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水产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来考虑我们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借鉴国内其他先进养殖业的发展经验和国外水产的发展状况,我们应该怎样来改变现在这种“非可持续发展”的做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我们的水产养殖业拉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我所要进行的是一场水产养殖业的“拨乱反正”。
有鉴于此,我先提出几个问题,在寻找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很自然的会发现我们的失误在哪里?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找到出路。
- 1、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我们是不是应该倡导“精细化水产养殖”方案的实施?
- 2、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科学研究在人们的心目中应该是本着什么目的来进行的?应该是丰富人们的餐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听到的科研到底是不是这些呢?研究不是为了某些人出名,为了拿课题而拿课题,为了研究而研究,不是为了某些获取利益的幌子。
- 3、现在人们需要的是什么呢?是更多数量的肉、蛋、奶、鱼,是人均的摄入量,而不是市场上有多少养殖品种,每年新开发很多名贵新品种,价格很高,可是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这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作用吗?普通老百姓连最便宜的摄入量都不能满足,品种多了有什么用?
- 4、我们是不是应该选择几种适合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养殖效益的海水淡水种类加以大力推广,加大研究开发,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之后,再根据需要研究和发展其它品种?如同畜禽养殖的发展一样,只有猪、鸡、鸭这几个品种,可是照样把养殖业发展的红红火火,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肉蛋摄入量,但是就人均水平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得很远呢,这难道不是水产养殖可以借鉴的?
- 5、有没有人统计一下,现在国内水产品有多少养殖品种?又有几个品种是研究成熟的?其营养需求有几种是彻底研究清楚的?营养研究是否达到了“精细化”?各生长阶段的需求是否真实,划分各营养阶段是否有科学的依据?各种研究的标准是否统一?是否具有可比性和重复性?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 6、我们是否应该成立各养殖品种的养殖协会?平衡和调节各地区养殖面积和养殖品种,不至于一窝蜂的养殖同一个品种,导致价格降低,严重降低养殖效益。这样的话,就不至于造成养什么什么不值钱,养什么什么就发病的问题了。同时还可以传播先进的养殖技术,加大谈判的筹码,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 7、我们是否可以统计国内养殖品种数目及其所占的比重,对比世界上水产养殖发达国家,找出我们的差距和不足?政府有没有人去做?我们的企业有没有去做?我们的协会是否也可以去做?
- 8、我们的水产品后加工水平如何?我们有没有找到或去开发适合后加工,附加值高的水产品中去养殖?我们应该怎样去提高水产品的后加工工艺?
- 9、我们是不是应该控制无序发展?这个问题已经暴露很多年了,我们有没有找到很好地解决办法?
- 10、我们是否应该严把食品安全关?我们有没有好的措施?我们是不是可以学习巴西的肉鸡生产,出口跟内销的产品和养殖实行不同的标准?
- 11、是否应该严肃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我们的产、学、研是否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 12、我们应该怎样开发新的养殖品种?不要以为你开发出了个新养殖品种了不起,其实在现在这种技术水平下,开发什么就是糟蹋什么,等我们把什么品种都开发了,都糟蹋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还养什么?你将是历史的罪人!还需要考虑的一点是,由于无序引进新品种,生态入侵造成的危害正在一步步逼近我们。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