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营养因子(ANF) 指的是饲料中(或代谢产物中) 所含有的一些对养分消化、吸收、代谢及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了解常见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并通过合理的去除抗营养因子(ANF) , 可达到合理利用饲料资源, 提高饲料利用率, 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
1 豆类, 谷实类及块根块茎类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1. 1 酶抑制剂因子(enzymeinh ib ito r)
在豆类, 谷实类及块根块茎类饲料中, 往往有一些能抑制某些酶活性的物质, 称为酶抑制剂或抗酶剂(an t i2enzym e) , 如蛋白酶抑制剂、淀粉酶抑制剂、精氨酸酶抑制剂、胆碱脂酶抑制剂等。
1. 1. 1 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 ib ito r, P I) 在大豆、豌豆、蚕豆、油菜子等92 种植物特别是豆科植物中含有能抑制某些蛋白酶, 如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白酶等13 种蛋白酶活性的物质, 称为蛋白酶抑制剂(P I) , 其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代表性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剂( t ryp sin inh ib ito r. T I) 。其可降低胰蛋白酶的科学研究性, 导致蛋白质的消化率、利用率降低、并引起胰腺的增生与肿大, 使动物出现消化、吸收功能失调紊乱, 严重时出现腹泻。
1. 1. 2 其它酶抑制剂 在甜菜块根、萝卜、芹菜和胡萝卜等饲料中含有胆碱酶抑制剂; 马铃薯变绿发紫的皮和芽中所含的茄碱也是一种胆碱酶抑制剂。此外, 在马铃薯、胡萝卜、甜菜和玉米中还发现了蔗糖酶抑制剂; 在小麦、黑麦、大麦、高粱中含有淀粉酶抑制剂; 向日葵种子中的绿原酸也可看成是精氨酸的抑制剂。这些酶的抑制剂的化学结构及对动物的
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1. 2 植物性红细胞凝集素(phytohem agglu t inn in, PHA )
植物性红细胞凝集素是某些植物种子中含有能凝集动物和人红细胞的一种蛋白质。主要有大豆凝集素、菜豆凝集素、刀豆凝集素、花生凝集素、蓖麻凝集素、麦胚凝集素、稻胚凝集素等。研究发现植物壁刷状缘粘膜结构, 干扰刷状缘粘分膜泌多种酶的功能, 使蛋白质利用率下降, 对肠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产生严重的抑制。此外, 植物性凝集素对肠道的免疫球蛋白A ( lgA ) 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1. 3 非淀粉多糖(Non2starch po lysoccharides, NSP)
非淀粉多糖是谷物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 其主要是B2葡聚糖、阿拉伯木糖和果胶等糖类物质。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与其粘性及对消化道生理和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有关。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会增加肠内容物粘稠性 , 从而干扰消化酶与养分的充分混合及食糜微粒在肠腔中的流动, 减慢食糜通过消化道的速度, 从而影响矿物质、氨基酸、脂肪的吸收。
1. 4 植酸(phytic acid)
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 其中禾谷类籽实和油料种子含量丰富, 植酸是植物子实中肌酸和磷酸的贮存形式, 其在消化道中能螯合Ca、M g、Cu、Co、Fe 等离子, 形成不易被肠道吸收的螯合物, 从而降低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利用率。
1. 5 单宁( tannin)
单宁主要存在于高粱和豆科籽实中可分为缩合单宁和水解单宁, 其中缩合单宁为抗营养因子, 不能水解, 有强极性, 可与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或酶的底物反应, 降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 单宁也可与金属及VB12等化合形成不易消化吸收的物质, 从而降低矿物质和VB12的利用率。此外, 单宁还可通过同瘤胃细菌酶结合或同饲料植物细胞壁碳水化合物结合, 形成不易消化的复合物而降低纤维素的消化率。
1. 6 生物碱(alkalo ids)
羽扇豆、马铃薯等含有糖基生物碱, 其中主要是茄蛋白酶, 茄蛋白酶会引起人畜肠道和神经紊乱, 某些生物碱还具有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
1. 7 抗维生素因子(an t ivitam in factor)
抗维生素因子按营养作用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破坏维生素的生物活性, 从而降低其效价, 如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脂氧合酶( lipoxygenase) 可以催化某些不饱和脂肪酸为过氧化物, 从而破坏与其共存VA 和胡萝卜素, 降低VA 和胡萝卜素的利率。再如, 油菜及木贼属植物中含有的硫胺素酶( th iam inase 或aneu rinase) 能解离VB1 分子中的亚甲蓝连接于嘧啶和噻唑基团部的分子桥, 使VB1 分解而失去活性, 从而降低VB1 的利用率; 另一类是化学结构与该维生素相似, 在动物体内消化过程中与该维生素竞争, 从而干扰动物对该维生素的利用。如草木犀中的双香豆素, 其结构与V K 非常相似, 在动物体内可以V K 竞争性吸收, 干扰V K 的吸收利用, 使动物的凝血机制发生障碍。
1. 8 胃肠胀气因子(flatu lence factor)
人和动物大量摄食各种豆类籽实后可引起胃肠胀气, 一般认为这与豆类籽实中含有的低聚糖—水苏糖和棉子糖有关。但具体的作用原理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 在大豆中还存在着抗原蛋白、致甲状腺肿素、植物碱、皂角苷和雌性激素等抗营
养因子。其中大豆抗原蛋白具有抗原性或致敏性, 能引起肠壁损害和免疫学反应, 尤其对犊牛和仔猪引起功能紊乱。而蚕豆中的蚕豆嘧啶核苷、伴蚕豆嘧啶核苷、血胆固醇过少因子(皂角苷) 以及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也具有抗营养作用。
2 饼粕类和糟渣类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
2. 1 棉酚(go ssypol)
棉仁饼粕中的棉酚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结合棉酚基本没有毒害作用, 而游离棉酚具有活性羟基, 毒性较强。其作用机理如下:
(1) 棉酚的活性羟基和醛基可以和蛋白质结合, 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 也可以与铁离子结合, 从而干扰血红蛋白的合成, 引起缺铁性贫血。(2) 在棉子榨油过程中由于受湿热的作用, 棉酚的活性醛基可以与赖氨酸的E氨基结合, 发生美拉德反应(m aillard reaction) ,使赖氨酸失去效能, 而大大降低棉饼中赖氨酸的有效性。3) 游离棉酚是细胞、血管和神经性的毒物, 大量棉酚进入消化道后, 可刺激胃肠粘膜, 引起胃肠炎, 吸收入血后, 能损害心、肝、肾等实质器官。此外棉酚还可溶于磷脂, 在神经细胞中积累, 使神经细胞的功能发生紊乱。
2. 2 硫葡萄糖苷( th iogluco side gluco sino late)
菜子饼(粕) 中的硫葡萄糖苷其本身无毒, 其水解产物口恶唑烷硫酮、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和腈产生某些毒性, 如口恶唑烷硫酮阻碍甲状腺素的合成, 导致甲状腺肿大; 异硫氰酸脂有辣味, 长期或大量饲喂会引起胃肠炎, 肾炎及气管炎, 甚至肺水肿; 腈可以抑制动物生长等。另外, 硫葡萄糖苷过多会引起肝脏出血, 使V K 含量下降, 影响凝血作用。
2. 3 抗VB6 因子
从亚麻饼(粕) 中分离出一种抗VB6 的物质, 它是D - 脯氨酸的衍生物, 可以与磷酸吡哆醛结合, 影响后者的作用, 进而影响体内氨基酸代谢, 引起中枢神经的机能紊乱。
2. 4 蓖麻毒蛋白( ricin)
蓖麻子饼中的蓖麻毒蛋白可能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一种阻断剂(或抑制剂) , 但对动物的作用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 5 酸类(acid)
酒精中及甜菜渣中的酸类主要是乙酸, 还有丙酸、丁酸、乳酸、苹果酸等多种有机酸,一般不具有毒性, 但过量乙酸长时间刺激胃肠道粘膜, 可引起炎症, 同时大量有机酸可降低胃肠道中的pH 值, 使消化机能减弱。对于反刍动物可以使瘤胃微生物群发生变化, 引起消化机能紊乱。此外, 长期饲喂时, 由于酸度过大促进钙的排泄, 从而影响钙的吸收。
3 动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饲料添加剂中的抗营养因子
3. 1 胃溃素或肌胃糜烂素(gizzero sine)
红鱼粉中及发生自燃和经过高温的鱼粉中含有一种能引起鸡肌胃糜烂的物质—胃溃素, 研究认为其有类似组胺的作用, 但活性远比组胺强。它可使胃酸分泌亢进, 胃内pH 值下降, 从而严重地损害胃粘膜, 使鸡发生肌胃糜烂(gizzard ero sion GE) , 有时发生“黑色呕吐”。
3. 2 抗硫胺素因子
某些淡水鱼如鲤、鲋、泥鳅等, 贝类如蛤、哈仔等, 以及甲壳类如虾、蟹等的组织中, 特别是它们的内脏中含有硫胺素酶, 当利用它们作为鲁粉时, 能破坏硫胺素, 发生硫胺素缺乏症, 表现为生长明显下降, 多发神经炎等。
3. 3 其它抗营养因子
在生鸡蛋清中含有少量蛋酶抑制剂—类卵粘蛋白(ovom uco id) 及抗生物素蛋白(avidin)。其中抗生物素蛋白能与生物素结合成为不能被消化的复合物, 造成生物素缺乏。另外, 当食盐、饲用磷酸盐类、饲用碳酸盐类、骨粉等矿物质饲料使用不当时, 其中的N a、F、Ca、Pb、A s 等矿物质离子均可对动物产生一定的抗营养作用。而当维生素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抗生素添加剂等饲料添加剂用量过多时, 其中的某些抗生素、维生素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抗生素添加剂等饲料添加剂用量过多时, 其中的某些抗生素、维生素及Fe、Cu、Co、Zn、M n、I 等矿物质离子对动物也产生一定的抗营养作用。
4 降低抗营养因子的措施
每种抗营养因子都有其临界水平, 即动物能够忍受而对生产性能不产生副作用的承受水平。当超过这个临界水平时,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就会发生相应的抗营养作用, 从而影响某些养分的消化、吸收、代谢及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 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把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控制在临界水平之内。目前国内外常采用加热、膨化、机械处理、浸泡、化学处理、生物学等方法去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 以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 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