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行业,特别是南美白对虾,这条虾自从1994年引进中国以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从苗种、药品、饲料、加工出口各个环节的投资和发展不断的扩张。十几年来,这条虾一直走着顺风路,虽然有少许的波折。这条虾也让很多公司得到快速的发展,成为集团公司、上市公司。也是很多从业人员的衣食之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从事同对虾行业的相关人员已逾3000万人。
但风光还将继续下去吗?远的案例(如2003年养殖成功,但氯霉素事件,出口不畅,更多是贸易战)我们不用多讲了,从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三年来可以给我更多的深思。2006年原材料飞涨,鱼粉突破万元大关,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使用量的大国,但对于国际市场的鱼粉毫无话事权。更多的是将成本压力分解在整个产业中去,好在虾价好,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年份了。07年托天气的福,风调雨顺虾的总产量也逾100万吨,但结果又是怎样呢,在所有的农产品大幅上扬的情况下,虾价降到5元/斤,而同期的猪肉价格是15元,虾贱伤农,又一次把终端的财富洗劫一次,终端制胜,终端养户挣不到钱,这个产业也将是不健康的产业。08年有于极端的天气情况,一是寒灾,二是雨水,对虾产量同比几乎下将30%以上。那么09年呢,将是乐观的吗?我们预计将不是很是乐观,如果不改变的话。
原材料将继续随农产品上扬;食品安全问题时刻考验对虾产品品质,三鹿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的问题往往是致命的;极端的天气情况将会越来越频繁,很多50年一次百年一遇的情况频繁出现;水生生态系统经过多年的持续养殖,已经不堪重负,病害频发;经济一体化,对虾出口往往也是贸易战的牺牲品。
难道中国人的虾要必定给美国人吃吗?美国人管住了对虾的两头,对虾种苗原种你得从美国夏威夷拿,而养成品,还是检测合格的就销往美国,而美国所给的就是不断贬值的美元外汇。而中间整个重污染的过程都在中国(吴湘生)。
对虾行业的出路在那里?对虾产业的出路就是对虾食品内需流通加工业,水产养殖业的最终体现将是水产食品业,如何在餐桌上提供健康、绿色的水产品将是水产养殖产业链的终级目标,以前的水产养殖链往往划分为种苗、养殖、饲料、病害四大块,不管是任何养殖品种只要突破这四块,就能形成集约化养殖。特别是水产饲料业,一直以来是水产养殖产业链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所占的成本往往在60-80%。但最终体现必将延长到水产食品业。以后赢者为王的将不再是水产饲料业,饲料行业作为最初同农业相接触的工业化,发展也必将非常迅猛,但同样作为制造加工业,也必将陷入加工制造业的弊端。面对毫无议价权的原材料,面对逐渐高昂的劳动力成本,饲料行业的利润只会越来越低。
以后发展的亮点必将是水产食品业,也将是赢者为王的行业。中国13亿人,任何一个大数目除以13亿,都是一个小数目,100万吨虾多吗?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人口,一点也不多。只要流通领域打通内地的销量,养再多的虾,都不是问题。这就好像整个行业的洪水都集中在最后一块了,产业链上的所有的资金都压在了塘里头了,那么必将“肿”起来,但只要对虾食品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一下子就会顺畅很多。一招活,满盘皆活。
今年鳗鱼产业的情况是非常让我们得到深思的,也几乎是对整个养鳗业的伤经动骨的打击,其实我们的鳗鱼养得多吗?我们的品质差吗?鳗鱼变得如此之惨,并且在鳗苗非常缺乏的年份,说到低,还是由于鳗鱼的流通领域单一,日本人抓住了鳗鱼流通的话事权。他们可以挣取高昂的流通利润,而你们得到的只是一地鸡毛。
再回头看看对虾产业,同样也被美国人抓住了很多年的对虾食品加工流通,你们的对虾出口一到港口,就不关你们的事情了,他们挣取了丰厚的流通利润。其实中国人完全可以自己吃虾啊,只要观念改变,不要一说上市场买肉,就想到单一的猪肉,对虾性价比高得多;只要一说到对虾就要是生猛海鲜,其实冰虾有什么问题。
其实很多是观念的问题,观念通,什么都通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