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饲料复合防霉剂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给饲料防霉剂的质量评估和选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旨在探讨评估饲料防霉剂效果更准确可行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饲料防霉剂,用不同的防霉抑菌试验方法,进行的防霉试验结果比较,提出采用饲料破坏性防霉存放试验结合饲料常规存放试验法,能较准确可靠地评估饲料防霉剂的使用效果。霉菌是菌丝体发达而又不形成较大子实体的一部分真菌的俗称。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霉菌对粮食、饲料的污染随处可见。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5%的粮食和饲料被霉菌污染,造成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1]。如何预防和减少饲料的霉变,是目前饲料工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预防饲料霉变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物理防霉法和化学防霉法两大类。物理防霉法主要有:
降低物料的水分和存放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填充惰性气体;真空包装;低温冷藏等。采用物理防霉法保存饲料,操作繁杂且成本高,难以在饲料行业推广应用。化学防霉法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安全高效的化学抑菌物质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的方法。根据目前饲料生产的成本控制、包装、贮存等实际情况,添加化学防霉剂是一种较经济、实用、有效的办法。目前市场上饲料防霉剂的品种很多,由于没有饲料复合防霉剂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给饲料企业评估防霉剂的质量和效果造成了一定困难,本文旨在探讨更准确可行的评估防霉剂效果的方法。 1
饲料防霉剂的品种和现状
当前市场上饲料防霉剂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为纯有机酸型,主要原料有丙酸、乙酸、苯甲酸等;第二类为纯有机酸盐型,如丙酸盐、醋酸盐、苯甲酸钠等;第三类为有机酸及其盐复配而成的复合防霉剂。曾批准使用的富马酸酯类防霉剂,由于存在安全性问题,2003年国家农业部已将之排除在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目录之外。允许使用的防霉剂原料有很多种,不同原料的抑菌力不同,市场上胡搭乱配、以次充好、甚至违规使用原料的现象仍然存在,要选择到真正质量优良的防霉剂产品,必须对防霉剂的质量和抑菌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估。
2
评估饲料防霉剂效果的方法探讨
目前饲料防霉剂防霉效果的评估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业内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多种,主要是一些科研单位和有实力的防霉剂生产企业提出来的,这些方法按试验的基质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以高盐察氏培养基为抑菌试验基质。此类试验是以GB 13092-91《饲料中霉菌检验方法》为基础发展延伸而来的,包括:杯碟法(测定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法、平皿计数抑菌法。方法原理:在玻璃培养皿中,将含适量霉菌数量的带菌液和一定浓度的防霉剂溶液,共同混匀分布在高盐察氏培养基中,置于霉菌培养箱内, 于(28±1)℃下培养观察一段时间,记录并比较不同防霉剂对霉菌的抑制能力。
第二类,以饲料为防霉抑菌试验基质。方法原理是:将适量的防霉剂混匀到饲料中,在一定条件下存放,通过测定一定时间段的某些指标(如霉菌菌落总数、二氧化碳产量、饲料温度等),来判断霉菌生长的情况,比较防霉剂的抑菌能力。这一类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饲料常规存放试验法、温度测定法、二氧化碳释放法、破坏性存放试验法等。
这些评估方法中,有些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或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在实践运用时,往往无法得到准确的防霉试验结果。根据我们多年应用这些试验方法的经验,认为评估各种不同类型饲料防霉剂防霉效果时,第二类方法比第一类方法的结果更为准确可靠。虽然第一类方法具有速度快、重复性高、能快速得出实验结果的特点,但由于试验采用琼脂培养基作为霉菌生长的基质,没有充分考虑饲料成分及饲料生产加工工艺对防霉剂成分的影响,在评估某些类型的防霉剂产品时,往往得到与在饲料中的防霉能力完全不同的结果。
3
不同方法防霉效果试验
对两种不同类型饲料防霉剂,分别采用平皿计数抑菌法和饲料破坏性存放试验法进行霉菌抑制试验的结果比较。
3.1
试验的防霉剂样品来源:
1#:市场上以香料和有机酸为主要成分的饲料防霉剂;2#:市场上以有机酸和有机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饲料防霉剂。
3.2
试验方法
3.2.1
平皿计数抑菌法
试验器材和培养基的准备:先将所需的玻璃器皿和霉菌培养基按GB13092-91《饲料中霉菌检验方法》进行灭菌消毒。
试验用霉菌带菌液的制备:称取一定质量的已知大概霉菌数量的饲料或玉米样品,按GB13092-91《饲料中霉菌检验方法》中的规定,将试样逐级稀释至每毫升含霉菌约100个,备用。
操作步骤:往玻璃培养皿中加入1 mL制作好的霉菌带菌液和1 mL 0.1%~0.2%浓度的防霉剂溶液,立即倾注15~20mL培养基至培养皿内,充分混合均匀。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皿翻转,置于霉菌培养箱内,在(28±1)℃下培养3d,从第3天开始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同时记录霉菌的菌落总数,共培养7d,观察、记录结果。将试验组与未加防霉剂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计算抑菌率,比较防霉剂的平皿抑菌能力。
3.2.2
破坏性存放试验法:
方法原理:通过提高饲料水分含量,提高存放环境的相对湿度,以加快饲料霉变速度。通过观察添加不同防霉剂的饲料霉变先后顺序,或测定试验饲料霉菌菌落总数来比较判断防霉剂防霉效果优劣。
操作步骤:先制作好适当水分的饲料(水分含量18%左右)。称取一定质量已制作好的高水分饲料,按使用比例添加饲料防霉剂,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移入三角瓶中,用滤纸包扎瓶口,置试验箱中,于温度26~30℃、相对湿度85%左右的条件下培养。每天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或定期检测霉菌菌落总数(按GB 13092-91进行)[2]。
3.3
试验结果
结果见表1、表2、表3。
表2
饲料破坏性存放试验(0.1%防霉剂添加量)肉眼观察防霉结果
注:“-” 表示尚未霉变,“+-” 仅边缘轻微霉变,“+”
轻微霉变,“++” 中度霉变 ,“+++”严重霉变。
表3
饲料破坏性存放试验(0.1%防霉剂添加量)霉菌检测结果 从表1、表2和表3的结果来看,在平皿计数抑菌法中,1#样品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2#样品。而饲料破坏性存放试验结果,却是2#样品优于1#样品,两种试验方法得出了矛盾的结果。采用这两种不同的防霉抑菌试验方法,对各种不同类型防霉剂抑菌试验的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类型防霉剂都出现矛盾的结果,比如,以有机酸为主要成分的防霉剂在两种试验方法中能取得较一致的实验结果。某些以香料和有机酸为主要成分的防霉剂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主要原因可能是:①由于采用新的原料,这些原料未经饲料大规模应用验证,与饲料成分的兼容性差,与饲料成分接触后变质失效或不能耐受饲料的加工工艺条件;②用琼脂培养基抑菌法评估防霉剂在饲料中的防霉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用平皿计数抑菌试验法不能准确评判所有类型防霉剂的使用效果,杯碟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也存在相同的问题。评判饲料防霉剂使用效果好坏的方法,从操作简便、实用、准确的角度考虑,建议采用饲料破坏性存放试验法结合饲料常规存放试验法较准确。平皿计数抑菌试验法、杯碟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可作为一种参考方法,但不是最终的抑菌效果评估方法,最终应以防霉剂在饲料中的防霉存放试验结果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