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25|回复: 7

斑点叉尾鲴营养需求和饵料开发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1 13: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斑点叉尾鲴(1c~ums Punctatus(Raftne~quc)亦称沟鲶(ChannelCatfish),属于鲶形日Silurlformes)、鲴科(Ictaluridae)鱼类。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是目前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首先从美国引入我国,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该种鱼已成为我国淡水鱼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国外对斑点叉尾鲴营养需求和饲料开发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也是营养研究较为清楚的鱼类之一,而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配合饲料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已制约了斑点叉尾鲴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借鉴美国等国家已取得的先进成果,可以更快更好地开发出质优价廉的配合饲料,从而提高我国斑点叉尾鲴的养殖效益。水文将对斑点叉尾鲴营养需求方面作一综述。
1 食性
斑点又尾鲴鱼荫阶段(2-5cm)主要以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为主,鱼种阶段(5一lOcm)和成鱼阶段主要摄食个体较大的生物,如底栖生物、水生昆虫、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有机碎屑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鱼苗、鱼种及成鱼均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但摄食商品饲料的强度有一定的适应性,鱼苗期要低于鱼种及成鱼。从消化生理上属有胃鱼类,鱼种到成鱼过程中,比胃重0.0054-0.0078小于肉食性鱼类大眼鳜0.0207-0.o323;比肠长0.280-1.15,明显大于肉食性鱼类如大眼鳜0.22-0.42,而小于草食性鱼类如草鱼0.54-2.3(王友慧,2001)。从总体上来看斑点叉尾鲴属于杂食性偏动物食性。
2 能量需要
鱼类对能量的需要与畜禽动物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即一般鱼类对用于合成蛋白质的能量值比畜禽动物少得多,通常仅为肉鸡的:分之一和肉牛的三分之一(Lovell,I979)。l~2n)‘amtpalin et.al(1978)发现,能量水平对斑点叉尾鲴摄食量的影响远大于蛋白质水平所造成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其生长速度。人们对斑点叉尾鲴能量的需求量基本上是通过量热法和生长反应来测定的,如Page和An-drews(1sr73)用实用日粮首先报道了斑点叉尾鲴的最佳消化能与蛋白质的配比为9.7千卡,克蛋白质;Garting和Wdson(1977)用纯合日粮时发现这一比值为9.6;同年,l~vell和Prather发现斑点叉尾鲴从幼鱼到成鱼的实用日粮的最佳能量蛋白比为7 8。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保持斑点叉尾鲴幼鱼最大生长时的生产日粮消化能需要量为8-9kcaP'g饲料。这一数值与鲤鱼的消化能需要量较为接近。
不同饲料源对斑点叉尾鲴的可消化能与畜禽动物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别。斑点叉尾鲴能很有效地利用蛋白质、碳水化和物和脂肪作为能源( 和Wilson,1977),尤其是高蛋白质日粮,斑点叉尾鲴可消化能比畜禽动物高(S~th,l9r76),斑点叉尾鲴对生玉米淀粉的消化能可占其总能的60%(NRC,1997),但斑点叉尾鲴对多纤维素组成的饲料消化能值较低,stick-y(1977)测定得到斑点叉尾鲴对紫苜蓿粉的消化能值仅为肉猪的7l%。另外,饲料的加工方式对斑点叉尾鲴的消化能
也有很大的影响,cnlz(t975)发现,经过膨化或加热处理的饲料可提高其对饲料中淀粉的消化率达5-10% 。
3 蛋白质和氨基酸
3.1 蛋自质
• 蛋白质是斑点叉尾鲴生长发育的结构物质和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且作为酶、激素、抗体等的组成成分起着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斑点叉尾鲴对蛋白质的需要主要由蛋白质的品质决定,同时也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对其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Gading和Wilson(1977)认为,满足斑点叉尾鲴最大生长速度的蛋白质最低要求为32~36% ; (1982)的实验表明,小规格的斑点叉尾鲴(体重14克)蛋白质需要量为350克,千克千饲料,而大规格的斑点叉尾鲴(体重114克)蛋白质需要量为250克/千克干饲料。显然,斑点叉尾鲴对生长所需蛋白质需要量并非是主要的限制因子,在 殖过程中,其生长速度还要受到鱼体的大小、水沮、养殖密度、池塘中天然饵料的种类与数量、投饵量、日稂中非蛋白氮的含量以及饲料本身蛋白质的质量的影响。单纯地追求高蛋白质日粮并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养殖效果。
3.2 必需氨基酸
Dupree和Halver(1970)的实验已经证明斑点叉尾鲴需要从日粮中供给 、His、Ileu、Leu、 、Met、Phe、 Ik、Tip、Val等l0种氨基酸,否则就会引起斑点叉尾鲴食欲减退,生长缓慢或停止。Wilson(1985)用实验研究了斑点叉尾鲴饲料中氨基酸需要量与鱼体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小鱼之间全鱼的氨基酸组成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全鱼氨基酸模式与必需氨基酸需量模式之问有密切的相关性(R=0.96),并认为用这种方法来初步估计斑点叉尾鲴的氮基酸需要量有一定的可靠性。对斑点叉尾鲴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研究已较为清楚,表一是斑点又尾鲴对必需氨基酸的参考需要量。
3.3 非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对必需氨基酸的节约作用已有很多的研究,Hardi嚷等(1977)研究明,斑点叉尾鲴日粮中保证胱氨酸在一毫克分子硫的基础上,可以取代或节约60%的蛋氨酸,且只要胱氨酸与蛋氨酸的比值不超过60:40,对斑点叉尾鲴的生长速率并没有差异。Robinson等(1980)在以斑点叉尾鲴小鱼作生长试验时发现,酪氨酸可以代替或节约50% 的苯丙氨酸。表l 斑点叉尾鲴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注:需要量以占蛋白的百分比表示,括号内.分子表示在日粮中需要的百分比,分母表示日粮中总蛋白
的百分数。.A:引自美国温水性鱼类营养分会委员会(1990);B:引自中山大学(1983)含粗蛋白24%。
3.4 氨基酸的利用率
斑点叉尾鲴对蛋白质的营养主要是由其组成的氨基酸的利用率决定的。而氨基酸的利用率通常由氨基酸的构型、氨基酸的平衡程度及其效价等所决定的。Robinson等(1980)研究认为,斑点叉尾鲴能利用DL一蛋氨酸和L一蛋氨酸,但对L一蛋氨酸的利用率是D一蛋氨酸和蛋氨酸羟基复合物的3-4倍。在早期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斑点叉尾鲴对饲料中添加结晶氨基酸效果较差(Andrews和Page,1974;Andlew,1977)。而随后的研究表明,以饲料级的氨基酸可以被斑点叉尾鲴幼鱼所利用(Robinson等1980;Murai等1982;叶元土等1999)。从斑点叉尾鲴对氨基酸利用情况来看,在日粮中添加或弥补氨基酸不足的办法有几种:首先是选择氨基酸能够互补的蛋白源来平衡氨基酸的需要量,其次是在日粮中添加饲料级的合成氨基酸来消除限制性氨基酸的不足,第三适当提高蛋白质的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必需氨基酸的缺乏。斑点叉尾鲴对几种常见饲料的必需氨基
酸的利用率见表2。
表2 几种常见饲料的氨基酸组成及对斑点叉尾绸的利用率(%)
注:引自美国温水性鱼类营养分会委员会(199o)对温水性鱼类和甲壳类的营养需要
4 脂肪和脂肪酸
脂肪是仅次于蛋白质的主要营养素,鱼类对脂肪需要量变动范围较大,其中主要受饵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同时与脂肪的种类有关。Gatlin和Stickney(1982)实验表明,给斑点叉尾鲴分别投喂含6%、8%、10% 、12%、14%脂肪的饲粮时,对其生长并没有显著影响;斑点叉尾鲴对不同来源的脂肪如鳕鱼肝油、牛油、玉米油、猪油、大豆油、菜子油、葵花籽油、亚麻油和红花籽油等都能有效利用(Owen等1975;Cower等,1976;Stickney,1971),但在利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其体组成有一定的影响。Stickney和An.drews(1971,l9r72)发现,饲喂含牛油的饲料,在斑点叉尾鲴的肝胰脏和体脂中2o:3n一9系列的脂肪酸水平较高,而在饲料中添加大豆油或亚麻油,则其体脂中20:3n一9系列的脂肪酸水平降低,生长速率和饲料利用率均叱牛油组低。对斑点叉尾鲴必需脂肪酸的研究是其营养需要量相对较薄弱的方面,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l8:2n一6和l8:2n一3是其必需脂肪酸,但当单独使用l8:2n一6或l8:2n一3时,生长效果并不好,两者混合使用效果较为明显(Watanabe,1982;竹内俊郎,l9r78)。而对于非必需脂肪酸及其对鱼体生长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很少有报道,从研究鱼类营养需求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研究斑点叉尾鲴对必需脂肪酸及非必需脂肪酸的种类、数量、比例等问题还有很大的工作可做。
5 碳水化合物
自然水域中生长的斑点叉尾鲴通常以植物性饵料为主,能较好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斑点叉尾鲴对碳水化合物同样有很好的利用能力。Singh和Nose(1967)报道,淀粉含量高达25%左右的斑点叉尾鲴饲料,其对淀粉的表观消化率仍可达到85% 以上;Shimeno(1981),ikemani和W.d.s0n(1982)报道,斑点叉尾鲴能有效地利用高水平碳水化合物,在生理上表 出肝胰脏和肠系膜脂肪组织脂肪合成酶的显著提高。碳水化合物作为一种较为廉价的饲料源,在斑点叉尾鲴饲料开发中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是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可靠途径之一,而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对碳水化合物适宜需要量上,对于探讨碳水化合物的蛋白质节约效应相对轳少。
6.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是维持斑点叉尾鲴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国外对其需要量的研究已较为清楚。矿物质是鱼体组织结构的重要原料,也是维持正常机体渗透压、酸碱平衡、酶的生理功能等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因此对斑点叉尾鲴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需要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从不同的报道来看,由于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量相对比较困难,而且易受饲料加工和水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因此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差异较大。通常对其需要量的表示方法也有多种,如最低需要量表示防止缺乏症发生的需要量,营 j}需要量表示鱼健康生长和发育所需要的量,对一些具特殊保健或营养要求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通常用保健推荐量来表示。其中较为常见的斑点叉尾鲴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需要量可见表3。
7 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斑点叉尾鲴在美国作为主要的淡水养殖对象,1996年产量达23万吨,加工产品价值达5.63亿美元,总产值lO亿美元。目前斑点叉尾鲴占美国淡水养殖产量达80%以上 因此其营养研究一直是美国鱼类营养研究的重点。我国引进斑点叉尾鲴后,养殖面积日益扩大,养殖产量以年均20-25%的速度递增。统计资料表明,全国斑点叉尾鲴产量在3万吨以上,仅广东省产量就在10000
吨左右。而斑点叉尾鲴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相对迟缓,饲料系 通常在2.0左右,池塘精养亩产量在800-1200千克上下。与国外饲料系数通常在1.0一1.2,池塘养殖亩产量在2000-3OOO千克,最高产量可达蜘千克以上相比,我国尚存较大差距。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养殖经验,加强斑点叉尾鲴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和人工配合饵料的研制,对提高斑点又尾鲴的养殖水平以及带动整个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40 收起 理由
superfisherliu + 4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5-13 10: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3: !3: 顶顶
发表于 2008-5-13 16: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气不足,我顶!!!
发表于 2008-5-13 17: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鱼还比较好养吧
发表于 2008-7-14 20: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08-7-19 18: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啊!
以前我实习的良种场用罗非鱼饲料养过斑点叉尾鮰,效果还可以。
不过要养种苗也蛮重要的,现在一些机构在研究如何通过改善饲料配比来改善斑点叉尾鮰的肉质。
发表于 2008-7-23 10: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些地区叉尾鮰经常出现变色的问题,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比理论更有挑战性
发表于 2008-8-27 08: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不能落后啊,顶一下。“杂食性,偏动物食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7 23:3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