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虾塘清塘不彻底或进水时未经过滤、放苗后才发现塘内有一定量的鱼类、龙虾、大型浮游动物和病菌,严重影响虾苗成活率和生长
预防办法:抽干池水经较长时间的曝晒,使池底可见一条条裂缝。 根除塘埂的所有杂草,修整好塘坝,清除掉过多的淤泥。 然后在放苗前一个月用150千克/亩的生石灰干塘全池遍洒,再用茶籽饼杀死剩余动物。 然后抽去池底的所有积水。 放苗前10~15天,可以进水,打进池水时一定要用100目筛绢网过滤,然后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对水体进行杀菌。 3天后施放尿素。碳铵或肥水宝等肥料,使水体透明度在25~30厘米, 颜色呈嫩黄绿色或茶褐色,这样池内富有虾苗适口的天然饵料。 如果不小心留下鱼类,就用茶籽饼全池遍洒,杀死鱼类。 数量不多,还是不用药为好,每天加喂些鱼饲料。
二、清塘后立即放苗,塘内pH值太高,毒性未消失,引起部分或全部虾苗死亡
防治方法:计划放苗时间必须在清塘后20天,最短时间为半个月,经水质培育后,一定要用pH计或试纸测定过,pH值在7.5~8.8较好, 氨氮含量在0.4毫克/升以下,亚硝基氮在.02毫克/升以下,都均为安全。 如pH值太高,可用换水的办法或用降碱素来降低,或过一段时间,天气晴好pH值也会降下来。 三、放苗前水质未培育好,放苗后无饵料可吃,养殖期间水体水质太清或严重恶化, 都会严重影响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有的养殖户对水质培育不够重视, 放苗前水体透明度很大, 而未使用肥料培育水质, 并产生大量的浮游动物,致使以后施放各种化肥难以使水质肥起来,放苗后缺乏天然饵料,即使投喂豆浆等也几乎被浮游动物吃光,大部分虾苗几天吃不到饵料就成僵苗或饿死。 有的在养殖管理期间引起水质变老,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水色呈蓝绿色、墨绿色、黑褐色等恶化水质。 这主要是由于投喂饲料过量,残饵太多,其渗出物使蓝藻、褐藻、裸甲藻等大量繁殖所致,极易引起虾病的发生,当气温不正常时极易引起水变,并产生有毒物质,使对虾浮头缺氧死亡。
防治方法:如发现清塘后透明度很大,就立即施放化肥,每亩用量3~4千克。 放苗前如发现塘内有大量的浮游动物,就将池水全部排掉,然后立即打进外河水进行水质培育,使水透明度在25~30厘米。 在养殖期间,水质变老,最好的办法也是大量换水,直至符合水质要求。 如外河水质也较差,就施用药物调节水质,用硫酸铜进行毒杀,用量为0.5克/米3,也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杀灭。 然后使用光合细菌能有效地调节水质,同时要合理正确投喂饵料,防止残饵产生。 每天多开增氧机, 每天开机时间10小时以上,使水体始终有充足的溶氧,并能防止水变。
四、淡化池未按要求淡化虾苗或未淡化到要放养虾苗的淡水池塘盐度,放入池塘后主要理化指标。盐度和温度相差太大,苗放下后引起死亡
有的养殖户对购买的虾苗淡化情况不清楚, 事实上少数育苗场为了提高育苗成活率和缩短淡化周期, 虾苗淡化速度太快, 特别是5%。以后淡化到0~1%。这个阶段淡化时间太短,并且出苗之前未经2天以上的稳定,就匆匆运到池塘,放下后因盐度等环境因子难以适应而死亡。另外只淡化到3%。左右的虾苗,放到淡水池塘里,也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死亡。还有两者水温未控制好,苗运到虾塘后装虾氧气袋内的水温与池水温差超过5OC以上,一下子放入池内,必定使虾苗难以适应而发生“感冒”,引起虾苗不吃食、不蜕壳而死亡。
预防方法:在放苗前几天到育苗场选中要购买的已淡化到5%。左右的虾苗, 要求淡化过程每天盐度降幅为1%。左右,至少已淡化培育10天左右,虾苗活力好、规格齐、体色透明、体表斑点少,池内不见死苗,且当时已不再加温。要求育苗场淡化到1%。以下的盐度需淡化时间在5天以上, 淡化到与放养池塘盐度一致时的平均规格在0.8~1厘米时,再稳定2~3天就可以装运了。在装运前要进行试养,就是取少量将要放养虾苗的池水,用面盆或其它容器放入50~100尾要放养的虾苗在室内进行试养, 在连续8~12小时不投饲不增氧的情况下成活率达95%以上,并且活力依然很好, 这就证明了该批虾苗能适应要放苗的池水,可以如期投放虾苗。为了使两者水温接近,在,月中旬一般是早晨装苗,下午放苗,5月下旬和6月份以后的气温较高季节一般是晚上装苗,早晨,点以前放苗,使水温差不超过2oC慢慢地把虾苗从袋内倒入池塘的上风口。
五、 放苗时间太早,下塘后水温骤降,引起虾苗死亡
有的养殖户为了使成虾提前上市, 有个好价格, 就提早放苗。 象江浙沿海一带在4月底前就有人放苗, 有的甚至在4月20日前不搭建临时保温大棚, 就把虾苗放入池塘内。 放入时水温在20OC以上, 而过几天强冷空气南下, 一下子使水温下降到15OC以下。 南美白对虾在水温18OC以下时, 其摄食、 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体质相对较弱, 正在蜕壳或刚蜕壳的虾苗在水温达到16OC以下1天以上, 大部分就要死亡。
预防方法: 江浙地区养殖户放苗时间确定在5月份以后,最好在5月15日至6月15日放苗, 这样完全可以避免因水温太低带来的风险,如一定要使成虾提早上市,就必须搭建尼龙保温大棚,在池塘的一边挖深池底,面积占池塘的1/10左右,一般大棚面积在0.3~0.5亩,水深在0.7米以上,能放苗20万尾左右, 这样能使棚内的水温高于棚外5OC左右,在4月10日前后放苗都不成问题。但棚内水质一定要控制好,一方面始终培育好水质,另一方面不能使水质恶化。一旦控制不好,就要大量换水,于5月初把仔虾放入整个池内。
六、 投饵太少或投喂的饲料质量太差,投喂方法不当严重影响虾的亩产量
有的养殖户未养过南美白对虾,无养殖技术经验,在放苗初期难观察到池水基础饵料能否满足虾苗的需求,只根据其他养殖户盲目确定开始投饵料时间和数量。 其实有的虾塘水体很瘦,透明度较大或虽水体看起来较肥,但已老化,无适合作为虾苗饵料的藻类,这样长时间未投饵,虾苗无饵可吃就被饿伤,投饵后也不吃饲料,最后死亡,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是放苗后过一段时间开始投饵,其投喂量未随对虾的快速生长而快速增多,并且幼虾料成微粒状,未搅水撒投很易被风吹走,撒下后只落在池边的浅水处,甚至落在岸上, 有相当一部分幼虾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养殖到中后期,也是因投饵不足一部分虾吃不到饵料。第三种情况是购买的配合饲料因价低、质差其营养成份搭配不合理, 吃下后难以吸收,使对虾蜕壳困难,生长缓慢,并引起因池底剩余蛋白质过多而水质恶化。
预防方法:虾苗放下后,根据水质天然饵料丰富程度决定投饵时间,水色较好, 水体透明度在25~30厘米时, 一星期后开始投喂少量人工饵料,每天投0.25千克/亩,每天投两次。如水质很清瘦,第二天开始就得泼洒豆浆和蛋花, 以后慢慢用幼虾饵料替代,并且随着对虾的生长,饵料也相应增加,一般每一星期增加一次,每次增加0.25~0.5千克/亩。但是正确确定日投饵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因为影响南美白对虾每日摄食量的因素十分复杂,只能通过每次投饵前,检查饲料台是否有剩饵来确定投饵量。一般阴雨天少喂,晴天时多喂; 水色好时多喂, 水色不好时少喂;对虾大量蜕壳时少喂,蜕壳后多喂4 吃得完多喂,吃不完就少喂,甚至不喂。
七、虾病防治不够重视,盲目投饵,水质未控制好,引发严重虾病
防治方法:主要预防方法有以下几点:1.放苗前池底曝晒一个月以上, 然后用药物强力消毒杀菌,主要有生石灰、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三氯异氰脲酸等;2.对打入的池水进行杀菌消毒;3.购入“SPF”种苗;4. 定期追施生石灰每半个月一次,使pH值保持7.8~8.5;5.投喂符合对虾生长的标准配合专用饲料; 6.在发病季节每半个月一次全池遍洒强力杀菌药物的同时, 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Vc、VE等中草药制剂;7.多加新水,多换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养殖后期,使用光合细菌类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使水体始终保持,活、爽、嫩,的状况;8.一定要控制好投饵数量,少量多次,一般每天投喂4~5次,使虾饱胃率在7%0左右,不能产生过多的剩饵; 9.发现有病虾、 死虾要正确诊断病害种类、病因,对症下药、勤换水,如养殖后期严重发病,就立即起捕未发病的对虾。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