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21|回复: 2

户养奶牛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办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 08: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户养奶牛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在对我市奶牛进行体型线型鉴定过程中,发现奶牛养殖户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养牛户的经济效益。笔者就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粗浅地谈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1
奶牛生活环境差,“福利待遇”无保障
调查中,有些养牛户为省钱或因经济困难不建专门牛房,常年露天拴系,冬不防寒,夏不避暑;有的因陋就简,利用旧房做牛舍或在庭院中搭建,舍内通风光照不好,阴暗潮湿,空气污浊,运动场地不足,奶牛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会严重影响其健康,降低其生产性能。
建议:农户应该到村里规划的养殖区内建造适合奶牛需要的牛舍,要求牛舍冬能保暖,夏能降温,通风良好,场区设运动场和遮阳棚。确实不具备建造条件,也应尽量将现有的牛舍改建好,力争给奶牛创建一个舒适的“住处”,让奶牛在舒适的环境里多产奶。
2 奶牛品种不纯,整体产量难提高
调查中,有四家养牛户引进的65头奶牛均为杂交品种,日产奶量很低,有的仅为12千克左右。究其原因,四家养牛户均为新手,第一次引牛没有经验。加上没有识别奶牛品种优劣的技术人员,主要靠牛经纪、中间人,他们多为社会闲散人员,责任心不强或能力有限,或为一已之利,让养牛户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建议:①养牛户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如何识别奶牛品种是否纯正、品质是否优良的经验;②购牛时最好找一位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作参谋;③养牛户对劣质牛进行淘汰,调整牛群,达到品种纯正,品质优良,高产稳产。
3 运动、刷拭不重视,体质、效益受影响
有些养牛户习惯把奶牛拴在木桩上,使奶牛运动量不足,导致奶牛生长发育受阻,体质较弱,抗病力差。有些养牛户因工作量大,时间紧,对刷拭牛体不重视,致使牛污垢遍体,甚至孳生体外寄生虫,从而影响了产奶量。
建议:①舍饲奶牛,每天上下午各自由运动一次,每次时间为1小时左右;②刷拭牛体能保证皮肤清洁,利于挤奶工作进行,每天坚持刷拭牛体1~2次,每次3~5分钟。
4 营养性疾病、乳房炎发生严重
测试牛群中,体况适中,营养良好的牛并不多。多数表现偏瘦、弓背、凹腰、X形后肢,这些主要是日粮营养不平衡,精粗比例、钙磷比例等失调,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造成的。乳房炎的发生多是由于各阶段对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善造成的,特别是产前产后时期、干乳时期要加倍注意。因患此病,有的牛乳区严重不均衡,有的乳头成了瞎乳头,有的乳区成瞎乳区,严重影响了产奶量。
建议:①改善日粮结构,增加营养均衡度,满足奶牛营养需要;②根据奶牛的不同生理阶段,饲喂不同日粮,根据乳房的生理变化及产奶量的多少,适当调整日粮比例及日喂量。清洗初孕牛乳区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堵塞乳头乳孔的蜡质擦掉,防止细菌沿乳孔进入乳房。每次挤完奶后,一定要用消毒液浸泡乳头。发现有乳房炎征兆时,及时用药物防治。
5 饲料调制不科学,搭配不合理,粗饲料品种单一
调查的养牛户中,多数没有按照奶牛的营养标准合理搭配、调制日粮,粗饲料品种较少。粗饲料全年以青贮玉米秸秆为主,几乎不搭配任何干草。精料也是喂喂停停,根本不能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导致奶牛的生产性能不能正常发挥。有的奶牛头胎产奶量日均已达18千克,二、三胎时依然维持在这个水平,产奶量没有明显提高。
建议:①业务部门要强化对养牛户的技术指导,改传统的饲喂习惯为科学的饲养方式;②奶牛为草食性家畜,日粮应以多样化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一般每生产1千克牛奶,补300克精料。日粮中精粗比例一般按40:60搭配。或按精料、全株玉米青贮料、干草(3~5种)各占三分之一调制。
6 经营管理欠科学,走哪算哪凭感觉
一些养牛户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想哪干哪。在农户调查中,问及一头奶牛的年收入情况,无一人能说个准确数。追问有无各项生产记录时,往往会说只要记清卖多少奶就行了,还要什么记录,那多麻烦,生产过程中没有用料、用药、发情、配种、妊娠、分娩、产奶、消毒、防疫、治疗、饲料消耗等记录。这样会导致生产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该降的成本降不下来,该加强的环节得不到加强,管理水平提不高,生产水平上不去,降本增效无从谈起。
建议:①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要经常对养牛户进行指导和培训,使其掌握奶牛的全程管理技术,全面了解奶牛的生产过程;②好记性不如赖笔头。故养牛户在生产过程中要对每头奶牛的用料、用药、发情、配种、妊娠、分娩、产奶、消毒、防疫、治疗等情况做一个详细记录,便于降本增效。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2-2 23: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啊,农户养殖目前还不能把奶牛的舒适度考虑进来,干物质采食量是否满足都是个问题!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来说很困难,一个字:没钱!(哈哈哈哈),还有就是各种记录体系,通过主管部门应让奶农感受到记录体系的优越性!个人认为现在的饲养管理水平下,粗饲料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应大力提倡饲粮兼用性玉米的种植(甚至饲用玉米),提高粗饲料的质量,好多中小规模的牛场粗饲料只有收获后的黄干贮,营养价值太低!(因为种植户不会在收割玉米前,将秸秆卖给奶农)。奶应农也要转变观念,应将一部分精料的投资转向粗料(在蜡黄期将整株玉米收购,让种植户不觉得至于亏本),不要一味的追求精料配方!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让种植户和奶农之间有沟通,不能等到人家摘了玉米棒子,再去收购质量很差的秸秆!然后在精料上下功夫,精料浓度太高,奶牛受不了,疾病接踵而来,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哈哈哈哈哈,个人浅见!
发表于 2009-2-3 15: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主要是奶的价格太低了,如果奶价上来了,奶农有了高收益才愿意高投入,这可能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小农意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0 15:1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