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4|回复: 0

2008年棉粕市场回顾及2009年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 11: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对于饲料行业可谓是有史以来最不平凡的一年,市场价格经历了暴涨到暴跌的快速交替,交易主体经历了大喜到大悲的过程,体验了市场的风险与无情。棉粕作为饲料原料其中一员同样也避免不了遭遇这样的规律,从5月中下旬到11月初,棉粕价格上演了暴涨到暴跌的过程,在维持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让参与棉粕市场的交易主体真真实实的坐了一回“过山车”,见证了棉粕最为疯狂的戏剧性涨跌。

  
一、2008年棉粕市场回顾  

  1、2008年棉粕价格走势以及行情分析  
  影响到2008年棉粕市场的关键词,认为主要有通货膨胀、三聚氰胺、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等等。而这些关键词如何影响棉粕市场的,我们通过以下2008年的棉粕均价趋势图,把棉粕市场分为六个阶段来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
  第一阶段(约1.5个月):2008年1月初到2月中旬也就是农历07年12月初到春节收假这段时间,市场双方都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交投相对清淡,棉粕价格较为稳定。

  第二阶段(约3个月):2008年2中旬到5月中下旬,棉粕价格在高于第一阶段之后总体走势相对平稳。这阶段初期由于春节后油厂开机率不高,棉粕供应相对紧张而饲料厂从2007年10月棉粕价格高涨之后采用的采购策略都是随买随用为主,库存水平较低,从供需基本面来看,有促使棉粕价格上涨的动力;另外由于年初的雪灾对菜籽的影响的炒作在当时对市场的左右较强,使当时的油籽价格全部上涨,棉籽价格上涨也理所当然,从而成本的上升,带动下游产品棉粕、棉油价格上扬。但是第二阶段后期油籽开始暴跌致使副产品成本降低;养殖业仍不理想:家禽养殖业恢复势头仍显缓慢,疫病导致提前出栏数量较多,多数散养户补栏仍显犹豫;生猪养殖因受养殖效益的影响使养殖户特别是一些散养户补栏较为谨慎;水产养殖因为气温不高投苗较晚;所以养殖方面对饲料需求不大,饲料企业采购棉粕量依然没起色。
  第三阶段(约2个月):2008年5月中下旬到7月中下旬,棉粕价格是2008年之中上涨幅度最大,涨势最快的一个阶段——棉粕牛市。这个阶段的基本面有所转变:需求方面最明显的就是水产养殖的复苏对棉粕需求的增加,供给方面这个时候棉籽供应量基本处于一年之中传统型的供应不足的阶段,所以从基本面来看,这阶段棉粕市场利多。但是为什么棉粕涨势会如此迅猛而有力,除了基本面的因素,最主要就是周边市场以及经济因素的提振。从大豆、豆粕来看,这阶段备受关注的应属阿根廷农业方面的罢工,使大豆销售停滞了很长的地段时间,使我国大豆的进口主要转向美国;备受市场关注度的焦点美国在5月份开耕时,一场席卷美国中西部的大洪水,打乱了农民的计划,严重延误了大豆的种植,同时由暴雨引发的洪水冲毁大量土地,使得豆农不得不补种或重耕。洪水引发市场对未来美国大豆产量的担忧,进而推高了期价,使得美豆在7 月3日达到1654.0美分/蒲式耳的历史最高价。在当时国内豆粕价格最高的地区大连豆粕在4850元吨,国内均价接近4800元/吨;而棉粕最高地区的价格达到历史性高位3300元/吨,国内均价接近到3000元/吨,从棉粕和豆粕差价看来,棉粕性价比优势较高,所以需方对棉粕的青睐不言而喻。经济方面,随着物价的上涨,国内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在这阶段物价与通货膨胀相互影响着,人们在这阶段对物品的追逐较为狂热,致使价格越来越高。国家在政策上花费的力气也较大,比如降息,鼓励进口等等国家政策来打压价格,但是同时也为后期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埋下了伏笔。总之,以上原因形成了棉粕在08年年度内也是有史以来最为疯狂的暴涨以及最高价位。
  第四阶段(约1.5个月):2008年7月中下旬到9月初,棉粕价格处于弱势震荡下滑的时期,也就是从棉粕牛市转向熊市的一个过渡期。这个阶段从趋势图上看来应当属于整个年度内高位震荡的区间。从基本面上看,这个阶段棉籽供应量应该还是属于比较清淡的阶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2008年的新棉籽、大豆、春油菜籽即将上市,在供应方面预期压力较大,制约的棉粕的价格走势。养殖需求方面来看这个阶段是水产养殖的高峰期,也就是预示着水产旺季即将退出年度舞台的一个信号;猪料和肉禽料都只是实现了小幅度增长;肉禽饲料的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蛋禽料产量在全国天气相继结束夏季高温之后,迎来了蛋禽养殖和补栏逐步恢复的阶段,这是正常的市场需求。所以从基本面上来看棉粕市场这阶段供需双方较为势均力敌,不过外部市场可谓不容乐观。从外围市场来看,这阶段美国大豆市场的恶劣天气的炒作随着天气的好转进入尾声。进入7月之后,美国中西部天气突然变得极适合大豆生长,风调雨顺的气候使得大豆进入代偿性生长,弥补了前期暴雨带来的生长过缓。甚至到了7月28日,USDA公布的作物生长进度显示,截至7月27日,当周美国2008/09年度大豆良好率为62%,较前周提高1个百分点,明显高于2007年同期的58%。而在7月以来国际原油开始大跌,以及美元的升值都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较大的利空影响。

  第五阶段(约2个月):2008年9月初到11月初,棉粕价格处于2008年下跌幅度最大,跌势最猛的一个阶段——棉粕熊市。这个阶段影响市场利空因素云集,其中主要利空因素:金融风暴。美国金融危机9月15日全面爆发,由次按信贷危机所激起的一场金融大海啸,一夜间令美国两大投资银行走向末路,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令。事件回顾:9月10日,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决定出售旗下资产管理部门55%的股权,并分拆价值300亿美元处境艰难的房地产资产。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将依据以重建为前提的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已与另一家证券巨头美林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公司。届时美银将超过花旗集团,成为全美最大的金融机构。 9月25日,全美最大的储蓄机构华盛顿互惠银行宣告破产,将由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查封、接管,并将其银行业务以19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的倒闭,被称之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美国政府反应比较迅速,在9月20日向国会提交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美国政府的金融救市计划出来之后对大宗商品市场信心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恢复作用,然而,大部分市场人士对商品后市走势抱以悲观的态度,认为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忧虑,将减少将来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后来经历事实证明大宗商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商品价格进入下跌通道不容质疑。  
  再看棉粕市场供应基本面,这阶段是属于我国棉花采摘上市阶段,也是新棉籽供应量增加的阶段。但是因为遭遇金融危机,皮棉销售受到较大的阻碍,价格跌势不止,轧花厂加工籽棉风险较大,收购意愿不强,同时因为籽棉价格低廉,棉农出售籽棉积极性也不高,所以籽棉交投市场今年也较为清淡,当然轧花厂加工出来的棉籽量并不大。虽然按照常理来讲这个阶段是棉籽集中上市的时期,但是今年棉籽上市进度与年中的新菜籽收购行情差不多——可谓细水长流。不过因为棉籽下游产品棉粕、棉油、短绒、棉壳等副产品需求不旺,油厂对棉籽的需求也较为有限。在棉花产业这条链上的企业不管是轧花厂还是棉油厂所处的境遇都差不多——对原料需求较清淡,下游产品滞销。

  棉粕终端需求市场也就是养殖状况在这段来看也不如人意,水产方面随着气温的下降,我国从北到南水产饲料需求逐渐下降——这个时期水产品大量出塘以及气氛下降都会影响到水产养殖的投喂量。畜禽养殖在这阶段虽出现温和回升的态势,但是畜禽的存栏水平以及补栏意愿不强都很难从根本上提振饲料需求。所以从棉粕市场供给方和终端需求来看,这阶段棉粕市场总体利空。

  不过这阶段棉粕跌势之猛,远远超过了其它粕类品种,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众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9月11日三鹿等厂家的婴幼儿奶粉、液态奶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表面看是仅仅关乎人的食品安全,实际上动物的食品安全——饲料安全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饲料安全也一直是饲料检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检查和反检查也从未停止过。”——/谷伟兵。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检验检疫部门加强进出口饲料三聚氰胺监控,确保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卫生。处于牛奶业这一条链接上的各类型的企业在这次事件中都受到牵连,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各种反刍饲料生产总和接近463万吨,约占饲料总量的4.2%,这其中又是牛饲料占了大部分比例,而棉粕在牛饲料中的比例高达30-40%左右。牛饲料的生产销售受“三鹿事件”的影响而下降,当然饲料厂对于原料棉粕的采购理当减少。棉粕在虽在牛饲料中用的比例较大,而牛饲料总产量的比例不高,之所以这次“三鹿事件”对棉粕市场打击如此之大,在当时的经济环境动荡,棉粕供应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市场对于一点风吹草动反应都异常的灵敏,“三鹿事件”对棉粕的影响被炒作而因此放大。

  第六阶段(约2个月):2008年11月初到12月末,棉粕价格依然处于跌势之中,但下跌幅度有所减小,到12月末期,棉粕价格小幅反弹。到这个阶段,经济环境对市场的影响仍旧存在,经济形式的恶化与各国政府的救市行动同时上演。我国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总投资约需4万亿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国家在保障棉农利益方面也做了较大政策扶植。为确保棉农利益,建立收储价格与籽棉收购价格挂钩的机制。12月22日,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出公告,中储棉公司与交储企业签订经交易市场见证的《购销合同》中,依据皮棉收储价格为基础对交储企业收购农民籽棉的最低价格进行约束。从公告之日起,交储企业对在交易市场竞得的交储额度,要按不低于2.6元/ 斤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籽棉,交储时须提供相应的收购码单,随货同行,并作为初验的依据之一。这样以来,作为当前籽棉收购主力的400型棉企为了交储达标将纷纷提高籽棉收购价格,棉籽加工成本得到同步上升,市场价格有望获得支撑。另外,国家公布第三批粮食收储计划,这是2008年以来中国启动的最大的一次粮食收储计划,收储规模将达2000万吨。大豆、菜籽、玉米以及棉花等粮棉油农产品价格将全面得到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撑,棉籽不仅会受到比价关系的支持,价格回升也将逐渐被市场认同,从而促进棉籽市场实现筑底反弹。
  在第六阶段,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棉粕跌势较第五阶段趋缓,这阶段油厂开机率较低,加工量小,从供应上来看油厂棉粕库存一直维持低水平状态,从一方面来说棉粕供应稀少限制了棉粕价格大幅下滑的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需求的不旺盛迫使油厂降低产量。这阶段由于年关将近,国内畜禽、水产品出栏又达到高峰期,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以及对后市信心不足,市场补栏意愿也较为有限。从养殖状况来看,棉粕市场需求仍较弱势。不过年前饲料企业小量备货以及棉籽价格的反弹都给市场一定支撑,所以年度末时,棉粕价格小幅上涨。 
 
  2、豆粕、菜粕价格高涨,棉粕替代性增强
  以下是2008年豆粕、棉粕、菜粕价格趋势图

备注:图标来源于天琪期货


数据来源: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棉粕、菜粕走势与豆粕走势关系紧密,当豆粕价格高涨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饲料厂对棉粕、菜粕的采购量,拉动棉粕、菜粕价格的上涨。从2007年到2008年的棉粕与菜粕价格变化趋势上看比较同步,总体看来棉粕的价格水平高于菜粕,有利于棉粕在饲料中的用量。
  
二、2009年棉粕市场展望

  2008年棉粕在经历了辉煌与悲壮之后,2009年可能会是相对比较平淡的一年。  
  从2008年棉籽产量(皮棉数据来源于中国棉花协会预计的量得出棉籽产量)1149.46万吨来看,属于01年以来产量最大的一年,棉粕相应的产量643.7万吨较2007年增加8.72%,2009年棉粕市场将面临供应量增加的压力。


2001
年-2008年棉籽、棉粕产量表


单位:万吨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皮棉产量
532
492
486
630
570
673
722
780
籽棉产量
1400.9
1295
1277.63
1664.1
1501.1
1747.6
1900
2052.6
棉籽产量
784.52
725.2
715.47
931.88
840.59
978.67
1064
1149.46
棉粕产量
439.33
406.11
400.66
521.85
470.73
548.06
595.84
643.7
增减比例
-7.56%
-1.34%
30.25%
-9.80%
16.43%
8.72%
8.03%
备注:皮棉产量来源于中国农业部,08年的皮棉来源于中国棉花协会预计的量;  
由于棉籽有脱绒不脱绒之分,因此取中间值,100斤籽棉产棉籽56斤;  
由于棉粕有脱壳不脱壳之分,因此取中间值,100斤棉籽产棉粕56斤。  

  从与棉粕关系紧密的豆粕原料大豆来看,2009年全球大豆供应将会回到供大于求的局面。12月份美国农业部报告统计2008/2009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3465亿 吨,较2007/2008年度上涨6.2%;全球大豆使用总计为2.3258亿吨,较2007/2008年度增长1.3%;全球大豆期末库存5419万 吨,较2007/2008年度上涨2.1%。而国内方面,由于国家鼓励油料生产政策的实施,包括大豆、菜籽在内的国产油料产量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2009年粕类市场供应应该比较充足。  
  由于投资者对全球金融和经济环境前景的看淡,2008年上半年还保持着牛市的各种商品包括豆粕的价格在下半年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而突然变脸,发生大幅度下跌。但随着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的出台刺激经济,以及在商品又有投资者心理恐慌下的过度抛售,2009年有望迎来反弹的空间。  
  总的看来,2008/09年棉粕供给相对充足,这给棉粕价格上行带来了阻力。而2008年9月开始次贷危机的扩大化,将整个世界经济拖入了泥潭之中,在全球经济没有明确好转之前,大宗商品市场可能处于一个长期的底部之中,则棉粕价格也将保持低迷状态。而未来棉粕需求是否有效恢复也将影响到棉粕价格的涨跌。认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有:全球经济形式的变化;大豆、豆粕产量以及价格走势;畜牧养殖的变化;09年棉花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变化;国家政策的影响;国际原油与美元价格指数的变化;一些突发因素,如禽流感、自然灾害等。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huhongj0723 + 5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3 01: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