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
疫病是养猪业生产的最大威胁,是对我国生猪存栏数量变化影响最大的突出因素。近10年来,我国陆续发生生猪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等新病的流行,很多养猪场(户)死淘率为养殖业发达国家的1-3倍。尤其是2006年6月份至今在全国范围内暴发的猪群“高热病”----猪高致病性蓝耳病(PRRS)疫情,来势凶猛、病情复杂、死亡率高、难以控制,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可以说,猪病已成为当前养猪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尽管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组织业内专家采取相应措施,至今仍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方案。
令养猪场(户)头痛的主要问题是猪的疫病多和防疫治病难。能否搞好疫病防制工作,是养猪成功的关键。随着养猪业规模化的发展,用于猪病防疫的疫苗种类逐年增加,如何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避免疫苗的相互干扰是困扰养猪从业者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根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分会秘书长万遂如教授对“高热病”的接种研究表明:蓝耳病活疫苗可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实施免疫接种时,注射猪瘟疫苗后,间隔7天再接种蓝耳病活疫苗,可避免发生干扰现象。若使用蓝耳病灭活苗,可与猪瘟疫苗先后使用,间隔三天即可。免疫抑制性疾病----“高热病”(PRRS)、猪瘟“HC”是真正的杀手。故要务必做好猪瘟、蓝耳病疫苗的预防工作。为此,我们参照万遂如教授介绍养猪必须打的9种疫苗的免疫程序及使用方法、注射剂量,根据周边疫情发生情况和当地猪病的发生、流行特点,结合实践,推荐猪场免疫程序,供广大养猪从业者参考使用。
据猪场反映,凡是规范使用推荐免疫程序的猪场基本上没有发生类似疫病。实践证明:只要采取合理的防疫措施,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实施严格的消毒制度,强化科学的饲养管理,建造布局合理的猪舍结构,饲料中添加适当的预防药物等关键技术措施,是控制疫病发生,降低死亡(淘)率,提高养猪效益的有效途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每年3-4月份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2:每年3、9月份接种口蹄疫疫苗。
3:每年3、10月份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
4:根据本地疫病情况看选择进行免疫。
|
技术联系方式qq:249879109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