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35|回复: 6

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9 21: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 猪的腹泻是现代规模集约化养猪的一种常见的多因素性疾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尤其以出生后13日龄、714日龄和断奶后三个年龄段的仔猪发病率最高。而且在猪的疾病中出现腹泻症状约占35%-40%,腹泻症状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引起猪腹泻的病因包括生理与环境性因素和病原性因素,其中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肠炎和腹泻是导致仔猪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在治疗上应针对病因,采取以“加强饲管、及时补液、适时止泻、抗菌消炎|、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与预防猪腹泻病的发生。因此,探讨猪腹泻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技朮,对养猪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猪腹泻    病因     综合防治

一、腹泻的病因: 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即许多因素可引起猪腹泻包括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猪生理特性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等。

1
、生理与环境性因素


1
1、仔猪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表现为第一胃酸少,与成年猪相比仔猪胃肠道内的PH值明显偏高,杀菌力弱。第二是仔猪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比成年猪分泌少,如胃旦白酶、唾液淀粉酶,胰酶等。因此消化能力较差,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1
2、仔猪胃肠道中正常的微生物群尚未完善。成年猪肠道中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包括对机体利的微生物如乳梭杆菌、双歧杆菌等和对机体不利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由于有益微生物占主导优势,有害微生物占劣势,有益微生物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过多繁殖,因此构成了肠道中有益和有害微生物共生的正常微生物群。但在仔猪阶段肠道中这种正常微生物群尚未完善健全,尤其是有益微生物数量少,一旦有害微生物侵入就易大量繁殖而导致腹泻。


1
3、饲料霉变: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中,霉菌易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猪腹泻。

14、应激反应:主要发生在仔猪断奶后,由于母子分离造成心理应激;改变环境造成环境应激;饲料结构改变造成饲料营养性应激。此时仔猪易发生为应激性腹泻。

1
5、环境条件差:环境条件常作为外因,诱发腹泻发生。包括保温设施差、猪舍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过分拥挤等。实践证明,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猪舍环境卫生状况关系密切。

16、夏季仔猪饮水过多:由于夏季高温口渴,饮水量增多。使仔猪胃肠道内的胃酸被稀释,浓度下降,杀菌力更弱。病原微生物易大量繁殖而引起腹泻。
2、病原性因素:引起猪腹泻最基本的生物性病原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只限制在肠道局部繁殖的病原。它是作为引起猪肠炎和腹泻的直接原因如大肠杆菌、沙门杆菌、痢疾杆菌等。另一类是全身感染性病原,在这类病原引起的疾病中,腹泻只是作为被病原侵害的组织器官在肠道出现的一种结果,即继发性腹泻。如猪瘟、猪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仔猪伪狂犬病等。第三类为肠道寄生虫,如猪蛔虫、猪鞭虫等。
21   细菌性病原性因素:
211、仔猪黄、白痢: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黄痢发生于出生后一周内尤其是3日龄内的仔猪,有的甚至刚出生还未吃母乳就发生,粪便呈黄色浆糊状,像鸡蛋清,死亡率高。白痢发生于721日龄的仔猪,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黄白色,症状较轻,死亡率低,但严重影响仔猪生长。特别注意的是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与猪舍的环境卫生关系密切,常在气温变冷、饲料改变、环境卫生差等诱因作用下发病。
212、仔猪红痢: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发生于13日龄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程短。排红褐色血便,常含有少量肠坏死组织脺片、气泡、腥臭明显,俩后肢常粘染血样便。甚至表现出症状后即来不及治疗就死亡。
213、仔猪副伤寒:病原为猪伤寒沙门氏菌。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表现为拉水样黄色恶臭便,并伴有体温升高、败血症等全身症状。
214、猪痢疾:病原为痢疾密螺旋体。常发生于断奶后架子猪,以712周龄最多。哺乳仔猪、成年猪较少发生。表现为最急性型发病后几小时内死亡;急性型排红白相间胶冻样血便,有时可见有大量粘液与血丝;亚急性型呈反复下痢,便中混有暗黑色血液,后贫血成僵猪。
215、猪增生性肠病:病原为弯曲菌属的痰弯曲黏膜亚种,本病可分为肠腺瘤病、坏死性肠炎、局部性回肠炎和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四种。临床上以进行性消瘦、腹泻、腹部膨大、贫血及血便为特征。肠腺瘤病、坏死性肠炎、局部性回肠炎多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尤其是612周龄的猪最常见;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多发生于肥育猪,尤其是16周龄以上的架子猪多发。
22、病毒性病原性因素:
221、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冠状病毒,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病初表现为呕吐、腹泻排灰白色或黄色水样稀粪。仔猪亡率高,尤其是10日龄内几乎达100%。而大猪很少死亡,如无继发感染,一般一周后可全愈。发病有季节性,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发,如闽南地区常在每年的国庆节前后到第二年春节左右发生。
222、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为类冠状病毒。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症状比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症状较轻,死亡率低,传染也较慢。
223、猪轮状病毒感染:病原为轮状病毒。表现为拉黄白色或暗色水样稀粪,症状较轻,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常发生于8周龄以内的仔猪,多在寒冷季节发病。
23、寄生虫性病原性因素:引起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猪蛔虫、猪类园线虫、猪鞭虫、猪等孢子球虫、猪结节虫。这些肠道寄生虫病的共同症状是消瘦、贫血、下痢、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甚至成为僵猪。其中类园线虫、鞭虫还可出现便血症状。
二、综合防治技术:综合防治原则为加强饲管、及时补液、适时止泻、抗菌消炎、防治结合。
1、根据猪的生理特性做好饲养管理
11、做好保温、卫生、消毒工作。由于猪腹泻多数以气温骤降、环境卫生差、体质弱为诱因而发病,因此应做好仔猪的保温越冬尤其是新生仔猪的保温工作。其次是要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勤打扫、冲洗,做到定期消毒(包括猪舍、饲槽、饮水、用具、污水沟及进出的人员车辆等),特别是饲养密集的猪群更应如此。
12、适时调整断奶仔猪的饲料与营养:
121、仔猪断奶前35天减少母猪的喂量,以减少母猪的排乳量,减轻仔猪胃肠负担。
122、提早补料、锻炼胃肠。一般宜7日龄开始补料。
123、断奶仔猪饲喂宜采用‘少量多餐、逐渐增加’的方式。由于仔猪贪吃,胃肠如果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负担重、无空闲休整时间,对胃肠消化不利,易出现消化不良。
124、尽早让仔猪吃上初乳。初乳中富含营养、抗体等尽早吃初乳可增强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125、及时补铁、增强仔猪体质。出生后13天内注射牲血素、右旋糖酐铁等,以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126、注意防止饲料霉变。要做好饲料的贮存,尤其是夏季要注意防潮、防霉变。发现饲料霉变严禁使用。
13 日粮中添加酸化剂、酶制剂、乳清粉:由于早期断奶的仔猪胃内盐酸分泌不足,消化道酸度较高,不足于促进添加酸化剂转化为胃蛋白霉。因此,可通过在仔猪日粮中添加酸化剂来降低胃肠道酸度,促进添加酸化剂的转化,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并且低酸度环境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保护肠道中的有益菌。一般认为使用酸化剂以有机酸为佳,如1%-3柠檬酸、1.5%一2.O延胡索酸、1乳酸、1 1.5甲酸等。乳清粉主要含乳糖和乳清蛋白,进入体内乳糖很容易被早期断奶仔猪所消化,并有促进消化道乳酸菌增殖,降低胃pH值,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的作用。

2、及时补糖补液、防止脱水、纠正酸中毒:腹泻直接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脱水和酸中毒,因此发生腹泻的猪应注意补糖、水、电解质(钠、氯、钙、钾)。对腹泻时间长的由于肠道中大量碱性物资排出,应及时补充碱性物资(如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具体选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35%碳酸氢钠、林格氏液、生理盐水等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也可用口服补液盐服用。在临床中对腹泻仔猪补充水和电解质越早则仔猪的生存率就越高。

3、适时止泻:腹泻往往是某种原发病的临床症状之一,常由于肠道内存在细菌、毒物或腐败分解产物引起的。机体为了排出这些有害物质,胃肠道蠕动加快,引起腹泻,因此,腹泻本身对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为此,在腹泻初期不应立即使用止泻药,而应先用泻药排除有害物质再用止泻药。止泻药的选用应根据引起腹泻的原因合理选择。对于中毒性腹泻宜先用盐类泻药(硫酸镁、硫酸钠)后再用胃肠黏膜保护药如次硝酸铋、次碳酸铋或药用炭、夕炭银等,以保护胃肠黏膜、吸附肠道中的毒性物质。对于细菌性腹泻宜用抗菌止泻药如氟喹诺酮类药中的氟派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氨基糖苷类药中的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等以及土霉素、痢菌净等抗生素。对于病毒性腹泻可选用抗病毒药如病毒灵、利巴韦林、聚肌胞、黄芪多糖、阿昔洛韦等并配合其他止泻药。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则应减少喂量减轻胃肠负担,同时给予助消化药如胃旦白霉、乳霉生、干酵母等。此外在临床上为了减轻腹泻症状可酌情选用抗胆碱药以抑制胃肠蠕动,如硫酸阿托品、6542等临床效果较好。

4、化学药物治疗:针对病原做到正确选物、合理用药、发挥最大药效。
41、仔猪黄、白痢的药物治疗:原则为抗菌止泻、强心补液。

4
11、抗生素地塞米松交巢穴疗法:选用一种敏感抗生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痢菌净、庆大霉素、杀菌王等)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混合于交巢穴注射。

412、抗生素地塞米松腹腔注射疗法:选用一种敏感抗生素与地塞米松磷酸钠和5%葡萄糖生理盐水、樟脑磺酸钠混合于腹腔注射。
413、硫酸链霉素混饮疗法:将硫酸链霉素溶于适量水中,在仔猪出生后尚未吃奶之前按1020万单位/头灌服。
414:硫酸阿托品止泻疗法:为了提高止泻效果,在注射疗法中可根据病情选用适量的阿托品,以抑制胃肠蠕动,减轻腹泻症状。
415、药物灌服疗法:可用磺胺咪片、土霉素片、氟派酸胶囊粉、夕炭银等混合拌成糊状灌服。
416、预防接种:在母猪产前1525天和产前7天各注射一次大肠杆菌菌苗(K88-K99K88-LTBK88-K99987P)。
42、猪痢疾的药物治疗:猪痢疾表现以拉血痢为特征的腹泻,病程缓慢,在一个猪场常反复发作。临床上只对表现症状的病猪进行治疗较难根治,应采取综合疗法才可达到满意效果。
421、病猪隔离单独治疗:对已表现血痢的猪集中隔离进行治疗,可选用痢菌净、林可霉素进行治疗。
422、可疑猪混饲给药:可用痢菌净(100200ppm)、林可霉素(80ppm—120ppm)、泰乐霉素(100150ppm)土霉素(500800ppm)、二甲硝基咪唑、杆菌肽等药物混饲治疗。
43、仔猪副伤寒的药物治疗:可选用氟苯尼考、氯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44、猪增生性肠病的药物治疗: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病原主要存在于回肠和盲肠,因此,一般认为口服用药效果较好。可选用土霉素、氯霉素、金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直接口服或混饲。
45、仔猪红痢的药物治疗:本病发病迅速,病程短,发病后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重点要做好预防和消毒工作。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给怀孕母猪注射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产前1个月一免、2周后二免),或仔猪出生后注射抗猪红痢血清。
46、病毒性腹泻的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对病毒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病毒性腹泻的主要措施如下:
461、接种疫苗:根据猪场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时接疫苗包括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等疫苗。
462、应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病毒灵、聚肌胞、黄芪多糖、阿昔洛韦等,可用注射也可用混饲进行治疗。也可采用干扰素疗法,通过干扰素来控制抑制病毒的复制繁殖。如白细胞介素、人用干扰素。据报道,对初生3周龄的仔猪内服120单位人用干扰素,可明显增加患传染性胃肠炎病猪的存活率。利用鸡新城疫I系疫苗作为干扰素诱导剂,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来控制病毒性腹泻。
463、应用广谱抗生素,防继发感染:可选用土霉素、氯霉素、痢菌净、氟苯尼考、等混饲给药。
5、寄生虫性腹泻病的药物治疗:引起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是肠道内的蠕虫、球虫,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所致的腹泻通常是在猪转栏时进行驱虫,商品肥育猪整个生长周期进行2次驱虫即可。驱虫药可选用阿维菌素(1015ppm混饲、0.3mg/kg肌注)、盐酸左旋米唑(10mg/kg肌注)。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maple_niu + 19 【新手基金】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9-10 20: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tiaotiao: :haoa:
发表于 2008-9-18 17: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治疗方法,关键是准确的诊断,才能对证治疗!
发表于 2008-9-18 22: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描述一下腹泻的具体症状,由什么情况引起
发表于 2008-12-21 07: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收藏了!!
发表于 2008-12-29 09: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我也珍藏你的资料了。
发表于 2010-9-14 20: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7 09:5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