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棣华研究员在其文章《养殖业遇到的问题与对策》(见《广东饲料》2008 年第3、4 期)中针对当前养殖业在疫病防控、排污治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及风味等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可谓一语中的。其在对策中所提出的“加强养殖管理,实行生态养殖”的观点,更是与行业高度关注并提倡的“健康养殖”理念不谋而合。微生态制剂因其无毒、无残留、无副作用,已成为替代抗生素的首选产品之一。本文特就当前微生态制剂的影响因素及合 理使用作初步探讨,同时亦作为对莫棣华研究员一文的互动和回应。 1.1.1
水分。微生态制剂在相当干燥条件下,水分对菌群活力有明显影响,但是在贮藏条件下,提高水分含量则菌群活力可能明显下降。水分对菌群活力影响最小的是芽孢杆菌,其次是粪链球菌,水分对乳酸菌影响甚大,为了保证微生态制剂中菌群活力,配合饲料中含水量低于10 %比较理想。 1.1.2 pH 值。大多数微生物在pH 4 ~ 4.5 的条件下均会自动死亡。作为微生态制剂作用的微生物在干燥收获以前,置于pH 6 ~ 7 的中性条件下培养比较适宜。基于微生物这一特性,在配合日粮中使用时不适宜与酸化剂混合使用。 1.1.3
温度。芽孢杆菌能耐受较高温度,52~102℃ 范围内损失很小。加入配合饲料中,在 102℃条件下制粒,贮藏8 周后仍然比较稳定;乳酸菌类在温度66℃或更高时几乎完全失去活性;链球菌在72℃条件下,活菌损失96% 以上;酵母菌在82~86℃条件下完全失去活性。微生态制剂正常贮藏条件下,温度不宜高于25℃。 1.1.4
营养物质。研究证明,不饱和脂肪酸对微生态制剂具有拮抗作用。因此配合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应尽量避免与添加油脂直接接触。饲料中的油脂,在制粒过程中对微生态制剂耐受温热压的能力具有保护作用,矿物质直接与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接触或多或少会影响其活性,饲料中钙显著影响乳酸活性。 1.1.5
氧化和抑菌物质。大多数微生物菌种属于厌氧或兼性厌氧型,对氧气耐受性较差。大多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预混剂、浓缩料等都属于抑菌物质,可使活菌活性降低。 1.2.1
宿主动物种类。适于单胃动物的微生态制剂所用菌株一般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等,而适于反刍动物的是酵母菌。 1.2.2
宿主动物的年龄或饲养阶段。宿主因素对微生态制剂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宿主的生理性改变如年龄的改变,在幼龄、育成期和老龄期或断奶期和泌乳期等都会影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效果。 1.2.3
宿主动物生理状态。一些应激因素等可诱使肠道习惯性产生激素,降低肠道黏膜层的厚度,降低益生菌的黏附能力,减弱益生菌发挥其功效水平。动物处于外界环境变化等应激时期是微生态制剂发挥最佳作用效果的前提条件。 1.2.4
宿主动物的饲料成分。饲料成分对微生态制剂发挥其功效也有影响。某些食物成分可以使胃酸或胆汁酸分泌增多,影响微生态制剂在经过胃或十二指肠时的活存率。口服对益生菌敏感的抗生素将产生巨大的杀灭作用。 1.2.5
宿主动物的肠道菌群状态。通常宿主肠道的正常菌群对外来菌群具有强烈的定植抗力,作为非宿主原有正常菌群成员的益生菌很难在宿主肠道中黏附定植。如果宿主处于菌群失调状态,微生态制剂就更容易发挥其作用,效果更明显。 生产工艺条件对微生态制剂发挥其功效具有很大影响。如菌株在发酵时的生长条件以及发酵 结束的时间,会影响菌体在干燥和贮藏时的存活率。同一益生菌菌株如嗜酸乳酸杆菌,一种发酵条件是37℃,培养12 小时;另一种发酵条件是32℃,培养48 小时,由于发酵条件不同,其终端代谢产物不同,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效果也会产生很大不同。 1.4.1
与抗生素和抗球虫药物的配伍。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剂对微生态制剂有杀灭作用,因此一般不可同时使用。 1.4.2
贮存条件和时间的影响。贮存条件是影响益生菌存活率和货架期的关键因素。活菌制剂在低温、低湿度、密封、隔氧的贮存条件下,才能保持高存活率和长货架期。 1.4.3
使用方法、剂量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在饲料中添加用于促生长或预防疾病,至少每克饲料应含有106cfu 有效活菌,否则难以发挥明显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