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18|回复: 0

奶酪产品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4 09: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奶酪产品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Qingping Liu, Ph.D., Kevin Halpin, Ph.D., Jim Sullivan Ph.D.,
Richard Bradfield M.Sc.and Mike Trotter, Ph.D.
International Ingredient Corporation
St. Louis, MO USA

   牛奶是一种含优质养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来源。在当今,牛奶是一种重要的食物源,其消费形式不仅有天然的,而且也有各种加工产品。奶酪是一种经加工的牛奶产品,由新鲜的或成熟固态或半固态形式的乳蛋白(酪蛋白和一些白蛋白)、乳脂肪和乳矿物质组成。
   在人类的食物中,奶酪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品,而且也是一种优质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由于它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奶酪被认为是一种养分密集的食物和牛奶制食品中可利用蛋白质的量最大的贡献者。在1994年,奶酪提供了美国食物供应中可利用蛋白质的8%,钙的23%和核黄素的5%,以及许多其他养分(Gerrior S. and Bente, L, 1997)。只有少量的奶酪被用于动物饲料中。但是,有公司加工来自于奶酪生产商的奶酪而用作饲料。由于成本相对较高,这些产品仅用于优质的饲料如乳猪开食料、宠物饲料和水产饲料。
   关于奶酪产品在动物饲料中的利用和对采食量、生产性能与饲料效率的影响方面有用的文献非常少。本文将对奶酪的生产、营养组成及其对乳猪的营养价值提供一个非常全面的概述。同时也将讨论奶酪对采食量和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希望本文能让读者对奶酪及其营养价值有所认识和正确的评价。

奶酪的分类与生产概述

A.
奶酪的分类奶酪,一种浓缩的牛奶制品,是指在凝结酪蛋白后除去乳清(原始牛奶的浆液)而获得的新鲜或成熟的产品。一般情况下,酪蛋白是通过有选择性的微生物分泌的酸凝结,和/或经过凝结酶(牛犊胃内膜)凝结而成的凝乳。
目前有400多种不同的奶酪产品。奶酪的分类是根据其独特的生产或加工程序、坚固性或流变能力(柔软度或硬度)、来源的国家、一般的外观(尺寸、性状和颜色)、奶源和化学组成而定。例如,根据来源的国家不同,奶酪可分为切达奶酪、瑞士奶酪和美国奶酪。切达奶酪起源于英格兰的切达。顾名思义,瑞士奶酪和美国奶酪分别起源于瑞士和美国。
奶酪也可以根据生产过程来分类,如奶酪凝块形成的方法(通过酸和/或凝结酶)或成熟剂(细菌、霉菌、酵母、未成熟的)。未成熟的奶酪是采用酸凝结乳蛋白(酪蛋白)而制成。这样的奶酪包括如奶油干酪、科特及奶酪和软白奶酪一类的软奶酪。成熟奶酪是采用凝结酶(牛犊胃内膜)和培养物产生的酸凝结乳蛋白而制成。这些奶酪然后用细菌或霉菌成熟(老化)。切达奶酪、瑞士奶酪、科尔比氏奶酪、布瑞克奶酪和意大利奶酪是属于细菌成熟的奶酪。而布鲁奶酪、羊乳奶酪、法国Camembert村所产的软质奶酪和法国布里白奶酪是属于霉菌成熟的奶酪。
通常也根据奶酪所含的水分或软硬度而分类。软奶酪包括布里奶酪、法国Camembert村所产的软质奶酪、意大利乳清奶酪和科特及奶酪。半软奶酪有布鲁奶酪、布瑞克奶酪、羊奶酪、丹麦哈瓦蒂奶酪、蒙特里杰克奶酪、意大利奶酪、门斯特奶酪和意大利波萝伏奶酪。硬奶酪包括切达奶酪、科尔比氏奶酪、荷兰形奶酪、高达奶酪和瑞士奶酪。坚硬奶酪包括用脱脂乳制成的坚硬的意大利奶酪和罗马诺奶酪。
也有一些奶酪是将一种或多种天然奶酪或其成分混合而制成。这些奶酪包括奶酪衍生和奶酪食品。脱水奶酪被生产用于商业食品成分。这种脱水奶酪包括干燥的碎奶酪、天然奶酪粉和干燥的酶解奶酪。
B.
奶酪的生产
奶酪的生产包括了许多生产大部分种类奶酪的共同的生产过程。但是,对于某些奶酪的生产来说,也存在其他特殊的处理模式。两种不同的奶酪不可能是按照同一种方法生产来的。每一种奶酪的具体生产步骤是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质量而定的。目前,牛奶加工业的发展使得奶酪的生产已经现代化和自动化了,大部分的奶酪生产都是机械化的。这使得奶酪产品在质量统一和巨大生产效率方面得到了改进。生产奶酪的主要步骤描述如下:
1.
凝乳的形成。凝乳的形成或固定是通过加入凝结剂(酸和/或凝结酶)、调整温度和添加盐而实现的。大部分的奶酪是经生化酶或牛犊胃内膜凝结而生产的。牛犊胃内膜通过急落酪蛋白而使乳凝结。凝乳块形成后,就使酶灭活或随乳清排出。牛奶的酸凝结则是向温暖的牛奶中添加乳酸菌培养物(启动培养物)。添加的特定启动培养物取决于所生产的奶酪种类。经酸凝结而生产的奶酪趋向于不成熟的奶酪。必须谨慎地调控凝结牛奶时所需的温度,而且这个温度是随着所生产奶酪的种类而变化的。牛奶凝结时的温度、添加的启动培养物、凝结酶和产生的酸这几个因素影响着凝乳的形成、稳定性、弹性和其他物理特性以及乳清的排出程度。可以在牛奶中加入盐如氯化钙以加速酶的凝结和增加凝乳的浓度。
2.
凝乳的切割或破碎。这个过程使乳清的排出加速,并使大小相近的小凝乳块更一致和彻底加热。一般情况下,用一把不锈钢的、接有横向电线的刀小心地穿过凝乳块,然后又线性移动接有垂直电线的刀进行切割。这样,根据所生产的奶酪种类,将凝乳块切成大小不一的尺寸。
3.
蒸煮凝乳。这个过程使凝乳微粒收缩,以使乳清从凝乳中更有效的排出。蒸煮也影响凝乳的结构和水分,并抑制酸凝结奶酪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4.
凝乳的排水或浸渍。这个步骤使乳清和凝乳分离、接合凝乳和给出额外的时间产生乳酸。排水是让乳清通过一个金属过滤器或金属筛。在浸渍过程中,将凝乳从缸中舀出倒入有穿孔的模子,乳清就经乳酸菌的作用然后通过模子被慢慢地排出。

5.
凝乳的密接。这个过程是将凝乳转变成所生产奶酪特有的构型,继续产生乳酸,并调节水分。凝乳密接的实例如切达奶酪的切割,瑞士奶酪、布瑞克奶酪和布鲁奶酪的初步包装,波萝伏洛奶酪和意大利奶酪的牵引或捏合。
6.
凝乳的盐化。盐化可以改善奶酪的风味、质地和外观。这个过程是通过在乳酸产量达到最适宜峰后就减慢乳酸发酵、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控制奶酪的水分及移出凝乳中的乳清等几方面而实现的。盐的含量根据奶酪的不同而变化很大,从科特及和奶油奶酪1%的盐含量到坚硬的意大利奶酪和羊乳奶酪的5%。
7.
凝乳的挤压。通过挤压可压实凝乳组织、逐出凝乳中游离的乳清和完成凝乳的密接而形成奶酪特有性状。这个过程是将凝乳装在一个收缩的金属格或布袋里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可同时在外部放置重物或施以压力。
8.
成熟或加工。成熟或加工的奶酪如切达奶酪是特意将奶酪暴露在温度和湿度都控制的环境中一段指定的时间。有益菌和酶将新鲜的凝乳转变成有特殊风味、质地和外观的奶酪。未经成熟或新鲜的奶酪如科特及奶酪、奶油奶酪和法国软白奶酪通常在凝乳收集后就立即食用。这些新鲜的奶酪味道柔和,主体柔软。奶酪成熟的速度、状态和程度受成熟剂的种类和浓度、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否添加盐和奶酪表面的处理等因素影响。奶酪凝乳中或表面的酶或微生物在成熟过程中可选择性地引起奶酪的变化。这些酶是来自于作为启动培养物添加的有益微生物(如产乳酸的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产生的酶和某些霉菌、或添加的凝结酶和风味增强酶。
在成熟过程中,奶酪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这些改变是由奶酪中的微生物和酶引起的:
a.
将蛋白质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如朊和胨,最终变为更可溶解的分子量更小的肽和氨基酸。成熟过程中的水解有助于更柔软和更柔韧的奶酪以及芳香风味的形成。
b.
水解脂肪而释放脂肪酸和甘油三酯,这在各种奶酪特殊风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c.
水解奶酪中的碳水化合物(乳糖)。除去乳酸形成阶段,在成熟约2周后奶酪的大部分乳糖都被转变成了其他的化合物,只剩下极少量的糖如葡萄糖和半乳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没有变化。乳酸的形成对于奶酪正确的生产、风味的形成、正常的成熟和良好品质的保持是很必要的。
在美国,主要的奶酪之一是切达奶酪,它构成了美国奶酪产品的最大部分。许多奶酪食品都含有切达奶酪。图1举例说明了切达奶酪的生产流程。
另外,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还有许多混合奶酪产品和脱水奶酪产品如干燥的碎奶酪、天然奶酪粉和酶解奶酪。干燥奶酪产品的生产包括将坚硬的奶酪碾碎并在流态化床上干燥等过程。用于生产奶酪粉的成分包括奶酪、水、乳清、乳化盐、稳定剂、乳固形物、色素、抗氧化剂和香料。将加热和剪切奶酪混合物产生的奶酪浆变成均匀分布的微粒,再经喷雾干燥就生成奶酪粉。

file:///C:/Users/群-云/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1 切达奶酪的生产过程

奶酪产品中养分的营养价值

   奶酪可提供许多高度可消化的必需营养成分。大约10 kg的全奶可生产1 kg 的奶酪和9 kg的液态乳清。在奶酪生产过程中凝乳和乳清的分离导致各种养分分开。水不溶性成分如脂肪、脂溶性维生素、酪蛋白和与酪蛋白相关的成分如钙和磷就被浓缩在奶酪中。大多数成熟奶酪所含的水不溶性乳成分是乳清的10倍。在奶酪生产过程中,凝乳和乳清分离时发生养分的典型分离如表1所示。
   1
生产切达奶酪过程中乳中养分的分离

养分
%凝乳
%乳清

6
94
总固形物
48
52
酪蛋白
96
4
可溶性蛋白
4
96
脂肪
94
6
乳糖
6
94

62
38
VA
94
6
VB1
15
85
核黄素
26
74
VC
6
94

   保留在奶酪凝乳中养分随奶酪的类型、牛奶类型(全奶、少脂、无脂)、或乳清用途和凝结方式(酶或酸凝结)而变化。关于它的能量浓度,奶酪被认为是一种养分密集的食物。奶酪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与矿物质源。
A.酪蛋白的营养价值
乳蛋白由80%的酪蛋白组成(表2),因其特有的其营养价值和加工性质,是牛奶中最有价值的成分。酪蛋白是奶酪中主要的蛋白质。因此,讨论奶酪的品质和生物利用性与酪蛋白的生物利用性直接相关。
酪蛋白的主要组成有α s1-α s2-酪蛋白、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所有酪蛋白都具有的特性是在pH 4.6时溶解度低,而且酪蛋白是共轭的蛋白质,大多数都和磷酸基团酯化到丝氨酸残基。这些磷酸基团对于维持酪蛋白微团的结构是很重要的。与单个酪蛋白结合的钙是与磷酸盐的含量成一定比例的。酪蛋白中高含量的脯氨酸残基引起蛋白链发生独特的弯曲,并抑制折叠的形成,从而使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变得规则有序。酪蛋白中不含有二硫键,因此不能形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这导致酪蛋白在加热时不容易变性。由于没有三级结构,因此暴露出大量的疏水残基,这使得酪蛋白具有很强的结合反应并表现出水不溶性。大部分的酪蛋白都以胶状颗粒如酪蛋白微团形式存在。酪蛋白微团的生物学功能是以液态形式携带大量高度不溶的磷酸钙到年幼的哺乳动物体内,在胃中形成凝块或凝乳以便更有效的吸收。

2 从牛奶中分离的蛋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及其组成
在牛奶中的含量, g/L
总蛋白质
36


酪蛋白
29.5
      a-酪蛋白
15.0
      b-酪蛋白
9.8
      k-酪蛋白
3.5
      g-酪蛋白
1.2


乳清蛋白
6.3
     b-乳球蛋白
3.2
     a-半乳球蛋白
1.2
     白蛋白
0.4
免疫球蛋白
0.8
-
1.0
摘自Jensen1995

   日粮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它们提供满足机体组织生长和维持所需氮和氨基酸的能力有关(Millward, et al., 1995; Rennie, M, et al., 1994; Young and Pellett, 1989)。这种能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二是蛋白质的消化率和所吸收氨基酸的代谢。每一种必需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是评价不同日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1)
消化率
在人类和动物研究中,酪蛋白曾被用作参考蛋白。许多研究表明酪蛋白对猪和小公鸡来说都是100%可消化的(Opapeju, et al., 2006; Y. L.Yin et al., 2004; T. K. Chung and David Baker, 1992; Parsons, 1982; Moughan and Smith, 1985; Kies et al., 1986; Russell Fent, 2006, unpublished data)。表3列出了最近发表的有关酪蛋白中氨基酸在猪上的回肠真可消化率。

3 各种研究中酪蛋白的回肠真可消化率
蛋白质/氨基酸
Yin et al., 2004
Opapeju et al., 2006
Chung & Baker, 1992
粗蛋白
99.9
100
97.2

必需氨基酸

     精氨酸
101.5
100
99.9
     组氨酸
99.1
100
99.2
     异亮氨酸
99.2
100
93.5
     亮氨酸
99.7
100
98.5
     赖氨酸
99.7
100
99.2
     蛋氨酸
99.9
100
98.6
     苯丙氨酸
100
100
99.5
     苏氨酸
99.7
100
94.8
     色氨酸
-
100
99.4
     缬氨酸
100.7
100
96.1

非必需氨基酸

     丙氨酸
99.6
100
95.0
     天冬氨酸
99.5
100
97.0


胱氨酸

101.4
100
98.4
     谷氨酸
95.7
100
95.2
     甘氨酸
105.2
100
100.6
     脯氨酸
103.6
100
101.4
     丝氨酸
98.3
100
89.7
     酪氨酸
-
100
99.5

   由于乳蛋白的80%是由酪蛋白组成,因此酪蛋白被认为是哺乳仔猪日粮的主要氨基酸来源(
Hartmann and Holmes, 1989)。这种高度可消化的蛋白源,含有哺乳仔猪的存活和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通常由母乳才能提供。试验证明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在胃肠道内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学变化,乳清蛋白主要以完整形式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而酪蛋白则以降解产物形式缓慢流入小肠(Mahe et al., 1992; 1995)。这主要是由于酪蛋白在胃中酸性条件下形成凝块和/或沉淀(Mahe et al., 1992; 1995)。
   在胃中凝块形式的酪蛋白提供给它们更多时间给胃蛋白酶进行水解,并以降解蛋白的形式在胃中缓慢地被排空,然后在小肠前段被胰蛋白酶水解并吸收入肠壁。Sylvain, et al., (1996)采用15N标记b-乳球蛋白和酪蛋白以确定这两种乳蛋白在人空肠中的动力学变化和消化情况。健康的志愿者(n35)喝下400 mL含低或高剂量的乳球蛋白或酪蛋白的水。然后测定此液体排出的流速和氮运转情况,同时分析空肠前段的外源氮和内源氮含量。他们发现b-乳球蛋白在胃中是可溶解的,并以完整蛋白形式迅速派空,进入小肠被胰蛋白酶进一步水解,然后在更远端被吸收,而这个吸收部位比吸收酪蛋白的远。相反的,酪蛋白在胃中形成凝块,经胃蛋白酶水解后以降解蛋白形式()被缓慢排空。在实验结束时进行洗胃,结果表明酪蛋白在摄入4小时后几乎全部被派空。乳蛋白在胃中的派空与其吸收是直接相关的(Gaudichon et al., 1994)。通常,在消化系统中保持的时间越长和流通越慢,就越有利于养分的消化。
   酪蛋白也可刺激胃肠激素促进胃和肠道的蠕动以及胰腺的分泌活动(Hara, et al., 1992, Daniel et al., 1990)。Mahe et al. (1996) 观察到摄入大量的酪蛋白刺激内源氮分泌的效果比乳清蛋白更好。激素调控效应可以部分地解释酪蛋白对胃和胰腺消化的影响效果显著的原因。确实,酪蛋白在胃中以降解产物形式被缓慢派空,这些产物包括生物活性肽如酪蛋白大肽(CMPGMP)、或胰肽酶抑制因子。这些作用可能包括GMP通过抗毒气肽和CCK刺激的激素调控效应(Yvon and Pelissier, 1987 and Beucher et al., 1994)。这种效应可以部分地解释酪蛋白对胃和胰腺消化的特定作用。

2)
蛋白质的净沉积和生物学价值
日粮蛋白质价值的评价要考虑摄入蛋白质的整体代谢与机体氮之间的相关性、氨基酸代谢和组织氮的沉积几个方面。一种好的蛋白源不仅具有非常高的真可消化率,而且在动物体组织和器官中有最大的短期和长期的蛋白质合成,以及最少的尿素生成作用(Quevedo, 1994)。当蛋白质品质低时,肝脏合成的尿素就会增加。血浆尿素浓度与蛋白质品质之间存在强的负相关关系(Eggum, 1976)。
同酪蛋白相比,大豆蛋白缺乏蛋氨酸和赖氨酸两种必需氨基酸。另外,大豆蛋白的生物学利用率因大豆中含消化酶的抑制因子(胰岛素抑制因子)和生大豆蛋白较低的消化率而降低近年来,在人和动物上的研究表明,大豆蛋白吸收后的利用率比酪蛋白的低很多(Gaudichon C, et al., 1999; Mariotti F, et al., 1999; Nicolaas, et al., 1998; Yvette et al., 2005)。
Nicolaas et al.1998)研究了酪蛋白和大豆蛋白对蛋白质在健康猪肠道、肝脏和肌肉中的的净沉积率和氨基酸动力学的影响。等氮的肠道营养,由添加了酪蛋白或大豆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组成的日粮,被灌注给有清醒且健康的安装有多条导管的母猪。酪蛋白和大豆蛋白对肠道和肝脏的生物学作用有很明显的差异。大豆蛋白使蛋白质在肠道和肝脏中周转减少。Nielsen et al. (1994)也观察到相似的结果。他们发现在整个机体的水平上大豆蛋白并没有增加蛋白质的合成。当蛋白质在肠道中被消化为单个的氨基酸并被吸收进血液后,这些氨基酸就随血流被运送到肝脏。饲喂大豆蛋白后处于吸收后状态时,肝脏合成尿素的量增加达4倍以上,这暗示大豆蛋白的生物学价值比酪蛋白的低很多(Nicolaas et al., 1998)
在健康人上也观察到相似的结果,即酪蛋白的生物学价值优于大豆蛋白的。Yvette and et al.2005)进行了一个研究,即通过比较酪蛋白和大豆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在健康人体内的代谢作用,以评价这两种蛋白的质量。在吸收后状态和基于测试膳食的等氮蛋白质摄入肠道的8小时期间测定全身蛋白质动力学、内脏亮氨酸的排出和尿素的产生率。测试膳食含有酪蛋白或大豆蛋白。采用稳定的同位素技术研究代谢作用。摄食酪蛋白膳食组的人蛋白质净合成量较高。大量的大豆蛋白被降解为尿素,而由酪蛋白产生的尿素则少得多。酪蛋白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有助于内脏蛋白质的合成。因此,作者认为此研究证实了早期在猪上的研究结果,即酪蛋白吸收后的生物学价值优于大豆蛋白的。其他的研究(Gaudichon C, et al., 1999; Mariotti F, et al., 1999)也报道,按氮的真回肠可消化率和沉积在人体内的摄入氮的真百分率计算,正餐后蛋白质的净利用率大豆蛋白为78%,乳蛋白为85%,其中乳蛋白含80%的酪蛋白和20%的乳清蛋白。

3)
酪蛋白的其他优点
酪蛋白除了具有营养学方面的优点,由于它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大量的活性肽,因此它还被认为是一种外源的激素原酪蛋白被消化的时候,会形成许多生物活性肽和蛋白质。鸦片肽拮抗物是一个重要的乳蛋白包括酪蛋白裂解肽家族(Yoshikawa et al., 1986; Loukas et al., 1990; Henschen et al., 1979; Chiba et al., 1989; Brantl et al., 1979, Brantl, 1984)。具有不同活性的其他重要的肽有降解于κ-酪蛋白的酪蛋白原巨肽。据报道酪蛋白原巨肽可抑制放线菌和链球菌对红血球的黏附、抑制霍乱毒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流感病毒的血红蛋白的明胶化和T淋巴细胞的增殖,刺激双裂细菌的生长,调节肠道蠕动和消化激素的分泌。来自于酪蛋白的含磷肽在阳离子的转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Li Y et al., 1989)。
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关于酪蛋白肽对肠道感染的被动保护方面的研究。酪蛋白短纤维,一种由凝乳酶裂解的aS2-酪蛋白片段被证明可以抑制大肠杆菌和葡萄状球菌的生长(Zucht
et al., 1988
)。实验证明IsracidinaS1-酪蛋白BN-端片段(123),通过刺激噬菌作用和免疫反应(Lahov and Regelson, 1996),对防御葡萄状球菌的感染和老鼠抵御白色假丝酵母感染是有效的。另外,研究也表明酪蛋白原巨肽具有益生源的活性,并证明肽可刺激在防御致病菌株如大肠杆菌感染方面起作用的双裂细菌的生长。


B.乳脂肪新生仔猪的体脂不足2%,并且几乎没有皮下脂肪。因此,为了生存,仔猪必须从初乳中的脂肪或碳水化合物中获取大量的能量脂肪是牛奶中主要的养分之一,是哺乳仔猪的主要能源。哺乳仔猪能够有效地利用乳脂肪。这是因为乳脂肪从乳腺中分泌出来时是以乳化形式存在,而且小猪可以分泌大量的脂肪酶,这两方面可将脂肪分解为相应的脂肪酸。乳脂肪主要由转运和储存脂肪的甘油三酯(98%)组成。甘油三酯由称为3-碳分子的甘油和3个脂肪酸构成。脂肪酸因其碳链上的碳原子数和两个碳原子之间的双键数量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些特征使得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具有特定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碳链的长度可能在2(醋酸盐定义为C2:0)~10(硬脂酸盐C18:0)个碳原子或以上变化。
乳成分在不同品种猪之间存在着有趣的变化。中国梅山猪和美国纯种约克夏母猪乳中的脂肪含量是不同的。中国梅山猪以其高产仔力而著称。另外,梅山猪比美国猪种的成熟速度快。母猪的泌乳能力及其乳成分在决定断奶仔猪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品种猪乳脂肪之间存在差异。Zou et al. (1992)报道梅山母猪初乳和常乳中脂肪的含量在整个泌乳期都比约克夏母猪的高。最大的差异发生在泌乳第一天,梅山猪母乳中脂肪含量为10.9%而约克夏猪乳脂为6.6%。增加窝产仔数的目标必须要与母猪能为这些数量的仔猪提供足够的养分相匹配。在这个例子中,梅山母猪的高产仔力伴随着乳中较高的乳脂肪含量。这种差异可能暗示,作为一种易于利用的能源,乳脂肪的有效性对新生仔猪是很重要的。
总的来说,在奶酪加工过程中,乳中94%的脂肪与酪蛋白凝结进入奶酪产品中。因此,奶酪对于幼畜是一种理想的乳脂肪来源。

C.
乳钙和乳磷牛奶和牛奶产品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是人类食物中钙的主要来源(Gueguen, 1996)。实际上,摄入的钙约73%来自于牛奶或牛奶产品,包括奶酪。平均每升牛奶含钙1.2 g,其中约65%与酪蛋白结合为有机胶体(20%)或酪蛋白磷酸盐中磷酸三钙(45%)。与酪蛋白结合的有机或无机钙在消化过程中都很容易被释放出来,一致认为它们的生物学利用率都是非常高的。尽管奶酪中含有大量饱和长链脂肪酸,但奶酪中的钙,主要与酪蛋白结合,是很容易被利用的。给大鼠饲喂切达干酪,并用47Ca标记,试验结果表明奶酪中的钙与流体牛奶中的钙一样能有效地被吸收(Buchowski, and Miller, 1990)。
为了评价脱脂奶、硫酸钙和碳酸钙中钙在猪骨骼中支撑矿化的有效性,Alain Pointillart et al. (2000)设计了一个试验,给2月龄猪饲喂限量的钙(70RDA2.5个月,然后检测仔猪的骨骼参数。这3种主要的(摄入Ca ≥50%)钙源是CaCO3CaSO4或脱脂奶粉(29%的日粮)。饲喂牛奶日粮的猪骨骼有较高的灰分含量,破碎强度和密度比其他两组高。因此,作者得出含牛奶日粮提供的钙比没含牛奶的日粮钙盐更能保证骨骼的矿化。
有几个机制与牛奶产品中钙的高利用率有关:
1)
乳中的日粮因子,如酪蛋白磷酸化肽和乳糖促进了矿物质的沉积。研究者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以探明酪蛋白磷酸化肽对钙吸收的作用(Gerber, H. W., Jost R. 1986; Kitts, et al., 1992; Li et al., 1989; Lee, et al., 1983; Tsuchita H, et al., 1995; Wilson and Schedl, 1981)。这些研究表明酪蛋白磷酸化肽对钙吸收有正面影响,大鼠的体内和体外试验都表明,随着钙在肠道内转移的增加,骨骼钙的代谢增强。磷酸化肽使钙和其它阳离子与能使它们沉淀的阴离子隔离,从而有助于使钙在到达远端肠道才溶解。因此,它促进钙以被动扩散形式吸收。其它有关大鼠的体内试验证明,乳糖通过直接作用于肠道和骨骼而刺激钙的吸收或沉积(Buchowski M.S.and Miller, 1991; Greger, et al., 1989; Schaafsma G.and Visser, 1980)。
2)
牛奶产品作为钙源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们的磷含量高。牛奶中同时含有钙和磷,这就创造了一个促进骨骼矿物质沉积的有利条件,这一点已经在猪上被证明了(Pointillart and Gueguen, 1993; Pointillart et al., 1995)。
3)
牛奶和牛奶产品不仅是优良的钙源,而且也提供了一种几乎全价的日粮的作用(Heaney
et al., 1989
)。这不是由其它钙源如钙添加剂或富含钙的水所能提供的。


奶酪产品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前面讨论并总结了有关奶酪中酪蛋白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乳脂肪和乳矿物质几方面的情况。由于成本高的原因,绝大部分的奶酪都被用于人类消费。因此,有关奶酪产品对动物生产性能影响方面的有用的资料非常少。
   奇饲(Cheese Plus Cheese)是一种用食品工业中的各种奶酪型产物包括干奶酪、奶酪壳、加工后的奶酪食品、奶酪粉和奶酪快餐产品制成的干燥而细滑的奶酪产品。它是一种经济的乳蛋白、乳脂肪和乳矿物质源。将这种产品仔细配方和混合以达到一个稳定的性质,包括各种养分(表4)、芳香味和外观。不像人工香味剂,奶酪芳香味具有热稳定性,因此这种产品广泛地在饲料中应用,包括饲料的膨化、蒸煮和制粒。奇饲中奶酪固有的适口性加上它宜人的芳香味,使得这种产品被用作宠物饲料、乳猪教槽料和水产饲料的一种主要的营养调味剂。
   4 奇饲的一些典型分析值
营养成分
典型分析值,%
粗蛋白
34.0
粗脂肪
20.0
粗纤维
1.0
灰分
6.0
水分
6.0
乳糖
10.0
其它碳水化合物
23.0

3.0
赖氨酸
3.0
代谢能 (计算值), Kcal/kg
4,480
颜色
芳香味
质地
切达奶酪为橙色
奶酪香味
有细小奶酪颗粒的滑粉

A.在猪上的研究

Cromwell et al. (1998)
在肯塔基大学做了一个试验以比较在优质日粮中添加奇饲粉或脱脂奶后,仔猪对日粮的偏爱和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仔猪优先选择添加干奶酪产品的日粮,并且采食含奶酪产品日粮的猪获得较大的增重。323周龄断奶的仔猪,体重平均为6.4 kg,用于比较在优质对照日粮中添加10%的干奶酪产品或脱脂奶后,仔猪对日粮的偏爱试验。对照日粮含6%的猪血浆粉、20%的乳清和1.4%的赖氨酸。每个处理有4个重复圈,每个重复圈4头猪。每个圈里放置两个料槽,每周将两个料槽的位置调换3次(周一、周三和周五)。断奶后每周称重猪和料槽一次,共4周。测定指标有仔猪的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和仔猪对饲料的优先选择(表示为采食每种日粮的量占总采食量的百分比)。处理间的比较为对照日粮与脱脂奶日粮、对照与奶酪产品日粮。

   结果表明在断奶后的头两周仔猪优先选择含奶酪产品的日粮(图2)。采食含奶酪产品日粮的猪比采食含脱脂奶日粮的猪增重快15%(图3)。奶酪产品也使饲料转化率得到改善(采食含奶酪日粮猪的F/G1.56,采食脱脂奶日粮猪的为1.64)。
   在另外一个试验中,Cromwell and coworkers (1998)90头刚断奶的、平均体重为6.3 kg3周龄仔猪,评价了奇饲粉的饲喂价值。将仔猪分为3个日粮处理,分别为优质基础日粮、基础日粮+5%奇饲粉、基础日粮+5%脱脂奶。每一种日粮处理设6个重复圈,每个重复5头猪。每周记录仔猪体增重和采食量,共4周。仔猪饲喂阶段I1.4%赖氨酸)日粮1周,然后饲喂阶段II1.2%赖氨酸)日粮3周。配制成等能、等赖氨酸和等乳糖的日粮。
file:///C:/Users/群-云/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gif

结果证明,同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5%奇饲粉在阶段I改善了饲料/增重比和提高日增重23%。在4周的教槽期,添加奇饲粉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6.3%。饲喂奇饲粉仔猪的生长性能与饲喂脱脂奶仔猪的相比,在统计学上是相同的。这个试验再次证明,奇饲粉对仔猪来说是一种极好的优质蛋白质和能量源。

2 奇饲粉对断奶后014天仔猪采食量的影响
file:///C:/Users/群-云/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5.gif


3奇饲粉对断奶后028天仔猪ADG的影响


file:///C:/Users/群-云/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8.gif
file:///C:/Users/群-云/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9.gif

4 添加5%奇饲粉或脱脂奶对乳猪生产性能的影响(Cromwell, 1998

鱼粉在仔猪教槽料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原料。但是鱼粉的质量和价格相当不稳定,有时从成本考虑,它是不可用的。Mahan及其同事在俄亥俄州大学进行了一项研究以确定奇饲粉对鱼粉的替代价值,以及这两种产品对仔猪的生产性能是否有协同效应。奇饲粉被单独添加或与鱼粉源(标准级鲱鱼粉或精选级鱼粉)混合添加在日粮中。
150头(n150)仔猪在19 ± 2 天断奶,初始体重为6.6 kg,将其随机分到6个处理中,每个处理5个重复圈,每个重复5头猪。鱼粉和奇饲粉的添加是以等赖氨酸为基础。饲喂阶段I日粮7天,然后饲喂阶段II日粮28天。每周记录体增重和饲料采食量。
日粮处理如下(阶段I和阶段II):
1.
对照组
2.
对照+鲱鱼粉(MFM5.5%)
3.
对照+鲱鱼粉(2.5%)+奇饲粉(CPC5%)
4.
对照+奇饲粉(10%)
5.
对照+精选级鱼粉(SFM5.5%)
6.
对照+精选级鱼粉(2.5%)+奇饲粉(5.0%)
file:///C:/Users/群-云/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1.gif
5 仔猪的生产性能(阶段I
从这个试验共总结出如下主要几点:
1.
同对照日粮相比,添加5.5%的鲱鱼粉降低猪的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效率(日粮21)。正如期望的那样,采食精选级鱼粉的猪比采食标准级鱼粉的猪生长得更好(日粮52)。
2.
既添加奇饲粉又添加鱼粉源显著地提高体增重、采食量和饲料效率(日粮32;日粮65),表明奇饲粉与鱼粉具有协同效应。
3.
同对照日粮相比,添加奇饲粉作为唯一的蛋白源可改善阶段I仔猪的生产性能(日粮41),但在试验全期35天不存在这种差异。
4.
饲喂添加奇饲粉和精选级鱼粉日粮的猪获得最佳生产性能(日粮6)。
这些结果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即奇饲粉是一种能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优质原料。奇饲粉的正面效应特性包括优质(乳)蛋白和脂肪,以及宜人的奶酪芳香味。鱼粉和奇饲粉之间的协同效应可能来源于奇饲粉的芳香味掩盖了鱼粉的气味,和/或蛋白质的添加效果。奇饲粉和精选级鱼粉都为教槽料提供了优质的蛋白质。

5 Mahan et al.试验的阶段I日粮(07天)

对照 (1)
M-FM
(2)
M-FM
+CPC (3)
CPC
(4)
S-FM
(5)
S-FM
+ CPC
(6)

玉米
40.5
44.7
43.0
40.8
44.7
43.0
SBM, 48%
33.3
25.0
25.0
25.0
25.0
25.0
奶制品80
17.0
17.0
17.0
17.0
17.0
17.0
血浆蛋白
3.0
3.0
3.0
3.0
3.0
3.0
鱼粉, 鲱鱼
-
5.5
2.5
-
-
-
鱼粉, 精选级
-
-
-
-
5.5
2.5
奇饲粉
-
-
5.0
10.0
-
5.0
脂肪, 精选油脂
2.5
2.1
1.4
0.6
2.1
1.4
Vit-min药物
3.7
2.7
3.1
3.6
2.7
3.1
养分的计算值
CP, %
22.5
22.3
22.0
22.0
22.3
22.0
ME, kcal/kg
3,402
3,417
3,420
3,421
3,418
3,420
Ca, %
0.90
0.93
0.91
0.90
0.91
0.91
P, %
0.76
0.76
0.74
0.75
0.76
0.70
LYS, %
1.46
1.46
1.46
1.47
1.46
1.46
THR, %
0.92
0.92
0.91
0.91
0.91
0.92
TRP, %
0.29
0.29
0.28
0.29
0.29
0.28
M+C, %
0.81
0.82
0.81
0.81
0.81
0.81






6 Mahan et al.试验的阶段II日粮(735天)

对照(1)
M-FM
(2)
M-FM
+CPC (3)
CPC
(4)
S-FM
(5)
S-FM
+ CPC
(6)

玉米
52.4
55.3
53.6
51.4
55.3
53.6
SBM, 48%
32.7
26.0
26.0
26.0
26.0
26.0
奶制品80
8.5
8.5
8.5
8.5
8.5
8.5
鱼粉, 鲱鱼
-
5.5
2.5
-
-
-
鱼粉, 精选级
-
-
-
-
5.5
2.5
奇饲粉
-
-
5.0
10.0
-
5.0
脂肪, 精选油脂
2.2
1.7
1.0
0.2
1.7
1.0
Vit-min药物
4.2
3.0
3.4
3.9
3.0
3.4
养分的计算值
Cr. Protein, %
20.5
20.9
20.5
20.5
20.9
20.5
ME, kcal/kg
3,378
3,396
3,394
3,392
3,396
3,394
Ca, %
0.89
0.90
0.89
0.90
0.90
0.89
P, %
0.75
0.72
0.72
0.73
0.72
0.72
LYS, %
1.26
1.25
1.25
1.25
1.25
1.25
THR, %
0.76
0.80
0.80
0.79
0.80
0.80
TRP, %
0.25
0.24
0.24
0.24
0.24
0.24

B.
狗对日粮的优先选择试验
宠物饲料工业的一个关键点是想办法改善宠物饲料的适口性。确实,宠物主人评价宠物饲料质量的好坏首先是看宠物对饲料的接受程度及其采食量。奶酪产品可以用以提高宠物饲料的适口性,同时提供高度可消化的营养物质。
利用一个标准的测定狗饲料适口性的试验,Kennelwood公司 ( 伊里诺斯州Champaign的一种商业的研究机构)做了一个试验,评价奇饲粉(CPC)以一种干燥的商业狗饲料的包被形式对适口性的影响。他们选用20只狗(成年短毛大猎狗)进行了标准的4天适口性测试。每天,同时提供给狗两种饲料1000 g。试验饲料分为对照和对照+包被形式的(CPC)。在对照和CPC测试饲料表面喷上脂肪(5%重量)。添加脂肪后,CPC在搅拌器中以1%的添加量加入构成测试饲料。每天将两种饲料调换位置以防止狗的左右偏爱。每天饲喂1小时后,然后同时移开两种饲料,称重剩余饲料并记录。计算每只狗每天对每种饲料的采食量。









file:///C:/Users/群-云/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3.gif
6 狗每天对CPC包被的狗饲料与商业的狗饲料的平均优先选择*
*CPC和对照饲料的采食量表示为各占每天总采食量的百分比。
file:///C:/Users/群-云/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5.gif
7每只狗对CPC添加饲料的优先选择
CPC饲料的采食量表示为占每只狗总采食量的百分比。每只狗的优先选择高于50%则表明这只狗偏爱CPC;优先选择低于50%则表明这只狗偏爱对照饲料。

这个试验清楚的表明,在总采食量基础上,狗对包被CPC饲料的偏爱超过对对照饲料的偏爱,比率为7.41。按总采食量的百分比记,CPC饲料的采食量为88%,对照饲料为12%。另外,狗对CPC饲料的强烈偏爱一直持续了整个试验的4天,而且20只狗中有19只对CPC饲料表现出偏爱。毫无疑问,奇饲粉当以包被形式添加(1%)时显著提高了商业饲料的适口性(a=0.05)。

小结
奶酪包含了牛奶中的大部分蛋白质、脂肪和主要的矿物质如钙和磷。奶酪不仅是一种高度可消化和可口的食物,而且也是一种动物生产中有价值的营养物质源。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酪蛋白、乳脂肪和乳钙对人类和动物都是高度可利用的。同植物蛋白和其他蛋白相比,酪蛋白具有很高的回肠真可消化率和吸收率。酪蛋白在实质上是百分之百可消化的,这一点已经得到科学家的公认。酪蛋白在吸收后比大豆蛋白能更有效地被利用,支持肌肉沉积。另外,酪蛋白含有许多有生物学功能的多肽。这些肽具有调控肠道蠕动、胰腺酶分泌、独特的钙蛋白胶体形成等前体激素的功能,进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而且,有些酪蛋白肽具有抗病原菌的致病作用,而有些则为有益菌的生长提供有利环境条件。作为一种乳化的微粒,乳脂肪是高度可消化的。对幼畜来说,它是一个至关重要能量来源。乳钙主要以钙蛋白胶体和酪蛋白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因来自于酪蛋白水解产生的磷酸化肽和乳糖的存在,乳钙在肠道中能很好地被吸收。另外,由于乳中同时含有钙和磷,使得乳钙在吸收后更有利于骨骼的矿化。奶酪中酪蛋白、乳脂肪和矿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与牛奶中的一样。
奇饲粉是一种应用于动物饲料的奶酪产品,它是用来自于人类食品工业的各种奶酪产品加工而成的。由于它具有稳定的奶酪芳香味,因此非常适宜于仔猪和宠物。因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故它是乳猪教槽料的一种很有价值的乳蛋白和乳脂肪源。一些研究试验表明,奇饲粉确实能提高乳猪的采食量和生长性能。试验也表明,宠物饲料中添加奇饲粉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参考文献

Beucher S, Levenez F, Yvon M, Corring T, 1994 Effect of gastric digestive products from casein on CCK release by intestinal cells in rat J. Nutr. Biochem 5:578-584

Brantl V, Teschemacher H, Henschen A, Lottspeich F, 1979 Novel opioid peptifes derived from casein (b-casomorphins) I. isolation from bovine casein peptone. Hoppe-Seyler’s Zeitshrift fur physiologishe chemie 360:1211-1216

Brantl V, 1984 Novel opioid peptides derived from human b-casein Eur J Pharmcol 106:213-214

Buchowski, and Miller, 1990 Calcium availability from reipening cheddar cheese. J Food Sci. 55:1293-1295

Buchowski, and Miller, 1991 Lactose, calcium source and age affect calcium bioavailability in rat. J Nutr. 121:1746-1750

Chiba H, Tani F, Yoshikawa M, 1989 Opioid agonist peptides derived from k-casein J. Dairy Res. 56:363-366

Eggum, B. O., 1976 Indirect measurements of protein adequacy. In protein metabolism and nutrition (Cole, D. J.A, Booman, K. N. Buttery, P. J. Lewis, D. Neal, R. J. and Swan H. eds) pp 249-258 Butterworths, London.

Gaudichon, C. Mahe S., Benamouzig, R., Luengo C., Fouillet H, Dare S., Van Oycke, M., Ferriere F., Rantureau J and Tome D. 1999 Net Post-prandial utilization of 15N-labled milk protein nitrogen is influenced by diet composition in humans J. Nutr. 129:890-895

Gaudichon C., Roos N, Mahe S, Sick H, Bouley C, Tome D, 1994. Gastric emptying regulates the kinectics of nitrogen absorption from 15N-labeled milk and 15N labeled yogurt in miniature pigs. J. Nutrition 1994 124:1970-1977

Gerber, H. W., Jost R. 1986 Casein Phosphopeptides: their effect on calcification of in vitro cultured embryonic rat bone, Clcif. Tissue Int. 38:350-357

Gerrior S. and Bente L., 1997 Nutrient Content of the Us Food Supply, 1904-1994, Home Economic Research Report No. 53, Washington, D.C. USDA Center for Nutrition Policy and Promotion

Greger, J. L., Gutkowski C.M., Khazen, R.R., 1989 Interaction of lactose with calcium, magnesium and zinc in rats, J. Nutr. 119:1961-1967

Hartmann, P. E. and M. A. Holmes, 1989 Sow’s lactation in J. L. Barnett and D. P. Hennessy (ed) Manipulating Pig Production II. Proc. Australasian Pig Sci. Assoc., Werribee, Australia, pp 101-134

Heaney R. P., Smith K. T., Recker R.R., Hinders S. M., Meal effects on calcium absorption Am. J. Clin. Nutr. 49:372-376

Henschen A, Lottspeich F, Brantl V, Teschemacher H, 1979 Novel opioid peptides derived from casein (b-casomorphins) II. Structure of active components from bovine casein peptone. Hoppe-Seyler’s Zeitshrift Fur Physiologishe Chemie 360:1217-1224

Jensen, G. 1995 Handbook of Milk Composit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Kies, A. K., P. J. Moughan and W. C. Smith, 1986 The apparent and true ileal digestibility of nitrogen and amino acids in lactic sasein for the growing pig. Anim. Feed Sci. Techonol. 16:169

Kitts, D. D., Yuan, Y. V., Nagasawa T., Moriyama, Y. 1992 Effect of casein, casein phosphopeptides and calcium intake on ileal 45Ca disappearance and tempor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Br. J. Nutr. 68:765-781

Lahov, E and Regelson, W 1996 Antibacterial and immunostimulating casein-derived substances from milk: casecidin, isracidin peptides. Food Chem. Toxicol 34:131-145

Lee Y. S., Noguchi T., Naito H., 1983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calcium in the rat given diets comtaining casein or amino acid mixture: the role of casein phosphpeptides Br. J. Nutr.
49:67-76


Lee Y. S., Noguchi T., Naito H., 1979 An enhanced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calcium in the rat directly attributed to dietary casein. Agric. Biol. Chem. 47:2009-2011

Li Y, Tome D and Desjeux J. F. 1989 Indirect effect of casein phosphopeptides on calcium absorption in rat ileum in vivo. Reprod. Nutr. Dev. 29:227-233


Cromwell, G. L., Lindemann M. D., and H. J. Monegue, 1998 Assessment of a dried cheese product in starter diets for weaning pigs American Society of Animal Science Midwest Section, Abstract 154, March 16-18

Loukas S, Panetsos F, Donga E, Zioudriou C, 1990 b-casomorphins and related peptides Nyberg F, Brantl V (eds) Fyris-Trych AB Upsala 143-149

Mahe, S. Roos N, Benamounzig, R, Davin L, Luengo C, Gagnon L, Guasseres N, Rautureau J, Tome D, 1996 Gsatrojejunal kinetics and the digestion of 15Nb-lactoglobulin and casein in humans: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e and quantity of the protein Am. J. Clin Nutr. 63:546-552

Mariotte, F. Mahe, S. Benamouzig, R., Luengo C, Dare S., Gaudichon C and Tome D. 1999 Nutritional Value of 15N-soy protein isolate assessed from ileal digestibility and postprandial protein utilization in humans J. Nutr. 129:1992-1997

Matsui, T. Yano, H., Awano T., Harumoto T., Saito Y. 1994 The influence of casein phosphopeptides on metabolism of ectopic bone induced by decalcified hone matrix implantation in rats, J. Nutr. Sci. Vitaminol. 40: 137-145

Mavromichalis I., T. M. Parr, V. M. Gabert and D. H. Baker, 2001 True Ileal Digestibility of Amino Acid in sow Milk for 17 day old Pig J. Anim. Sci. 79:707-713

Millward, D., Pacy P, 1995, Postprandial protein utilization and protein quality assessment in man. Clin. Sci. 88:597-606

Moughan, P. J. and W. C. Smith, 1985 Determination and assessment of apparent ileal amino acid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s for the growing pig. N. Z. J. Agri. Res. 28:365

National Dairy Council, 2000, Newer Knowledge of Dairy Foods

Nielsen K, Kondrup J, Elsner P, Juul A and Jensen E. S. 1994 Casein and soya-bean protein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whole body protein turnover at the same nitrogen balance. Br. J. Nutr. 92:69-81

Nicolaas E. P. Deutz, Maaike J. Bruins, and Peter B. Soeters, 1998 Infusion of Soy and Casein Protein Meals affects interorgan Amino Acid Metabolism and Urea Kinetics Differently in Pigs. J. Nutrition Vol. 128:2435-2445.

Opapeju, F. O., A Golian, C. M. Nyachoti and L. D. Campbell, 2006 Amino Acid Digestibility in dry extruded-expelled soybean meal fed to pigs and poultry J. ANim. Sci. 84:1130-1137

Quevedo, M. R., Price G. M., Halliday, D. Pacy, P. J. & Millward, D. J. 1994 Nitrogen homoeostasis in man: diurnal changes in nitrogen excretion, leucine oxidation and whole body leucine kinetics during a reduction from a high to a moderate protein intake. Clin. Sci. 86:185-193

Parsons, C. M., L. M. Potter and R. D. Brown, Jr. 1982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and intestinal microflora on excretion of amino acids in poultry Poultry Sci. 91:939

Pointillart, A., V. Coxam, B. Seve, C. Colin, C. H. Lacroix, L. Gueguen, 2000 Availability of calcium from skim milk, calcium sulfate and calcium carbonate for bone mineralization in pigs Reprod. Nutr. Dev. 40:49-61

Pointillart, A., Cayron, B. Gueguen, L. 1993 Meal-feeding and phosphorus ingestion influence calcium bioavailability evaluated by calcium balance and bone breaking strength in pigs, Bone and Mineral 21:75-81

Pointillart, A., Colins, Lacroix H., Gueguen L. 1995, Mineral bioavailability and bone mineral contents in pig given calcium carbonate postprandially Bone 17:357-362

Rennie M, Smith K, Watt P 1994 Measurement of tissue protein synthesis rates in vivo: an optimal approach. Am J. Physiol. 266:E298-E307

Schaafsma G., Visser R, 1980 Nutritional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alcium, phosphorus and lactose in rats, J. Nutr. 110:1101-1111
Scholz-Ahrens, K. E>, Kopra N., Barth C.A. 1990 Effect of casein phosphopeptides on utilization of calcium in minpigs and Vitamin D deficient rats. Z. Ernahrungswiss 29:295-298

Thau Kiong Chung and David H. Baker, 1992 Apparent and True Amino Acid Digestibility of a Crystalline Amino Acid Mixture and of Casein: Comparison of Values Obtained with Ileal-cannulated Pigs and Cecectomized Cockerels J. Anim. Sci. Vol. 70:3781-3790

Tsuchita H, Goto T., Yonehara Y., Kuwata T., 1995 Calcium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from casein phosphopeptides in male growing rats. Nutr. Res. 15:1657-1667

Wilson H.D., Schedl H.P. 1981 Effects of casein and fibrin on calcium absorption and calcium homeostasis in the rat, Dig. Dis. Sci. 26:237-242

Yin Y. L., R. L. Huang, A. J. Libao-Mercado, E. A. Jeaurond, C. F.M. De Lange and M. Rademacher, 2004 Effect of including purfied jack bean lectin in casein or hydrolysed casein-based diets on apparent and true ileal amino acid digestibility in the growing pig, British Society of Animal Science, Animal Science Vol. 79:283-291

Yoshikawa M, Tani F, Ashikaga T, Yoshimura T, Chiba H, 1986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 opioid antagonist from peptic digest of bovine k-casein. J. Agric. Food Chem 50:2951-2954

Yvette C. Luiking, Nicolaas E.P. Deutz, Martin Jakel, and Peter B. Soester, 2005 Casein and Soy Protein Meals Differently Affect Whole-Body and Splanchnic Protein Metabolism in Healthy Humans

Young V, Pellet, P 1989 How to evaluate dietary protein. In barth CA, Schlimme E(eds): : Milk Proteins: Nutritional, Clinical, Func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Aspects”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pp 7-36

Yvon M, Pelissier JP: 1987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tics of evacuation of peptides resulting from casein hydrolysis in the stomach of the calf. J. Agric. Food Chem. 35:148-156

Zou S, D. G. Mclaren, and W. L. Hurley, 1992 Pig colostrums and milk composition: comparisons between Chinese Meishan and Us Breeds 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 30:115-127

Zucht H.D., Raida M, Andermann K, Magert H. J, Forssman W. G, 1988. Casocidin-I: a casein-alpha s2 derived peptide exhib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FEBS Lett 372:185-188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1 13:0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