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24|回复: 1

救完柑橘之后还要再救鸡蛋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9 21: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柑橘生蛆引发消费恐慌,鸡蛋里挑出三聚氰胺,生活果真精细得紧,也脆弱得紧,在消费者已经吊坠不起一根头发丝的神经上,人们千疮百孔的心理防线,仍被一再洞穿。
  一条短信酿发“社会惊遁”,三聚氰胺居然可以潜入鸡的卵里,尽管有教授专家以不同的方式一再背书无伤健康大雅,但对于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大众来说,除了恐慌之外,确实别无他法。到现在,人们也弄不懂三聚氰胺是如何进入奶粉变成蛋白的;到现在,人们已无力去弄懂新鲜鸡蛋中何以有超标88%的三聚氰胺;到现在,人们弄懂了柑橘蛆虫对人体无害也没办法说服自己去消费。
  无论是一点火星或是一场爆炸式的食品安全危险曝出,几乎都是消费信任的崩解,足见消费者状如惊弓之鸟的创巨痛深。因而,每一次食品危机之后,必有挽救行业的哀哀之语。
  救救奶粉之前,是救救孩子的杜鹃泣血。三鹿毒奶粉丑闻,伤害已大面积发生之时,信息仍被严严实实地包裹,直至事情颓败到地方官员置人民生命健康于罔顾,视人民疾苦呼号于罔闻,使事态从犹可为之转而一发不可收拾。奶粉与奶业的这步田地,是自己顶着业内公认的“潜规则”、顶着质检制度的施恩,一步一步走到与消费者为害为仇的境地,因此奶粉只有自新才能自救。所谓救救奶粉,不是自怜,而是假自怜之名以欺世,直到今天,我们犹未闻与三聚氰胺有染的奶企正式而真诚的道歉。
  要我们保存奶粉,也须奶粉能保存我们,所以无论我们眼里如何饱含泪水,现在原谅奶粉丑闻为时尚早,若无洞穿制度的批判,就只能证明现实的软弱。恰恰柑橘蛆虫事件继之于后,事有分际,却又一脉相承。
  四川广元柑橘蛆虫暴发,大实蝇疫情及时为当地政府控制应是实情,但此一信息未被主动公开,致使“不要吃橘子”的短信流行,此后四川方面召开新闻发布会指短信为“谣言”。而太原、济南、乌鲁木齐、郑州等地相继发现柑蛆,恰恰击中了消费者心中的隐忧,又使政府“辟谣”产生巨大的心理逆反——除了摆在面前的不可否认的事实之外,我们总是首先得到被称之为“谣言”的解释,所以恐慌总比不恐慌要好,毕竟本能也是一种保护。
  由此直接导致了与疫情无关的湖北柑橘全面滞销,柑橘价格在京城跌落一半亦少有人问津,橘农只能看着成熟的柑橘烂在枝头,若任由事态发展,湖北橘农损失将达15亿。相对奶粉,湖北柑橘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救救柑橘比救救奶粉要正义得多。事实的分际不难看明白,但柑橘事件的发生,却是不折不扣对于奶粉丑闻的反动。
  若无奶粉丑闻于前,公众的食品安全感不至于如此脆弱,对于权威信息的不信任不至于如此沦丧。奶粉丑闻已使公众对于危机信息的包裹严重厌恶,对食品安全被动应对而非主动预警的制度十分反感,回过头看,事发之初,政府方面指短信为谣言是对社会信任的严重打击,辟谣的公信力敌不过谣言的公信力,或者说,越辟谣,谣言就越有公信力。
  “你说无害,我就是不吃”,平凡生活,如此惨烈心情,除了表达不信任之外,其逆反心理亦是毒奶粉事件以来不满的宣泄。与其说柑橘为流言所累,毋宁说柑橘大实蝇疫情是在为奶粉丑闻承担后果;与其说橘农无辜受损、消费者无理性地惊遁,毋宁说现实在以另一种方式对产生奶粉丑闻的制度缺陷进行批判。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如果暂时没有进步作为补偿,一个民族在伤害中失去的,会不会以不自觉的对于不正当现实的反动表现出来?如此,救救柑橘,还需从制度与心理阴影的源头做起.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xuhua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21: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2 16:0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