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我区部分养兔专业户饲养的肉兔相继发生一种以咳嗽、打喷嚏、流浆液性鼻液、倒地死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病率为58%,死亡率为45%以上,经病理剖检,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症与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发病情况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本区某镇的2个养殖户饲养的獭兔120只,于2007年12月突然发病,畜主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先后死亡31只,主要发生于青年兔和刚满月的小兔。临床症状见患兔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咳嗽、打喷嚏、流浆液性鼻液,严重兔呼吸困难,急性病例1~2天死亡。
2 病理剖检
病死兔耳朵、口鼻发绀、肛门周围被毛有少量淡黄色黏液沾污、喉头与气管黏膜淤血和出血、气管和支气管内有泡沫状血液、胸腔积液,肺有不同程度出血、有脓肿、两侧有栗粒大至绿豆大的出血斑点、肿大、质脆、被膜弥漫性网状坏死,而致表面呈淡黄色或灰白色条纹,切面粗糙、流出多量暗红色血液;胆囊肿大,充满稀薄的胆汁,脾肿大2~3倍,肾皮质有散在的针尖状出血点;心脏扩张淤血,少数心内膜有出血点,胸腺肿大、水肿并散在针尖状出血点;胃黏膜脱落,小肠黏膜充血、出血,膀胱积尿。
3 结果与防治
3.1 经临床症状、病理解剖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症与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
3.2 对发病兔肌注兔瘟与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2毫升,林威(林可霉素)肌肉注射,连用3天,1次/天,经采取上述措施,3~5天病情得到了控制。
4 小结与讨论
4.1 兔二联灭活疫苗一般需6个月免疫一次,根据最近几年发病情况,3个月注射一次效果最好。
4.2 定期投放一些预防兔巴氏杆菌病的抗菌药物如美林壮观、泰妙菌素等,可收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