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非鱼是一种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热带鱼类,长期以来养殖户普遍认为罗非鱼粗生粗养,是不会有病的。但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近几年的养殖过程中,肠炎病、水霉病、车轮虫病频频出现,带来不少损失。这三种鱼病出现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只要预防方法正确,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一、肠炎病
发病原因:水质恶化,溶氧低,氨氮高以及吃食量过大且不均匀等,造成鱼类抵抗力下降。
症状:体色发黑,浮游于水面,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肠道内有黄色粘液,肠壁充血,腹腔内积水。
防治: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投喂优质饲料,少量多次的投料方式投喂,避免罗非鱼吃得过饱。也可用土霉素或大蒜素等药物拌料投喂,一般一周即可有效控制。对一些抢食性较猛的品种,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应按少食多餐的原则投放,可有效地减少鱼病的发生。
二、水霉病
发病原因:由于温度低或鱼苗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鱼体表受伤,感染水霉菌而造成。
症状:病鱼焦躁不安,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鳞片脱落,肉眼可见到鱼体表上长出许多棉絮状的菌丝,成白色或灰白色,严重时病鱼日渐消瘦而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0.5—0.6ppm的水霉净或水霉灵全池泼洒,一周内能有效控制,也可通过提高池塘水温的办法来控制感染途径,达到防治的目的。切忌使用孔雀石绿防治水霉病,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三、车轮虫病
发病原因:在养殖水体中,病鱼体表上感染了车轮虫。
症状:病鱼受虫体寄生的刺激,引起组织发炎,分泌大量粘液,在体部、鳃部形成一层粘液层,病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有时在水面上作间隙性同心圆旋转和跳跃。
防治方法:
1、全池泼洒0.5ppm硫酸铜和0.2ppm硫酸亚铁合剂;
2、全池泼洒3—4ppm高锰酸钾溶液;
3、用苦谏树叶40克—60克每立方米水全池泼洒。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