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是鸡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根据发病部位及症状的不同,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混合型三种类型。其主要特征为口腔、喉黏膜、眼结膜、鸡冠、肉髯等无毛部位皮肤形成纤维性坏死假膜的增生病理过程。鸡痘在鸡群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秋冬季节最易流行。夏季也常发生鸡痘,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鸡群处在潮湿的环境中,蚊子较多,蚊子是带病毒的媒介,又是鸡痘的重要传播者,因此更易造成大面积流行。鸡感染鸡痘,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但雏鸡和青年鸡最易感染,雏鸡患病后,死亡率高。产蛋鸡患病后可使鸡群产蛋率下降,混合型鸡痘也可造成死亡。一般发生皮肤型鸡痘较多,但近几年鸡群流行的大部分为混合型鸡痘。鸡群一旦发病将会带来严重损失,现将一起产蛋鸡暴发混合型鸡痘的病例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河北省临城县城关镇赵某饲养的2300只蛋鸡,按常规饲养,并免疫了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和禽流感,但未进行鸡痘疫苗接种。饲养到166日龄时(产蛋率达90%以上),鸡群开始有个别鸡出现喷嚏、咳嗽甩头,张嘴、流眼泪,呼吸有杂音,在晚上安静时较明显。以后病鸡逐渐增多,并在鸡冠、肉垂、爪等处出现丘疹及结痂,发病4天后鸡群发病率达30%,且每天死亡由几只增加到20只左右,产蛋率下降。鸡群发病后曾用过阿莫西林、红霉素、泰乐菌素及喉管散等药物治疗均无效果。2008年9月2日带病死鸡来邢台市兽医院诊治。经剖检、化验确诊为混合型鸡痘,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2 临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产蛋率由90%以上降到不足60%。病鸡眼结膜发炎、流眼泪,眼角有多量黏稠纤维蛋白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严重的将上、下眼睑黏连,眼睑及眼周围肿胀。有些病鸡痘疹发生在口角、眼睑,常影响视力和采食。有的病鸡咳嗽甩头,努力把喉头处的阻塞物咳出,张嘴,打开口腔可看到喉头处有荚膜阻塞。此外,另一特征是鸡冠、肉垂、爪、眼皮等无毛部位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痘疹表面凹凸不平,内含黄色脂状物,剥去痘痂,形成一个出血的凹陷。病鸡中死亡最多的是喉型、眼型和混合型,单纯皮肤型的病鸡不死。喉型鸡痘,病变发生在口腔、喉头时,初为黄白色的小结节,以后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伪膜,引起呼吸困难,导致窒息死亡。
3 病理变化
共剖检8只病死鸡。眼部肿胀,眼周围形成近似圆形肿胀区,眼角有脓性分泌物,有的在眶下窦有干酪样物。口腔、咽喉和气管黏膜上有黄白色干酪样的伪膜,恶息,不易剥脱,喉头、气管黏膜充血。鸡冠、肉垂、爪等皮膜有丘疹,结痂。其他内脏器官未见异常。
4 实验室检验
4.1 取病死鸡的肝、脾组织接种于肉汤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结果无细菌生长。
4.2 易感鸡感染试验。取眼、喉部组织和鸡冠的丘疹及痘疱皮悬液,对10只30日龄易感鸡作冠划痕、翼刺和毛囊接种,6天后均在接种局部皮肤出现数量不等的粟粒大小的典型痘疹。
4.3 鸡胚接种:取鸡冠、眼部、喉部病料制成1∶10悬液,经双抗(每毫升含青霉素、链霉素各1000单位),室温下处理2小时,再以2000转/分离心5分钟。取上层清液,接种于12日龄鸡胚绒毛尿囊液,每胚0.2毫升,共接种10枚鸡胚。经37℃孵化5天,可见绒毛尿囊膜肥厚,并有近圆形(直径2~3毫米)的灰白色痘斑。
5 防治
5.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卫生消毒工作。鸡舍内外用绿威霸消毒液彻底消毒,并用蚊蝇净喷洒消灭蚊蝇及吸血昆虫。
5.2 治疗:对鸡冠、肉垂、爪、腿痘病鸡,用镊子剥离痘痂后,伤口涂紫药水。对眼部肿胀者,用2%硼酸水冲洗眼部,用5%蛋白银溶液和盐酸吗啉胍眼药水滴眼。对喉型鸡痘,可用小镊子将黏膜上的伪膜剥离取出,然后于患病灶吹上少许“喉症散”粉,每天1次,连用3天即可。
5.3 对发病鸡群,用喉爽(主要成分:黄芪多糖等)饮水,本品100克兑水100千克。为防止继发感染饲料内混特效喘痢杀(主要成分:环丙沙星等)。同时配合中药治疗,方剂:龙胆草90克,板蓝根60克、升麻50克、金银花40克,野菊花40克,连翘30克,甘草30克,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细粉,按每只鸡每天2克的用量,均匀混入饲料内。并在饲料内增加鱼肝油、维生素C以增强鸡体的抗病力,保护皮肤和促进伤口愈合,连用5天。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防治措施,3天后病鸡基本痊愈,5天后鸡群全部恢复健康。
6 小结
6.1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混合型(黏膜型与皮肤型)鸡痘。
6.2 这次鸡群发生鸡痘的主要原因是今年雨水较多,再加上鸡舍的卫生条件差,密度大,通风不良,鸡群又未接种鸡痘疫苗,鸡群无免疫力,加之正值秋季,蚊子较多,活动频繁,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养鸡场(户)必须重视鸡痘的免疫接种,也可以说接种鸡痘疫苗是防制本病的关键。凡是未接种鸡痘疫苗的鸡群,必须在发病季节前接种鸡痘。并加强饲养管理,经常消毒,搞好鸡舍卫生,在鸡舍周围喷洒杀虫药物,消灭蚊子等传播媒介,才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6.3 发生本病后要及时诊断与治疗,诊断本病时,必须与鸡慢呼、传染性喉气管炎、眼型葡萄球菌、维生素A缺乏症等相区别。有针对性投服药物,并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对症用药,使疫情尽快得到控制。
邢台市兽医院研究员 邢兰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