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7|回复: 1

本轮粮价上涨的特点及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1 19: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国际范围内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同时,中国粮食市场的价格也是一路走高。作为最基础的初级产品和最为广泛的民众消费品,粮价的不断攀升不仅正在挑战着本已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百姓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而言,能否在确保粮价稳定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健康的粮食安全生态就变得异常关键而重要。
  一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最新报告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6.0%、7.2%、9.6%和83.8%。专家认为,2008年国内粮价必定是高位运行。如果本轮粮价上涨峰值能够达到上一轮1995年的峰值,那么从时间序列数据看除大豆外三种粮食价格还有近20%~25%上涨空间,而即使粮食实际价格不能再次达到1995年的峰值,三种粮食价格的升幅也不会低于10%。
  产品价格的运行一般都会打上市场背景的烙印,因此,与历史上历次粮食价格上涨相比,本轮粮价的上升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
  ——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逆运行。理论上而言,粮食产量的增加意味着供给的增加从而可以驱动粮价的下降,但这一基本的原理却被现实所颠覆。2006年,中国粮食产量超过49000万吨,2007年粮食总产量冲高到50150万吨,与此相反,2006年和2007年的粮食价格却分别上涨了9%和40%。
  ——粮食价格获得了流动性充足的支持。与以往粮食价格上涨都是发生在货币供应量不足状态完全不同,新一轮粮价上涨却存在于流动性过剩的金融环境之中。这就意味着,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保持高位有可能对粮食需求形成一定的拉动作用。虽然粮食需求弹性较小,但一旦货币市场导致消费者产生所谓“货币幻觉”(如严重的通货膨胀),则很难保证粮食购买行为不会走向极端(如“抢购”、“窖藏”等),从而进一步推升粮价。
  ——国际粮价因素的传导。与1988~1989年粮价上涨是因为价格“闯关”所致以及1993~1995年粮价暴涨是由“总需求拉动”不同,本轮粮价上涨的明显力量就是“国际化”与“价格输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superfisherliu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6-25 08: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2 03:5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