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97|回复: 1

高盛养猪与猪肉涨价的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3 10: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盛养猪与猪肉涨价的秘密 发信站: 两全其美网 (Tue Aug 12 21:45:49 2008), 本站(lqqm.net) 2008年08月12日 08:2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黎霆 据报道,高盛集团最近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的生猪主产区收购了多家专业养猪场。这一消息上周在A股市场引发了众多只“养猪股”上涨。新五丰甚至连续两天出现逆市涨停。 在中国“养猪”的还不止高盛一家,早在去年就发行了“德银DWS环球神农基金”的德意志银行,据说也在积极布局中国的养猪业。 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PE进军中国的养猪业,乍听起来有些奇怪甚至可笑。但若考虑到其一贯的风格以及国内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他们的选择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也可谓是眼光独具。 现在需要我们考虑的是,外资的进入,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猪肉涨价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次涨价有两个特点:一是涨幅突出,远超过作为养殖业上游产品的粮食;二是一年多来保持在高位,没有出现预料中的周期性回落。从涨幅来看,2008年6月我国的CPI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7.9%,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7.2%,而肉禽及其制品的同比涨幅则高达40.6%。另一方面,本轮的猪肉价格上涨始于2007年4月底,由于生猪的养殖周期为4-6个月,人们根据以往经验预计,最迟到2007年底随着供给增加猪肉价格就会自然回落。但直到目前为止,预期中的降价并未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人意料的。 “猪价大幅领涨”的现象,实际上是我国农业的薄弱环节及深层次矛盾的一个外在表现。 首先,猪肉价格“领涨”有成本推动的因素,即饲料价格的涨幅也很突出,这一定程度上又与我国的大豆产量存在缺口有关。以我国目前18.26亿亩的耕地来生产,稻谷、小麦和玉米等粮食基本能保障国内供求的紧平衡,但大豆和油料成了我国农作物生产的软肋。2007年我国自产了大豆1490万吨,进口量却高达 3083万吨,显然我国不具备控制大豆价格的能力。由于大豆进口价格的高涨,豆粕价格也随之上涨,而豆粕是猪饲料的主要原料,最终导致了养猪成本增加。 大豆定价权的缺失,能够解释为何在国内粮食价格涨幅不大的情况下,猪肉价格却突出领涨。 其次,猪肉价格未出现回落,又与农户散养难以承担风险有关。由于养殖成本增加,一头猪到出栏前的累计投入往往在1500元以上,而最近曾出现的疫病、雪灾和洪水等风险,对普通农户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这导致尽管猪肉价格处在高位,农户的供给反应却显得很迟钝。事实上,目前农户散养的模式正在被淘汰,专业户和合作社养猪已占到了全国养殖量的40%,而这种规模经营又恰恰为外资收购提供了方便。 由以上分析可知,猪肉价格之所以涨得最快,原因在于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而就是这个环节现在面临着国际PE的收购和控制。 收购之后,外资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完全可以较容易地克服养猪业现存的弱势。一方面,通过套期保值乃至直接影响上游产品价格的办法,可实现饲料成本的控制。事实上,目前中国的饲料价格整体仍较低,粮价更是远低于国外。如果预期粮价将逐步上涨,而养猪作为一个粮食积蓄的过程,相当于开立了一个“多头仓位”,还能由此得到一笔额外的收益。另一方面,养猪的产业链可以向后延伸,高盛此前已入股了从事肉食加工的双汇和雨润,也说明其收购是具有战略性的。此外,据说生猪期货的推出已提上议事日程,这一举措对养猪大户而言意义更大。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效益较低,常被各类投资主体所忽视。现在,中国农业某些领域的投资价值已开始凸显,在国际PE眼里,不管是硅芯片还是土豆片,有利可图的都是好生意。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10-11 22: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鬼子太精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13: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