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83|回复: 1

冬季慎防猪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3 17: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发病原因
  
  1、气温降低且变化剧烈形成寒冷应激。
  
  2、猪舍内保温性能差,通风不良,供氧不足,有害气体增加,致使猪的抗病力下降。
  
  3、低温环境更适于猪瘟病毒的繁殖。
  
  二、临床症状
  
  1、典型性猪瘟。多见于未用猪瘟疫苗免疫的猪。急性发病的猪体温在41~42℃,滞留不退,病程可持续1~2周,猪嗜睡、怕冷、有眼屎、包皮积尿、便秘及腹泻交替,皮肤上有小的圆形出血点;慢性发病的猪,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行走无力,便秘及腹泻交替,皮肤上有小出血点及出血斑,指压不褪色,耳朵、尾巴干性坏死。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形成"僵猪"。
  
  2、非典型性猪瘟。常见于猪瘟预防接种不及时的猪群和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临床症状轻微,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典型,病程长。便秘,粪便呈紫黑色,干小球状,废食或少食,表情呆滞,被驱赶时站立一旁,呈弓背或怕冷状,全身发抖,行走无力,体温41℃,眼有多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苍白,有散在出血点,两耳呈紫红色,有出血点,口腔粘膜出血,肛门松弛。母猪出现不孕、流产、产死胎或产木乃伊胎儿。新生胎儿衰弱,吃奶无力或不吃奶,拉稀,重者陆续死亡。用疫苗免疫时,也不产生抗体,增重缓慢或形成"僵猪"。
  
  三、剖检变化
  
  急性猪瘟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腭凹、颈部、鼠蹊、内脏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周边出血;肾脏色淡,不肿大,有数量不等的小点出血;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喉头粘膜、会咽软骨、膀胱粘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粘膜有出血。慢性病猪特征的变化是有盲肠、结肠及回盲口处粘膜上形成口状溃病。
  
  四、诊断方法
  
  典型性猪瘟可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做出诊断,非典型性猪瘟应依靠实验室诊断或动物试验才能确诊。
  
  五、防治措施
  
  1、做好预防工作。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经常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稀释后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期可达1年以上。
  
  2、实行自繁自养。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
  
  3、改善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
  
  4、发生猪瘟时的紧急措施。首先,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饲养。特别是贵重的种猪,在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于治疗。其次,对发病猪场及附近尚没有发病的猪只,立即全部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注射,可有效地制止新的病猪出现,缩短流行过程,减少损失。再次,发病猪舍、运动场、饲养管理用具,用2%热碱水或30%草木灰水等进行消毒。粪、尿及垫草等污物,堆积发酵后作肥料利用。最后要将死猪深埋或销毁、化制。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绿水依依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11-14 09: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目前我国猪的发病情况,猪瘟的发病率是最高的,而且没有季节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3 11:1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