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怎样养殖清水鱼? | | |
清水鱼(草鱼、鳊鱼、鲤鱼等)是在山区自然环境中,利用清澈、常年流水的山泉、溪水,完全以纯天然绿色植物为饲料养殖的,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的水产品。清水鱼以其独特的养殖方式、独到的营养价值以及鲜美的风味受到人们青睐。
1 养殖生态环境条件
清水鱼养殖的自然生态环境要清新优良,无任何污染,水源要丰富,而且确保长年流水不断。经检测,这些地区养殖用水的ph在7.2左右,生化耗氧量不超过0.2毫克/升,溶氧达9.0毫克/升以上,其他卫生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2 筑塘建设
利用溪边、沟边的田、滩、地和光照时间长的地方,建养殖鱼塘。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开挖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的流水塘。鱼塘面积视水流量大小而定,一般掌握在10~50平方米。面积过大,整池水不容易流动,不利养殖。塘的深度,以水能自流、水深达0.7~1.0米为基本。
塘埂用石块或水泥砌筑,一般无斜坡。高度应超过高水位0.5米以上为宜。塘底用小鹅卵石、沙石铺设或浇筑水泥,硬质底便于清理。塘的上方根据需要搭建部分遮阴棚架,棚架上在适宜季节种植一些瓜果植物,有利于夏季遮阳降温。
塘角进水口位置与高水位持平或高出,出水口设在底部,便于排污和日后放水管理。进出水口还需设置拦鱼栅,既防鱼逃跑,又挡浮杂物。
3 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15天左右,须对养殖鱼塘进行清洗消毒。每平方米鱼塘用生石灰0.3千克或漂白粉20克兑水全塘泼洒,2~3天后排干池水,日晒10天左右,进水放养。
放养品种以草鱼为主,少量搭配鳊鱼、鲤鱼、卿鱼。放养时间在每年“立冬”后至春节前后。
鱼种规格要求体长在15厘米以上,—龄草鱼尾重250克左右。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草鱼种10~13尾。放养前,鱼种必须用3%的食盐溶液进行15~20分钟的浸浴消毒后再下塘。
4 “三定”投饲
清水鱼的饲料以天然或人工种植的青饲料为主,辅以谷芽、麦芽等其他鱼饲料,不喂任何配合饲料。定时:每天2次,上午8: 00~9: 00、下午3:00~4:00各1次;定质:青饲料新鲜、娇嫩、无污染,其他饲料新鲜;定量:以鱼吃八分饱为准,即饲料在3小时左右被鱼吃完。
5 流水调节
调节流水量是清水鱼在小面积、高密度条件下养殖管理的重要措施。原则上流量的大小可按季节不同来掌握。
春季:鱼经过越冬,体力较差,而鱼种从静水转入流水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需要在缓流水中生活一段时间。池水交换量一般掌握在每天1~2次。
夏季:是鱼旺长的季节,需氧量大,池水交换量每昼夜达3~5次。
秋季:要适当控制流水量,池水的交换量约每天2~3次,以使鱼体力不致消耗过度,有利越冬。
冬季:水温低,鱼活动少,新陈代谢缓慢,给予微量流水,池水交换量做到每昼夜1次左右即可。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