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得病南美白对虾行动缓慢呆滞,有时失去平衡,侧游,匍匐在池底,而后沉底死亡。将病虾离水,发现其头胸部侧面甲壳上第1、2、3腹节的背部和两侧甲壳以及尾节处均有不同程度的黑褐色或黑色的圆点状溃疡,斑点的中部凹下,色深,边缘色稍白。刚死的亲虾的额剑、尾节和拊肢大多有烂断现象。蜕壳不久的软壳死虾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蜕壳的虾壳上有明显的黑色溃疡的轮廓。
病因:从病虾的褐斑溃疡出用无菌操作法刮去一点组织,做成小浸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很多游动活泼的细菌,经鉴定为一种弧菌。经药敏试验,此细菌对呋喃西林、土霉素、四环素敏感。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
亲虾体表受伤,在捕捞、选择、搬运时操作不慎,亲虾甲壳受到一定的损伤,加之亲虾入池后密度过大,光线过强,致使怕光、怕惊扰的亲虾跳跃、碰撞,和水泥池壁摩擦,加剧体表机械损伤,可分解甲壳质的细菌在此侵入,使伤口扩大,形成黑色溃疡。
(二)
水体环境恶化
(三)
亲虾营养不良,由于亲虾入池和一直投喂单一的颗粒饲料,无鲜活饲料补充,导致营养不良,抗病力下降。
防治措施:
(一)药物浸浴。对患病虾用30ppm的甲醛混合液药浴20min
(二)降低光照强度。在培育池上方盖黑布,约占整个池水面积的4/5。
(三)泼药杀菌。全池泼洒2ppm的土霉素,每2-4小时泼洒一次,连续7次
(四)投喂药饵。将土霉素混合在饲料中投喂,用量800ppm,连续投喂10天
(五)加强营养。以鲜活沙蚕作为亲虾主要饵料,配合饲料只在投药时使用。
(六)改善水质。每次吸污1次,每天换水1/2,保持水质良好。
通过上述措施,用药3天死虾减少,9天褐斑病基本消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