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04|回复: 0

猪跛行的原因及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6 22: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传染性因素  

    猪传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是关节肿胀和患肢出现踱行。引起关节肿胀的主要病原菌有猪链球菌、猪丹毒杆菌、猪葡萄球菌、猪滑液囊霉形体或猪鼻霉形体,棒状杆菌属、猪嗜血杆菌及副嗜血杆菌等。

    上述病原体属传染病范围之内,必须及早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但当引起关节炎症而出现跋行时,则需要进行外科处理。对猪链球菌性关节炎可在母猪分娩前5星期和2星期各注射1次疫苗,可增加初乳中的抗体,对预防本病具有一定作用;猪丹毒性关节炎在母猪分娩前3星期时,进行丹毒的预防注射,仔猪在断乳时或离开育成舍之前,应再给仔猪进行1次预防注射。对猪霉形体病,将泰乐菌素加入饲料中,进行预防和治疗。

2非传染性因素  

2.1营养缺乏症或营养失调  

    营养缺乏症或营养失调主要是指由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钙、磷不足以及锰、铜等矿物质的缺乏引起跛行。严重的佝偻病、软骨症和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刚断乳的仔猪,妊娠后期母猪或生长迅速的育肥猪维生索D缺乏时,除发生与钙、磷比例失调相同的症状外,常出现四肢跛行,严重时出现关节肿大,步态不稳、强直性痉挛、麻痹、瘫痪。

    硒和维生素E是畜禽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硒和维生素E的不足或缺乏会引起畜禽多种病变,主要表现为骨胳肌变性、坏死、肝脏营养不良以及心肌纤维变性等变化。引起肌肉营养不良(白肌病)、仔猪肝脏营养不良、桑椹心、肌病性跋行等。

    饲料中要供给充足的矿物质,尤其是保持钙、磷比例平衡。钙磷比例保持在1:1.2之间,饲料中要供给充足的各种维生素,尤其是注意维生素D要充足,同时饲料中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要有保证。

2.2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因素  

    猪腐蹄病是一种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为特征的疾病,亦叫蹄间腐烂或指(趾)间腐烂。多发生于3-6月龄的仔猪主要由干圈舍卫生条件不良,猪蹄长期浸泡在粪尿、泥泞之中,捕捉、追赶、相互咬斗、猪群争食、相互咬斗时易使蹄发生外伤,病原菌可由伤口进人组织深部而造成感染,引起腐烂,严重者可以造成骨折。栏圈潮湿,天气寒冷是本病的促发因素。

    防治上,首先改善圈舍卫生,减少应激的影响。同时投以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肌注镇痛药物或用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封闭治疗,患部涂擦扭伤膏药。对优良种猪,如发生骨折、关节脱位时,要进行固定复位并防止血肿、淋巴外渗和炎性渗出。

3遗传因素  

    由遗传缺陷造成的先天性肢蹄缺陷所致的跛行,如内趾过小、多趾、独趾、八字腿(腿外翻),曲肢、直腿等。

    预防措施,一是淘汰有畸形后代的种猪;二是防止近亲交配。外来瘦肉型猪四肢病的遗传性,在选育留种时,要求选留体格健壮、四肢结实的猪。

    造成猪跛行的原因有很多,只有在乎时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发现发病猪只,做到对症治疗,综合防控,才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小农民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5 20:0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