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53|回复: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7 15: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迪乐村禽业公司 程文 摘要:本病是由冠状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病和泌尿生殖道疾病。以气管音、支气管炎、咳嗽、打喷嚏、肾肿为主要特征。 雏鸡(尤其在3周龄内)发生肾型传支后表现为输卵管永久性损伤,出现“假母鸡”。 1、传支的特征 1.1 有29种血清型 1.2 雏鸡有流鼻涕和呼吸困难。 1.3 雏鸡早期感染传支病毒后,输卵管受到永久性的损伤而丧失产蛋能力。 1.4 产蛋鸡感染传支病毒后导致产蛋量下降、蛋质量下降。 1.5 肾型传支,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呈一过性,病鸡以拉淀粉糊样稀粪,肾苍白、肿大、有大量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特征。 1.6 此外,传支还使鸡的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 2、病原及主要特征 2.1 传支病毒为冠状病毒,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表面有双层囊膜,传支病毒在-30℃贮存可存活17年。 2.2 在1%来苏儿、0.1%KMnO4、1%福尔马林、2%烧碱、过氧乙酸中3分钟即被灭活。 3、临诊分型 3.1 肾型如T株.Gray株.Hotler株、佛山肾型F株、C9001株、MA5、28/86、澳大利亚T、意大利AZ2374、法国84221、荷兰8880和比利时1648株。 3.2 呼吸型:Mass株、Conn株、H120(免疫期2个月)、H52(免疫期6个月),5-8天产生免疫力、 M41。 3.3变异株4/91 3.4 其他型有:肠型、腺胃型、生殖型,还有一些变异的中间型。 3.5 各型都要表现生殖道问题:感染的年龄越早10日龄内,终生不产蛋;性成熟后感染,主要侵害输卵管,影响蛋白和蛋壳的形成。 4、该病流行特点 4.1 病程为1~3周 4.2 发病后8-10天死亡达到高峰。 4.3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潜伏期,自然传播为36小时或稍长,而人工接种为18~36小时 4.4 本病发生没有季节性,但与气温变化有关(温差过大),有时会因气候突变引起病愈后2-3天又重新发病,出现第二个病程。 4.5 鸡群发病的三个危险期:3-5周、8-11周、16-19周(产蛋初期) 5、临诊症状 5.1、小鸡感染传支表现出的特征性呼吸道症状 5.1.1某些时候,将20多周龄的鸡进行解剖,可见一袋一袋的水泡,则可疑为早期输卵管为传支病毒感染所致。一般而论,鸡只在10~14天龄以内感染可造成较多的假母鸡。 5.1.2 流鼻涕、咳嗽、喘息、气管罗音。 5.1.3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减食,怕冷挤堆。 5.1.4 6周龄以上的育成鸡发病症状与小鸡相同,但通常无鼻涕。 5.2、肾型传支临诊症状 5.2.1 初期有轻微呼吸道症状,病鸡咳嗽、甩头、打喷嚏、叫声嘶哑、喘息、流鼻液等,有时呈一过性。 5.2.2 精神沉郁, 食欲降低,饮水增加,怕冷,羽毛松乱,爪干枯,翅下垂,机体消廋,嗜睡,最后脱水而死。 5.2.3 排水样白色稀粪,严重时呈“米汤”状。 5.2.4 发病后10-12天死亡达高峰。 5.2.5 六周龄以下雏鸡发病死亡率为5-25%,有时可高达60%,6周龄以上鸡发病死亡较少。 5.2.6 病程为1~3周。 5.3、产蛋鸡发生IB的临床症状 5.3.1 产蛋量可明显下降25%,持续4~8周;孵化率下降5-7%。 5.3.2 鸡群有以“呼噜”为主的呼吸道症状,一般持续5~7天,同时,采食量下降约5%~20%,粪便变软或拉水样稀便,但2~7天后即可恢复。 5.3.3 产畸形蛋、软壳蛋、粗壳蛋;颜色变浅,蛋白稀薄呈水样,蛋黄与蛋白分开。 5.3.4 无继发感染的鸡群发病后死淘率无明显变化,恢复后有一部分鸡停产。 5.3.5 新开产鸡产蛋量徘徊不前或上升缓慢,康复后达不到应有水平。 5.3.6 产蛋高峰期的鸡发病时,前一两天产蛋量出现波动,2~3天后迅速下降,一般下降20%~50%,康复后也达不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5.3.7 老龄鸡发病后,产蛋率迅速下降,回升很慢,回升幅度较小 。 5.3.8 产蛋恢复期小蛋、畸形蛋明显增多,也可能出现软皮蛋。异常蛋占总蛋量的5%~10%。采食和产蛋恢复情况因鸡群的健康状况及饲养管理情况差异很大。 6、病理剖检变化 6.1 肾型传支的剖检变化 6.1.1 肾肿大,变淡,表面见白色石灰样物,切面见尿酸盐沉积而呈花斑状(花斑肾),到后期肾脏常发生萎缩。 6.1.2 尿管内充满尿酸盐,直肠膨大部充满石灰样稀粪。 6.1.3 重症病例可见心,肝,腹,气囊有尿酸盐附着。 6.1.4 泄殖腔条状充血,出血,附着有尿酸盐。 6.1.5 气管,支气管等充血,出血,病、死鸡,见鼻道、气管、支气管内有浆液性和卡他性或干酪样,后期有渗出液,气囊混浊,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 6.1.6 皮肤干涩,明显脱水,呼吸道内有浆液性渗出物。 6.1.7 输卵管蓄积透明样液体,呈大小不等,单个或串珠状积液多的约5毫升,少的约0.5毫升。 6.1.8小鸡病愈后可成为假母鸡,不产蛋,产蛋高峰期拖后和无明显高峰,并伴随高峰前期死淘率增加。因输卵管囊肿,易继发大肠杆菌病 6.1.9 若在雏鸡期受传支V侵害,则到性成熟时输卵管的长度不及正常的一半。 6.1.10 偶见法氏囊充血,出血,其中积有黄色果酱样物。 6.2 产蛋鸡发生IB的剖检变化 6.2.1 本病无特征性肉眼变化,发病初期气管内有粘液,有时可见支气管有充血、出血,肠道有卡他性炎症。 6.2.2 产蛋鸡卵泡充血、出血或变形,输卵管水肿。 6.2.3 产蛋恢复后,个别鸡输卵管充血、水肿,卵巢萎缩。 7、鉴别诊断 7.1 新城疫发病更为严重,雏鸡中少数可见神经症状,腺胃乳头出血,肠枣核状出血。传支可 以通过血清学试验与新城疫相区别。 7.2 传染性喉气管炎在鸡群中的扩散较传支慢,但呼吸道症状更为严重,气管内有血性渗出物或血凝块,且主要侵害成鸡。 7.3 传染性鼻炎可根据鸡的脸部肿胀、流鼻涕,多见于2~3月龄的育成鸡,且使用抗菌药 防治有效等可与传支相区别。 7.4 传染性法氏囊可见法氏囊早期发病时肿大出血,胸肌、腿肌有出血,一般无呼吸道症状。 7.5 痛风发病比较缓慢,很少出现急性死亡,常见心,肝,腹,气囊都有尿酸盐附着,关节肿胀,关节腔内有白色石灰乳样尿酸盐。 7.6 鸡病毒性肾炎生长缓慢,肌肉呈深紫色,肾褪色明显,肿胀,呈棕黄色,质地脆弱,内脏器官表面及腹壁有白色石灰样尿酸盐沉积。 8、预防和控制 8.1 具有传支问题的鸡场,请注意下列各项问题的改进 8.1.1 传支疫苗首免是否太迟。 8.1.2 传支疫苗首免是否用多价苗,是否为假冒、复制品,过期,失效。 8.1.3 Lasota+H120是否有相互干扰。 8.1.4 免疫方法是否正确。 8.1.5 2次免疫间隔是否太近。 8.1.6 有否用灭活疫苗。 8.1.7 饲养管理中是否有冷应激。 8.2 预防应注意的问题 8.2.1 早期免疫,越早越好。 8.2.2 正确保存和使用疫苗。 8.2.3 多次免疫,间隔时间不能太长。每次免疫应增加反应。 8.2.4 免疫程序应含有不同血清型疫苗 8.2.5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防治方法。 8.2.6 在许多有传支问题的鸡场,一旦把传支的首免提前到1日龄时,现场传支的控制可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8.2.7 疫苗的免疫接种可预防相应病型传支的发生。(VH+H+28/86、Mass+Conn) 8.2.8 传支的免疫接种程序:首免于1周龄内,二免以4周龄时,9-10周龄时三免,15~17 周 龄时再进行四免。 8.2.9 大部分新发现的血清型号与MASS和CONN有良好的交叉保护作用,所以应选用 MASS和CONN混合株的冻干苗进行免疫,特别是鸡的生长前期• 8.2.10 在用活的单ND和IB免疫时,为避免二者之间的干扰,应先用ND免疫过后7天再进行传支免疫。 8.2.11采用当地的分离株制成灭活苗免疫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最好有活疫苗的启动免疫。 9、治疗 9.1 加强饲养管理,如在育雏舍内可提高温度1-2℃,减少应激,防止密度过大和贼风侵袭。 9.2 做好免疫接种 9.3 降低日粮蛋白水平,添加玉米粉30-50%连用5-7天。 9.4 药物治疗 9.4.1 IB卵黄抗体因血清型众多使得在临床治疗中效果并非确切。 9.4.2 通过药物对比治疗实验表明注射黄芪多糖比注射干扰素和卵黄抗体都好。 9.4.3 较有效的治疗方案: 治疗第一天肌注一次黄芪多糖注射液1.2-1.5ml/kg.w,严重病例可在第二天再注一次; 抗菌素+抗病毒中西药(黄芪多糖)+倍量营养类(尤其是维生素A)饮水4-5天 ; 肾肿解毒药饮水4-5天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5-29 20: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2 06:0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