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原
鸡新城疫(ND)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为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含单股RNA,有囊膜,在囊膜的外层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物。
鸡新城疫病毒按毒力大小分为:低毒力株(弱毒株)、中等毒力株、强毒力株。根据病毒毒力差异,可将鸡新城疫病毒分为嗜内脏速发型、嗜神经速发型、中发型和缓发型四种类型。
2 概述
本病的临诊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但当前危害最严重的是急性败血型(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腹膜炎),次为卵黄性腹膜炎、生殖器官病。其外表的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拉稀,神经症状,粪便为绿色稀薄状。
该病的病毒存在于病鸡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中,病鸡的血液,病鸡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有病毒,以脑、肺、脾含量最多,骨髓里病毒维持时间最长。因此在分离病毒的时候多采用病鸡的“肺、脾、脑”作为接种材料。
3 病毒的理化过程
该病毒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病毒强,一般在60℃经30分钟,55℃经45分钟死亡,在37℃可存活7~9天,在-20℃可存活几个月,在鸡感染ND后2~8周,仍能从鸡舍感染物中分离到该病毒。该病毒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剂,如苛性钠,福尔马林,5%的漂白粉,抗毒威等在5~20分钟内即可将病毒灭活。
4 流行病学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主要传染来源是病鸡和带毒鸡,本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鸡感染后2天或出现症状前一天,开始将病毒释放出呼吸道,散布于空气中,持续几天,当健康鸡吸入病毒后就会发生感染。
5 临床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为4~12天。
急性型:体温升高,一般可高达43~44℃,病鸡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加,不喜走动,缩头缩颈,翅膀下垂,眼半闭或全闭,似昏睡状态。随着病程延长,病鸡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吸气时常伸展头颈作开口呼吸,时常发出“咯咯”声。嗉囊满胀,内充满多量酸臭液体及气体,将病鸡倒提起,酸臭液体即从口中流出。
亚急性型:鸡群发病急,传染快,发病率高,病鸡发病初中期表现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具有明显的咳嗽、喘气和气管喘鸣音,并陆续有鸡只死亡,死亡率达10%~20%,甚至更高。发病后1~2周,鸡群鸡只死亡逐渐减少,开始有病鸡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中枢神经紊乱,如歪头扭颈、转圈,偏头伸颈呈直线前行或退后,甚至腿翅麻痹瘫痪,阵发性痉挛等。
非典型鸡新城疫:主要发生于免疫鸡群,特征是鸡群发病缓慢、死亡率低。
6 病理变化
非典型ND的病例中,直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出血的比例增多。腺胃黏膜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斑,有时形成粟粒状的溃疡。小肠前段出血明显,尤其是十二指肠黏膜和浆膜出血严重。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这种坏死呈岛屿状隆起于黏膜表面。在直肠黏膜的皱褶呈条纹状出血,有的在直肠黏膜上可见黄色纤维素性坏死点。
在鸡群体质差、鸡舍环境不好、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引发大肠杆菌病。感染鸡表现为伸颈呼吸,粪便稀不成形。剖检主要为包心,包肝,心包积液,腹膜炎,胸部肺部有大量的黄色干酪样物附着,表现严重的气囊炎。
7 防治方法
首先,应高度警惕,避免病原侵入鸡群。其次,要做好合理的预防接种,增强鸡群的特异性免疫力。免疫接种时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
7.1 弄清疫苗的性质、使用对象及方法
目前我国使用的鸡新城疫疫苗主要有四种,即I系苗、II系苗、III系苗、IV系苗。
I系苗是一种中等毒力的活苗。用于经过两次弱毒力的疫苗免疫后的鸡或2月龄以上的鸡。多采用肌肉注射或刺种的方法接种。本苗的优点是,产生免疫力快(3~4天),免疫期长,在发病地区常用来做紧急预防接种。
II系、III系、IV系苗都是属于弱毒力的活苗,大小鸡均可使用。多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等方法接种。对于大群雏鸡可用IV系苗做饮水免疫。
7.2 发生新城疫时的防治方法
鸡群一旦发生本病,应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疫情扩大。紧急消毒,对全场鸡群用I系或IV系疫苗进行紧急接种。鸡群呈明显的症状时,应先使用药物治疗,然后使用疫苗防疫。
8 治疗及防治措施
8.1 安乃近1克拌2.5~5千克料,1支(10毫升)兑5千克水进行退烧,上午饮2小时。
8.2 “抗毒联盟”(盐酸环丙沙星、抗病毒药、聚肌胞、奥司他韦、左旋咪唑、黄芪多糖等)上午集中饮水,下午用“扶强”(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硫酸黄连素、乳酸TMP)集中饮水或“瘟毒快康”(盐酸环丙沙星等)上午集中饮水,下午用“功夫”(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阿奇霉素、AMX-7002等)集中饮水。
在管理上要注意控制鸡舍温度,保持温度恒定,注意鸡舍的通风,做好鸡舍的消毒。
河南大明集团 于前前 田淑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