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15|回复: 1

影响斑点叉尾鮰养殖效益因素及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9 23: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泰兴市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情况及笔者的实践,发现在养殖斑点叉尾鮰过程中存在“三大因素”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即疾病因素、生化因素、人为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和防范。
一、疾病因素
  鱼病是影响斑点叉尾鮰效益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寄生虫病、细菌、病毒性疾病。
  1、寄生虫病 主要有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口丝虫病、水蛭病等寄生虫疾病。
  防治方法:可任选以下的一种。①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每亩1米水深350克(对小瓜虫不宜使用)。②混杀王:每亩1米水深20~30毫升和水50千克稀释均匀泼洒。③鱼虫内服净:150~200克用面粉打成糊状搅拌在100千克饲料中,粘牢晾干,按鱼吃食量投喂,连喂2~3天。
  注意的问题:由于斑点叉尾鮰属无鳞鱼,一般情况下不用或慎用敌百虫,硫酸铜也不宜过量使用,否则容易造成伤害。
  2、细菌、病毒性疾病 主要有肠道败血症、病毒性出血病、柱形病、水霉病等疾病。
  防治方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①卤素类制剂均可,按不同种类的用药量连用3天,均匀和水泼洒。②土霉素拌饵投喂,每100千克饲料拌和180克土霉素制成药饵投喂,连喂10~15天。
二、生化因素
  1、“泛塘” “泛塘”的前期征兆主要有:在正常投喂情况下,突然不吃或很少吃食;气温突然变化,暴雨前后天气异常时;水质过肥,水中藻类大量繁殖后死亡,水色突然变清,水体呈浓烈的腥味。
  防治方法:加强水质调控,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鲜活。利用生物链调节水质,在主养斑点叉尾鮰的塘口,放养适量的鲢、鳙鱼。建议:亩产量在300千克以下塘口,且未设增氧机,亩放斑点叉尾鮰400尾,鲢、鳙鱼100~150尾;亩产量在500千克以下且设增氧机的塘口,亩放斑点叉尾鮰700尾,鲢、鳙鱼150~200尾。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亩用量5~10千克,每月一次,以调节水体pH值。
  2、亚硝酸盐中毒 在秋冬季,池塘水温突然变化,细菌分解作用停止,这时会出现亚硝酸盐含量升高现象,可达0.5毫克/升,引起鱼类应激反应。鱼的血液颜色由红变褐,通常称为“褐血病”,如不采取有效措施,2~3天会出现死亡现象。
  防治措施:注意观察天气变化情况。发生“褐血病”时,一是采取换水办法,换去老水1/3,有条件时一边排水,一边进水,以降低水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二是施用氯化钠,每亩1米水深11.3千克,使水中氯化物含量达到10毫克/升,以降解亚硝酸盐含量。
  3、越冬期死亡 在生产调查中发现,斑点叉尾鮰在越冬后会出现批量死亡情况。
  防治措施:加强越冬前后的投喂管理。在进入10月中下旬以后,因天气逐渐变冷,斑点叉尾鮰不到水面摄食浮性颗粒饲料,应改投沉性颗粒饲料,以保证其在冬季的营养需求,膘肥体壮才能安全越冬。提高池塘水位,保持1.5米以上的水深,且能相对稳定。清除池塘过深淤泥,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发生。夏秋季节经常施用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塘水质。
  4、化工、农药、城市生活污水影响 一是化工工业废水排放;二是农田农药残留浓度大的污水或者是实现麦套稻耕作方式改变后,农田麦秸沤制的废水排放;三是城市生活污水在涨落潮时顺着潮水排入到养殖塘口。
  防治方法:加强水源管理,了解养殖区域内可能产生的各种污染源,每次进水时,认真观察水色有无异常、有无异味,严把进水关,在农田施用农药高峰期间暂停进水,以防万一。
三、人为因素
  在养殖斑点叉尾鮰过程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也不应忽视。
  1、生石灰施用过量 有的养殖户任意加大生石灰的剂量,比常规的养殖施用量还大,结果造成斑点叉尾鮰死亡现象。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生石灰施用量,尤其在高温季节每亩1米水深的生石灰用量控制在5~10千克左右。
  2、机械性损伤 由于斑点叉尾鮰无鳞,在拉网、运输、装卸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工具不适宜,极易造成斑点叉尾鮰皮肤擦伤,感染细菌而死亡。
  防治方法:拉网、运输、装卸斑点叉尾鮰时,动作要轻、快,工具光滑不毛糙。特别是在从外地调进苗种下塘放养时,应用3%~5%盐水浸浴3~5分钟,防治细菌感染。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szhilei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3-30 10: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用斑点叉尾鮰做鱼粉的概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21 14: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