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这样治 董运书 (沙河市畜牧水产局,河北沙河054100)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交替时多发。近年来在其他季节也有发生,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剖检可见喉部和气管黏膜肿胀、坏死和大面积出血,有时附着黄色干酪样物为特征,发病严重的接近100%,死亡率10%~40%不等,一般发病率为20%~50%,死亡率2%~5%。产蛋鸡表现为产蛋量明显下降,畸形蛋、沙皮蛋、软皮蛋增多。雏鸡也有发病,但发病率低,其死亡率不如产蛋鸡明显,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可确诊。 1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于鸡,不同年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的症状最为特征,青年鸡次之,雏鸡不明显,只少数表现为眼肿、流泪。 病鸡及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经上呼吸道传染。康复鸡可长期排毒,健康鸡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和吸入含有病毒的分泌物、垫草、饲料、饮水及用具等感染发病。易感鸡群与接种了疫苗的鸡作较长时间的接触,也可感染发病。人及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可机械传播。本病一旦传入鸡群则迅速传开。 本病不垂直传播,因为种蛋及蛋壳上的病毒感染鸡胚后,鸡胚在出壳前均已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维生素A缺乏、寄生虫感染等,均可加重本病的发病程度。此病在同群鸡传播速度快,群间传播速度慢,常呈地方性流行。本病感染率高,死亡率低。 2临床症状 由于病毒的毒力不同,侵害部位不同,传染性喉气管炎在临床上可分为喉气管型和结膜型,由于病型不同,所呈现的症状亦不完全一样。 喉气管型:是高度致病性病毒株引起的,病死鸡嘴角和羽毛有血痰沾污,呼吸困难,抬头伸颈,并发出响亮的喘鸣声,表情极为痛苦,有时蹲下身子就随着一呼一吸而呈波浪式的起伏;咳嗽或摇头时,咳出血痰,血痰常附着于墙壁、水槽、食槽或鸡笼上,个别鸡的嘴有血染。将鸡的喉头用手向上顶,令鸡张开口,可见喉头周围有泡沫状液体,喉头出血。若喉头被血液或纤维蛋白凝块堵塞,病鸡会窒息死亡,病死鸡的鸡冠及肉髯呈暗紫色,死亡鸡体况较好,死亡时多呈仰卧姿势。 结膜型:是低致病性病毒株引起的,其特征为眼结膜炎,眼结膜红肿,1~2日后流眼泪,眼分泌物从浆液性到脓性,最后导致眼盲,眶下窦肿胀。产蛋鸡产蛋量下降,畸形蛋、沙皮蛋、软皮蛋增多。 3病理变化 喉气管型:病变局限在上呼吸道,喉头、气管黏膜肥厚和高度潮红,有出血点,严重的在喉头和气管内有卡他性或卡他出血性渗出物,渗出物呈血凝块状堵塞喉头和气管,有的在喉气管内存有纤维素性的干酪样物质,呈灰黄色附着于喉头周围,很容易将黏膜剥脱,堵塞喉腔,特别是堵塞喉裂部。干酪样物从黏膜脱落后,黏膜急剧充血,轻度增厚,散在点状或斑状出血,气管上部的气管环出血。鼻腔和眶下窦黏膜也发生卡他性或纤维素性炎。黏膜充血、肿胀,散布小点状出血。有些病鸡的鼻腔渗出物中带有血凝块或呈纤维性干酪样物。产蛋鸡卵巢异常,出现卵泡变软、变形、出血等。 结膜型:有的病例单独侵害眼结膜,有的则与喉、气管病变合并发生。结膜病变主要呈浆液性结膜炎,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有时有点状出血。有些病鸡的眼睑,特别是下眼睑发生水肿,而有的则发生纤维素性结膜炎,角膜溃疡。 4诊断 本病突然发生,传播快,成年鸡多发,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如张口呼吸,气喘,有干啰音,咳嗽时咳出带血的黏液,喉头及气管上出血明显。根据上述症状及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为传染性喉气管炎。 5鉴别诊断 本病与黏膜性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及慢性呼吸道等常见呼吸道病有相似处,容易引起误诊,但也有区别,见表1。 6实验室诊断 目前已经建立了许多使用广泛而且比较可靠、稳定快速的诊断方法:琼脂免疫扩散实验(AGID)、中和实验(SN)、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T)、杂交技术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 6.1细菌培养 无菌取病死鸡的肝、脾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如有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可见粉红色的短小杆菌,需作培养,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24小时可见生长有粉红色的圆形、湿润、中等大小菌落,以此作药敏试验用。 6.2包涵体检验 取典型病鸡气管黏膜上皮涂片,经苏木青-伊红染色,高倍镜检,可见细胞内有粉红色包涵体,其周围有银灰色环。 6.3鸡胚实验 分别将喉、气管及其渗出物剪碎、研磨,以生理盐水10倍稀释,离心(2500转/分钟)30分钟,取上清液,加适量青、链霉素处理后接种于12日龄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每个0.2毫升,72小时后可见到传染性喉气管炎形成的痘斑。 6.4琼脂免疫扩散实验(AGID) 以患鸡喉、气管及其渗出物和ILTV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制备的琼脂抗原与特异性抗血清进行AGID,反应24~48小时,抗原与适宜抗体能形成一条或数条沉淀线,血清阳性检出率可达25%~50%。 7防治 7.1加强饲养管理,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防止病原侵入,是预防ILT发生的有效措施 如加强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可减少疾病的水平传播。同时,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透气,保持舍内干燥和合适的温、湿度,提高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并注意营养要全面、适口性要好,尤其注意不要缺乏维生素A等。 7.2做好免疫接种,增强鸡群特异性抵抗力,是防治ILT的关键措施 7.2.1免疫程序: 首免35日龄,一头份点眼;二免80~90日龄,1~2头份点眼或擦肛。 7.2.2疫苗反应: 现在多数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属于中等毒力。免疫后,病毒在眼黏膜内繁殖,降低了眼黏膜的屏障作用,抵抗力下降,免疫后会出现肿眼、流泪等疫苗反应,两三天后可以恢复正常。如果环境不良、鸡群抵抗力差,有些鸡群出现肿眼、瞎眼,有时还会发生传染性喉气管炎。建议,在进行疫苗免疫时,可在疫苗稀释液中加入青、链霉素各2000IU/毫升。 7.2.3喉气管炎免疫注意事项:要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疫苗的保存温度要合适;非疫区一般不做该病免疫,但鸡群状况要好;免疫前后不要使用氯霉素;如预防继发呼吸道病,用药前后可添加抗菌素;免疫前后7天不做其他疫苗接种。 7.3药物防治 7.3.1用鱼腥草、连翘、龙胆草、板蓝根各1.5份,桔梗、半夏、贝母各1份,金银花、甘草各0.5份,共研为细末,混饲喂,每只鸡每天2克,连喂5天,效果显著。 7.3.2用喉管神康散(冀南神康药厂生产),每只鸡每次用0.8克,1天用药2次,同时在饮水中加抗菌药物和电解多维。用药3克后,病情可大有好转。 7.3.3全群鸡用喉宁(主要成分为黄连、双花、连翘提取物)粉剂配成0.06%的溶液自由饮用,连饮3天,病情可得到控制,6天后大部分鸡症状可基本消失,蛋鸡产蛋量开始回升。 7.3.4潘百明(2002)用广州牧马人生产的喉毒灵饮水,饲料中加入氯霉素、环丙沙星防止细菌继发感染,连用药4天,如有支原体混合感染,用泰乐菌素、北里每素饮水或肌肉注射,4天后,鸡群开始恢复。 7.3.5 双花20克、连翘60克、牛黄4克、板蓝根60克,加水煎药液200毫升,给鸡饮水,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治愈率达97%,马怀礼,喜金明(2002)曾报道。 7.3.6陈宝秋(2005)注射干扰素,每瓶25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每只鸡注射1.0毫升,同时在饮水中加白细胞介素,按每瓶500只鸡饮用;氨茶碱0.02%饮水,连用4天。 (转自《今日畜牧兽医》电子杂志)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