少数鸡需要继续给药外,大部分鸡病情有所好转,
且有了食欲和饮欲,轻症者腹水症基本消失。数日后,鸡群基本恢复正常。
8
小结与讨论
8.1 肉鸡腹水症是肉鸡常发病之一,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尤以寒冷的冬季,早春最为严重,以腹部胀满、腹腔积有淡黄色液体为主要特征。近些年,该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生的地域也不断扩大,暴发时易造成肉鸡成活率下降,死淘率上升,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大。
8.2 肉鸡腹水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我们对该鸡场调查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该鸡场肉鸡腹水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饲养环境所造成的,另外,有可能饲料能量水平超高,从而加剧了该病暴发。故增加鸡舍的通风换气条件,使鸡舍含氧量增加,改善鸡只的心肺循环;更换饲料,调整饲料配方,使日粮中能量水平降低;采用添加生理盐、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葡萄糖等营养性物质,可调节机体内的离子平衡,较快的恢复脏器的生理功能,这些措施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和预防本病的再发生。
8.3 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肉鸡腹水症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至今还未有定论,较为倾向性的看法是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肺动脉高压(PH)的形成密切相关。
即PH是肉鸡腹水症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和中心环节,而导致PH的主要因素是流经肺脏的血流量增加和/或肺血管对血流的阻力增加。腹水主要是由于慢性缺氧,静脉血回流受阻,浆液渗出流入腹腔所致。
8.4 肉鸡腹水症发生后,可进行适当的治疗以减少死亡和损失。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呼吸困难,减少渗出,促进水肿液的吸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以防并发/继发感染。其具体措施为:
8.4.1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在防寒保暖情况下,加强通风,防止应激;调节饲料中的电解质(Na+、K+、Cl—)平衡,降低Na+的贮留,改用全价粉料,或适当限饲,同时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添加量均为100g/t饲抖,以及维生素E1万/100 g。亚硒酸钠0.4g/100g。
8.4.2
利尿剂:双氢克尿塞0.015%拌料(5 mg/kg.bw), 2次/d,连用3d;
8.4.3
支气管扩张剂:
Metaproterenol(二羟苯基异丙氨基乙醇),用量为2mg/kg,连用数天。严重者,可试行腹腔穿刺放液。
8.4.4
中药制剂: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利用中草药制剂防治腹水症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根据中药的方药和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温补脾肾,渗湿利水的中草药进行组方,已开发出不少有效的方剂,均有明显的效果,可以试用。
8.4.5
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以治疗和预防细菌性并发/继发感染,如硫酸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和泰乐霉素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