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养猪技术
一、现代养猪生产工艺
(一)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
每个国家依据其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条件,对现代养猪的形式、内容、任务等有不同要求,概括起来,现代养猪有如下基本特点。
一是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专业化的要求,将猪群划分为若干生产工艺群,主要有繁殖母猪群、保育仔猪群和生长肥育猪群。繁殖母猪群又包括后备母猪群、配种母猪群、妊娠母猪群和分娩哺乳母猪群。
二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将各生产工艺群,按“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要求组织生产。首先是按一定繁殖间隔期组建一定数量的分娩哺乳母猪群,通过母猪(包括后备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育等工作,以保证生产工艺过程中各个环节对猪只数量的需要。年出栏1~3万头的肉猪场,通常以7天为一个繁殖间隔周期,即每隔7天组建一批分娩哺乳母猪群。
三是拥有能适应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又便于组织“全进全出”各工艺流程猪群数量相适应的专用猪舍。专用猪舍包括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肥猪舍(生长肥育猪舍)等,通过工程技术的处理,这些专用猪舍一般能满足猪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猪只对环境条件的需要。
四是拥有优良遗传素质、高生产性能的猪群和完善的繁育制种体系;拥有严密的兽医卫生制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符合环境卫生要求的污物、粪便处理系统。
五是能均衡地供应各类猪群所需的各种配合饲料,按饲养标准配制各类猪群所需的饲粮,实行标准化饲养;拥有一支较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职工队伍;全年有节律地、均衡地生产出既定数量和规范化的优质产品。
(二) 现代养猪工艺有关参数
1. 工艺参数
现以某万头猪场为例,说明必须估计的参数(见表1)
表1 某万头商品猪场的工艺参数
项 目 参 数 项 目 参 数
妊娠期(日) 114 每头母猪年产活仔数
哺乳期(日) 35 初生时(头) 19.8
保育期(日) 28-35 35日龄(头) 17.8
断奶至受胎(日) 7-14 36-70日龄(头) 16.9
繁殖周期(日) 163-169 71-180日龄(头) 16.6
母猪年产胎次 2.24 每头母猪年产肉量(活重kg) 1575.0
母猪窝产仔数(头) 10 平均日增重(g)
窝产活仔数(头) 9 初生-35日龄 156
成活率(%) 36-70日龄 386
哺乳仔猪 90 71-180日龄 645
断奶仔猪 95 公母猪年更新率(%) 33
生长肥育猪 98 母猪情期受胎率(%) 85
初生-180日龄体重(kg) 公母比例 1﹕25
初生时 1.2 圈舍冲洗消毒时间(日) 7
35日龄 6.5 繁殖节律(日) 7
70日龄 20 周配种次数 1.2-1.4
180日龄 90 母猪临产前进产房时间(日) 7
母猪配种后原圈观察时间(日) 21
2. 猪群结构
不同规模猪场猪群结构可参考表2
表2 不同规模猪场猪群结构
猪群类别 不同规模生产母猪存栏猪数(头)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空怀配种母猪 25 50 75 100 125 150
妊娠母猪 51 102 156 204 252 312
分娩母猪 24 48 72 96 126 144
后备母猪 10 20 26 39 46 52
公猪(包括后备公猪) 5 10 15 20 25 30
哺乳母猪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幼猪 216 438 654 876 1092 1308
育肥猪 495 990 1500 2010 2505 3015
合计存栏 1026 2058 3098 4145 5354 6211
全年上市商品猪 1612 3432 5148 6916 8632 10348
3.猪舍栏位需要量
流水式生产工艺是否畅通运行,关键在于各专门猪舍是否具备足够的栏位数。在计算栏位数时,除了按各类工艺猪群在该阶段的实际饲养日外,还要考虑猪舍情况、消毒和维修时间,以及必要的机动备用期。不同规模猪场猪群栏位需要量可参考表3
表3 不同规模猪场猪群栏位需要量
猪群类别 不同规模生产母猪所需栏位数(个)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种公猪 4 8 11 15 19 22
待配后备母猪 10 19 28 37 46 55
空怀母猪 16 31 46 62 77 92
妊娠母猪 66 131 196 261 326 391
哺乳母猪 31 62 92 123 154 184
哺乳仔猪 31 62 92 123 154 184
断奶仔猪 27 54 80 107 134 160
生长肥育猪 51 102 152 203 254 304
(三)现代养猪工艺流程
现代养猪生产工艺可以划分为两种:即一点一线的生产工艺和两点或三点式生产工艺。前者的特点是各阶段的猪群饲养在同一个地点,优点是管理方便,转群简单,猪群应激小,适合规模小,资金少的猪场,目前是我国养猪业中采取的一般方式;后者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工艺,它通过猪群的远距离隔离,达到了控制各种特异性疾病,提高各个阶段猪群生产性能的目的,但因需要额外的场地,在小型的猪场不容易实现。
1. 一点一线生产工艺
一点一线生产工艺是指在一个地方,一个生产场按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肥育生产流程组成一条生产线。
根据商品猪生长发育不同阶段饲养管理方式的差异,它又分成5种常用的生产工艺。
(1)两段式生产工艺
该生产工艺的特点是猪在断奶后直接进入生产肥育舍一直养到上市,饲养过程中转群次数少,减少了应激。但由于较小的生长猪和较大的肥育猪养在同一类猪舍,增加了疾病防疫的难度,也不利于机械化操作,而且这种方式比其他方式需要更大的建筑面积。所以,这种方式只适合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或完全依赖人工饲养管理的猪场。
(2)三段式生产工艺
这种生产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哺乳期和保育期分开,加上生长肥育期共分为三段饲养,国内多数规模化猪场多采用这种生产工艺。采用此工艺猪群应激也比较小,同时可根据仔猪不同阶段的生理需要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3)四段式生产工艺
该工艺主要特点是:①怀孕母猪单栏限位密集饲养,便于饲养管理,母猪不会争吃打斗,避免损伤和其他应激,减少流产,而且比怀孕母猪小群饲养节约猪舍建筑面积500-600平方米左右(以万头猪场计)。②产仔栏按7周设计,怀孕母猪可在产前1周进入产仔哺乳舍,仔猪4周断奶后,立即转走母猪,而仔猪再留养1周后转入转入保育舍,即可对产仔栏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空栏1周,有利于卫生防疫。③保育栏也按6周设计,饲养5周,空栏清洁消毒1周,给生产周转留有一定余地。④仔猪出生后按哺乳、保育、生长和肥育四段饲养,比三段(生产和肥育合二为一)饲养可节约猪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左右(以万头猪场计)
四段式生产工艺还有一种形式叫半限位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如图4。它的特点是空怀和轻胎母猪采用每栏4-5头的小群饲养,产前5周为了便于喂料和避免打斗流产,又转入单栏限位饲养。采用这 种工艺,哺乳母猪断奶后回到配种怀孕舍小群饲养,母猪八戒活动增加,对增强母猪体质和延长母猪生育高峰期有一定好处,设计投资可减少一些,所以有些猪场也采用这种饲养工艺。缺点是小群饲养期饲养管理麻烦些,有时母猪争食打斗应激增加,猪舍面积也有所增加。
(4)五段式生产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图5。
它与限位——四段饲养主要差别是从生产到肥育分三个阶段,优点是可减少猪舍面积,一个万头猪场可减少300平方米左右。缺点是猪群多次转栏,应激增加。
一点一线的生产工艺最大的优点是地点集中,转群、管理方便,主要问题是由于仔猪和公母猪、大猪在同一生产线上,容易受到垂直和水平的疾病传染,对仔猪健康和生长带来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2.两点或三点生产工艺
鉴于一点一线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一些国家采用了新的养猪工艺对仔猪实行早期断奶隔离饲养。它可分为两点式生产和三点式生产。
早期断奶隔离饲养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在仔猪出生后21天以前其体内来自母乳的特殊疾病的抗体还没有消失以前,就将仔猪进行断乳,然后转移到远离原生产区的清洁干净的保育舍进行饲养。由于仔猪健康无病,不受病原体的干扰,免疫系统没有激活,减少了抗病的消耗,因此不仅成活率很高,而且生长非常快,到10周龄时体重可达30-35千克,比一点一线方法将近高10 千克左右。两点或三点的隔离距离最好尽可能远些,理想的距离应为3-5千米,100-500米的隔离可视为合理。如果条件允许,猪场中猪舍的间距也应当设计的大一些。有些猪场由于地盘不够或相临猪场太近,不适合多点生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