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92|回复: 4

猪圆环病毒、巴氏杆菌及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4 14: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9月,重庆某猪场持续发生以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为主要特征的疫情,猪场按各公司推荐的多种针对“高热病”的药物和方案进行处理,病情未得到控制,最后通过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猪巴氏杆菌及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经筛选敏感药物以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了疫情。1  发病情况
    2007年9月初,重庆某规模化猪场哺乳仔猪和保育阶段的小猪持续发生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或苍白、厌食、消瘦、嗜睡和神经症状、下痢、关节肿胀、跛行为特征的疫病,猪场先后按多家饲料公司、兽药厂技术员推荐的猪“高热病”治疗药物和控制方案进行处理,用过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氟苯尼考、林可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黄芪多糖等药物,用药后病情时好时差,效果不明显,该病发病率达50%以上,病死率达30%~50%。
2  临床表现
    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0℃~41.5℃ ,呼吸困难,流浆液性鼻液、食欲减退,身体极度消瘦、被毛粗乱无光呈“毛毛猪”,耳部、四肢及腹部皮肤明显发红,少数皮肤异常苍白或发黄,拉黄色稀粪和茶色尿;站立困难、跛行或蹲伏不动、腕关节和跗关节明显肿胀;部分猪有转圈、四肢划水状运动等神经症状,触摸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  剖检病变
    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切面出血或灰白色;心包有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部分腹腔充满淡黄色腹水,纤维素性胸膜炎和纤维索性腹膜炎,腹腔黏附较厚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肺有充血、出血或苍白萎缩,间质增宽;肝脏肿大易脆,脾脏肿大、边缘有小锯齿状突起,肾肿肿大出血有白色坏死灶,膀胱内潴留茶色尿液,膀胱底部和胃底部有不同程度充血,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发红,关节腔内有透明胶冻样液体;扁桃体充血,脑膜充血、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学诊断
    4.1.1  直接涂片观察  无菌取病猪的心、肝、脾、肺、肾脏、淋巴结、心包液、腹水和关节液直接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有两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一种呈现明显两极染色的球杆菌,另一种为大小不等,短小杆状、球杆形、丝状等多种不同形态细菌。肺、肾、脾和心包液细菌数量相对较多。
    4.1.2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取剖检病猪的心、肝、脾、肺和肾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在37℃培养观察,24小时后在两种平板上均可见到光滑、圆形,边缘整齐的白色菌落,不溶血,革兰氏染色阴性,两极浓染的球杆菌,经生化鉴定为巴氏杆菌。继续培养48小时后在两种平板上又长出另一种边缘整齐、圆形透明、针尖大小的菌落,没有溶血现象,染色可见短小杆状、球杆形、丝状等不同形态的细菌,进行生化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
    4.1.3  动物试验将两种细菌用TSB肉汤增菌培养,各取0.5毫升腹部皮下接种2只小鼠,小鼠于10小时左右开始发病,表现为弓背弯腰,被毛竖立,呼吸困难,腹部扇动剧烈。接种巴氏杆菌的小鼠有1只于接种后10小时死亡,另1只于接种后24小时死亡;接种副猪嗜血杆菌组均在接种后48小时死亡,从死亡小鼠肝脏触片和分离培养物中均可见到大量细菌。
4.2  药敏试验
    将两种细菌液分别涂布于巧克力琼脂平板,以纸片法进行药敏感试验,药敏试验的药物包括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头孢噻呋钠、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强力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先锋V等14种。
    结果表明,巴氏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先锋V中度敏感,对其他9种药不敏感;副猪嗜血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呋钠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中敏,对其他10种药不敏感。
4.3  病毒的检测
    用IDXXX公司的ELISA试剂盒检测10头发病猪血清,猪瘟强毒阴性(0/10),gE-ELISA检测猪伪狂犬病强毒抗体阴性(0/10),有5份血清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阳性(5/10);取3头症状典型病猪的肺脏、淋巴结和脾抽提核酸用RT-PCR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全部为阴性。
4.4  弓形虫和附红细胞体的检测
    取病猪的肝、脾、肺脏和淋巴结做成涂片,用姬姆萨和瑞氏染色,于油镜下观察,未见弓形虫。取病猪耳静脉血1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没有发现附红细胞体。根据以上临诊断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该猪场发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5  治疗措施
5.1  注射给药
    立即隔离发病猪和疑似发病猪,肌肉注射组合药物(干扰素+清开灵注射液+丁氨卡那霉素+氨基比林+维生素C),连续用4~5天;对关节肿胀严重的猪用组合药物(丁氨卡那霉素+氨基比林+维生素C+地塞米松)直接注射到关节腔内,连用3天;饮水中加入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电解多维等让猪自由饮用。
5.2  饲料加药
    在每吨饲料中添加药物(金霉素300克+支原净125克+磺胺间甲氧嘧啶500克+小苏打500克+黄芪多糖500克),全群饲喂10天。
5.3  饮水给药
    给猪清洁饮水,在水中加入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电解多维等让猪自由饮用。
5.4  加强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
    在发病期间坚持1天消毒1次,同时保持圈舍通风,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病猪经治疗处理后第3天明显好转,1周后控制了疫情。
6  小结
    我国许多养猪场环境污染严重,猪病非常复杂,以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主,猪场滥用抗生素导致许多病原性细菌已产生广泛耐药性,发病后用药效果不理想。诊断猪病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实验室诊断进行综合判定才能确诊,否则只会误诊和漏诊,导致延误治疗时机和加大损失。本次疫情通过全面诊断尤其是借助实验室检测技术,准确弄清了发病原因为猪圆环病毒2型、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引起,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取得很好效果。
    猪圆环病毒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病原,可导致免疫失败和继发多种细菌感染,是引起断奶仔猪发生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在我国猪场感染非常普遍,例如在2006年发生猪“高热病”的很多猪场都分离到该病毒。该病还没有理想的疫苗用于预防,据报道一些猪场采用自家组织灭活疫苗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制作和使用自家苗一定要慎重和按相关规定操作,否则可能给猪场带来新的问题。当猪群感染圆环病毒时主要采取以控制细菌继发感染为主的治疗方案,如本次分离到的巴氏杆菌与副猪嗜血杆菌对小鼠具有很强致死性,显然是引起猪大量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通过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为了防控猪圆环病毒给猪场造成更大损失,平时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猪群应激、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搞好重大猪病如猪瘟、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接种和抗体监测等工作。

作者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传染病与基因芯片室 黄小波,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曹三杰、刘伍梅,重庆市武隆县畜牧局 陈朝红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9-4 16: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有条件作药敏实验,可散户们怎么办呢,乡村怎么办呢,大部分的养殖户都在乡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发表于 2008-9-4 17: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9-5 22: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的资料
我的厂里情况和你的大致一样(猪瘟+。。。)
治疗方法大同小异
发表于 2009-2-2 08: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提供这么好的经验分享
发表于 2012-8-3 14: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2 02:4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