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及危害
摘要: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和定期使用的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造成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形成养殖时水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高,但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使得亚硝酸氮的问题最为突出。
在有的池塘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现象相当严重,而且在不注意的情况下还会突然升高,导致养殖对象的突然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即使有时达不到致死浓度,但由于含量超过养殖对象的忍耐程度,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影响其生长或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亚硝酸盐对养殖水体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初步分析了亚硝酸盐在养殖水体中产生原因及过程,阐述对水体养殖生物所造成的危害,从而提出预防亚硝酸盐产生的主要措施及解决方法,降低养殖业的损失。
关键词: 亚硝酸盐 养殖 产生 危害 氮
1. 引言:
2、亚硝酸盐在养殖水体中产生的过程及途径
2.1亚硝酸盐的产生过程
亚硝酸盐是氮素在自然界循环过程中的产物之一,是海水中含氮物质氧化还原过程的中间产物, 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2.2 产生的具体途径
2.2.1 底质淤泥可产生亚硝酸盐。
2.2.2 池水混浊可产生亚硝酸盐。
2.2.3 气温突变时可产生亚硝酸盐。
2.2.4 投喂饲料不合理可产生亚硝酸盐。
2.2.5 鱼类密度过大也是产生亚硝酸盐的主要因素。
3 、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影响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对象如鱼、虾产生危害。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的携带氧的能力减弱,养殖对象比较容易形成类似缺氧的症状。
3.1 作用机理
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类反应生成致癌性的亚硝酸胺类物质,pH值低时有利于亚硝酸胺形成。
3.2 对虾类的毒害作用
3.3 对鱼类的毒害作用
3.3.1 毒害作用
① 慢性中毒:
② 急性中毒:
4、预防及解救措施
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的一种物质,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要在水体中完全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只是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浓度,而其危害浓度是利用目前一般的水质分析盒不能检出,能检出的浓度对鱼类都会产生影响。
4.1 预防亚硝酸盐产生的主要措施
4.1.1 要坚持对池塘的清淤改造。
4.1.2 要注意水质的管理。
4.1.3 要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4.2 解救方法:
4.2.1
4.2.2 当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如下:
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②使用活性碳,每亩泼洒活性碳粉2~4千克有一定的效果,但成本也较高;或泼洒“亚硝酸盐降解灵”,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泼洒沸石,一般亩用沸石15~20千克。
④在水体中泼洒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
⑤培植、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
总之,了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原因及过程,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整改措施,及时进行解救,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亚硝酸盐对养殖生物的毒害,减轻对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