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安世 于 2009-1-7 09:45 编辑
肉用种鸭开产前期的八项注意
肉用种鸭的开产前期(也叫育成期末产蛋期初),一般是从17--25周龄,产蛋率达到10%--30%这一阶段。这段时间是种鸭从育成期向产蛋期过渡的重要时期,关系到产蛋期的成败。为此,在饲养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八点:
一、选留种群要严格
高产种鸭群的要求是:精神活泼、体质健壮、体重适宜、生长发育良好、均匀整齐;种公鸭的选留还应注意腿、脚、趾挺直,将腿胫较长且体型较好的公鸭留作种用。对于体型过大、过小、残、弱种鸭,一定要淘汰。对母鸭的选留是绝不可“见母就留”,否则会造成鸭群均匀度差,个体大小分化明显,出现较多的过大鸭和过小鸭,这样,一方面影响开产的一致性和种鸭生产性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过大鸭采食过多易肥胖,致使腹脂过多和肛门周围组织弹性降低,使产蛋后外翻的泄殖腔难以复位或复位时间过长而被淘汰,过小鸭因营养不良身体瘦弱,导致体成熟推迟,体成熟和性成熟不同步。同时,在交配过程中容易被公鸭啄伤或因不堪重负而发生腿疾,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开产前期必须对种鸭群进行严格的选留。时间上一般在17周龄进行。
二、合理调整日粮配方
种鸭从17周龄应逐步调整日粮配方,适当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使其营养水平介于育成期与产蛋高峰期之间。这样既可保证母鸭的卵巢和输卵管迅速发育,鸭体内有营养储备,又可确保母鸭的适时开产。在生产中,可将育成期料与产蛋高峰前期料按比例混合,用2—3周时间过渡,逐步增大开产前期种鸭的营养供应,当产蛋率达10%--30%后,完全改为产蛋高峰期饲料,(也可用开产期前期料,一般的蛋鸭料。)这样不仅能使母鸭有足够的体内储备和适时开产,而且还控制了饲料成本。
三、认真补充人工光照
光照对种鸭的繁殖机能影响极大,增加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可以调节后备种鸭的性成熟,促使母鸭同步开产。因此,开产前期的光照控制十分重要。一般在17--18周龄时,结合公母鸭体重情况,将光照时数逐步增加到17 小时,以后采取恒定光照方案,光照强度要保持在每平方15--20勒克斯。通过人工补充光照,促进公母鸭的性成熟,使体成熟和性成熟尽可能地同步。切不可因考虑用电成本和停电应激等因素,而不执行光照制度,那样将导致种鸭生产的失败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严格控制饲料投放量
开产前期饲料喂量的增加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在23周龄前均要对种鸭进行称重,可根据公母鸭体重情况按每只鸭每周增加5--10克的幅度供料,以诱导鸭群尽快提升产蛋率。在生产中,绝不可为片面追求开产时间的提前和初产蛋的重量,在开产前期迅速增加饲料,这样是拔苗助长,事得其反,势必影响整个产蛋期的经济效益。一是开产过早加上初产蛋过大,母鸭容易造成脱肛;二是种鸭体成熟和性成熟不一致,尤其是公鸭,虽有性欲,也进行交配,但其精液品质较差,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较低;三是开产过早的母鸭群容易早衰,产蛋高峰期持续的时间比正常的要少2--3周;四是有“翻毛”现象,可推迟开产近两个多月的。因此,合理控制开产前期饲料喂量的递增对养好种鸭十分重要。
五、早装蛋窝,调教鸭群,减少窝外蛋
种鸭产蛋有很强的定巢性,在开产前期必须对母鸭进行适当调教,切实减少窝外蛋。从17周龄开始安装产蛋箱进行诱导,每个产蛋箱供3--4只母鸭产蛋用,避免母鸭等窝、争窝,相互干扰而造成窝外蛋增多。产蛋箱底部要铺好垫料,并优于地面垫料,这样才有竞争性地把母鸭吸引到产蛋箱内产蛋。开产初期要及时拿走窝外蛋,以免其他鸭在此产蛋。避免强光直射,鸭喜欢在光线昏暗的地方产蛋,同时要保持环境安静,尤其是在鸭每日集中产蛋的时间(凌晨2:30--5:30),避免各种应激而造成地面蛋的增多。
六、严控种公鸭“掉鞭”
在母鸭刚开产时,青年种公鸭因频繁交配易发“掉鞭”(阴茎脱出)现象,若不及时收进去,一是因污染发炎、二是因其是红色被其它鸭子追啄受伤发炎,这两种原因都会致种公鸭作废。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一是要公母并群要合时,根据种群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早合群,一般在16—17周时进行;二是要尽可能地按不同的饲养模式来确定公母比例,水养的♂:♀为1:5.5—6;旱养的♂:♀为1:5—5.5;三是要把公母鸭按体重的大、中、小分别对应配置;四是尽可能地让鸭群在水中交配(旱养的可设嘻水池);五是发现“掉鞭”的公鸭要及时抓出来,用来苏尔或典酊清洗并隔离养殖,若已发炎,只有淘汰掉。
七、慎防母鸭脱肛
脱肛是指种鸭输卵管或泄殖腔翻出肛门之外,初产母鸭易发此病。主要原因是:产蛋母鸭饲养密度过大,母鸭过肥,母鸭开产后喂料量骤增,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光照不当,母鸭产蛋后的突然应激以及一些病理方面的因素如输卵管炎、泄殖腔炎症等。在生产中,脱肛鸭一般无治疗价值,因此,在预产期一定要根据实际饲养情况切实预防母鸭脱肛。保持鸭舍环境的安静,控制母鸭体重,控制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及饲料喂量,执行合理的光照程序等。
八、操作程序化规律化
种鸭在开产前期,其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要经过一段时间逐步地适应。对此,养殖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从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喂料量、喂料次数到拣蛋次数、拣蛋时间、种鸭下水时间、卫生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都要程序化和规律化,从而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对种鸭产蛋产生不良影响。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