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86|回复: 7

饲料用小麦的蛋白检测系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8 19: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饲料用小麦的蛋白检测系数一直用5.7,现在有人说要用6.25,请各位大侠指教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5-9 19: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直用的6.25

但是面粉我们用的是5.7
发表于 2008-5-9 19: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表2 不同食品氮折算系数*
食物
折算系数
食物
折算系数
小麦

鸡蛋

全小麦粉
5.83
鸡蛋(整)
6.25
麦糠麸皮
6.31
蛋黄
6.12
麦胚芽
5.80
蛋白
6.32
麦胚粉
5.70
肉类和鱼类
6.25
燕麦
5.83
动物明胶
5.55
大麦、黑麦粉
5.83
乳及乳制品
6.38
小米
6.31
酪蛋白
6.40
玉米
6.25
人乳
6.37
大米及米粉
5.95
豆类

坚果、种子类

大豆(黄)
5.71
巴西果
5.46
其它豆类
6.25
花生
5.46


杏仁
5.18


其他如核桃、榛子等
5.30
其它食品
6.25

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

这是卫生部通知印发《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的数据,但在实际应用着,很多第三方的检测机构使用的都是平均值6.25,而且饲料粗蛋白测定的国标中使用的也是6.25,为了实验数据具有对比性,个人认为还是使用6.25比较好,搞科研的除外!!

呵呵,第一次在畜牧人论坛回贴,希望与大家多多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17: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粮食、油料检验 粗蛋白质测定法GB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 粗蛋白质测定法(2006-11-4)

GB 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 粗蛋白质测定法》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油料中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 仪器和用具

1.1 凯氏烧瓶:50 ml;

1.2 圆底烧瓶:1000 ml;

1.3 万用电炉;

1.4 锥形烧瓶:100 ml;

1.5 微量滴定管:5 ml、刻度0.01 ml;

1.6 容量瓶:50 ml;

1.7 移液管:5 ml;

1.8 量筒:10 ml;

1.9 洗耳球;

1.10 凯氏微量蒸馏装置(见下图)、胶管等。

凯氏微量蒸馏装置图

1─蒸馏瓶;2─冷凝管;3─承接瓶;4─回流管;5─漏斗; 6─活塞;7─簧夹;8─烧瓶
  
2 试剂

2.1 浓硫酸-过氧化氢-水混合液(2∶1∶3):在100 ml水中缓慢加入浓硫酸200 ml,冷却后再加入30%过氧化氢300 ml,混匀备用。此液存放阴凉处可保存一个月;

2.2 混合催化剂:硫酸铜(CuSO4·5H2O)10 g,硫酸钾(A.R)100 g,硒粉0.2 g,在研钵中研细使通过40目筛,混匀后备用;

2.3 40%氢氧化钠溶液;

2.4 2%硼酸溶液;

2.5 0.01 N盐酸溶液;

2.6 甲基红乙醇溶液:0.1 g甲基红溶于75 ml 95%乙醇中(先在研钵中加乙醇研磨);

2.7 次甲基蓝乙醇溶液:0.1 g次甲基蓝溶于80 ml 95%乙醇中。临用时将以上两液按2∶1比例混合即成。在酸域呈紫红色,在pH5.5时溶液无色,在碱域呈绿色。
  
3 操作方法

3.1 消化

  按照含有10~30 mg粗蛋白质计算试样用量,一般可称取试样0.2~0.3 g(W,精确到0.0001 g),用蜡光纸卷着倒入50 ml凯氏烧瓶中,加混合指示剂1 g,同时加入硫酸-过氧化氢-水混合液3~5 ml,稍加振摇,斜置于电炉上,在通风橱内加热进行消化。开始时用低温加热,勿使瓶中泡沫超过瓶肚的三分之二,待泡沫减少和烟雾变白后再增加温度保持微沸。消化到溶液呈浅蓝绿色的透明状时,再继续加热沸腾10 min,取出待消化液冷却至室温后,加水10~20 ml,再待溶液温度降到室温后,干净地转入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备用。

3.2 蒸馏

  按照凯氏微量蒸馏装置图的安装进行蒸馏和吸收。

  在烧瓶8内加水400 ml和少量碎玻璃片,加5滴混合指示剂,加几滴酸液使水呈紫红色,连接4,1,2,并检查有无漏气处。

  量取30 ml 1%硼酸溶液注入锥形瓶3内,加混合指示剂2滴,使冷凝管下端插入液面下1 cm处。量取稀释的消化液5 ml,由漏斗5注入瓶1内,再加水10 ml,冲洗漏斗5。量取40%氢氧化钠溶液1 ml,提起活塞注入瓶1内,立即用水2~5 ml冲洗漏斗5,旋紧活塞。这时瓶1内溶液总体积不要超过其容量的一半。

  打开簧夹7,关闭活塞6,加热烧瓶8,待瓶1内溶液开始沸腾时开始计时,经2 min降低瓶3,使冷凝管下端露出液面,再蒸馏1 min后,用水冲洗管下端。

  蒸馏结束后,掐紧簧夹7,断绝蒸气,使瓶1内溶液全部吸入管4中,放松簧夹7,从漏斗5加入蒸馏水40~50 ml,再通蒸气加热和回流,将瓶1洗涤一次备用。

3.3 滴定

  用0.01 N盐酸溶液滴定瓶3中的吸收液,滴至溶液出现浅紫红色为止。

  为消除试剂误差,除不加试样外,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做一次空白试验。
  
4 结果计算

  粗蛋白质的干基含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V── 蒸馏时取用稀释的消化液体积,ml;

V1── 实验用去的盐酸溶液体积,ml;

V0── 空白试验用去的盐酸溶液体积,ml;

N── 盐酸溶液的当量浓度,N;

14── 每毫克当量盐酸相当于氮的毫克数;

P── 蛋白质换算系数(小麦5.7,其他谷物及豆类6.25);

W── 试样重量,mg;

M── 试样水分百分率,%。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粗蛋白质含量在15.0%以下时,不超过0.2%;粗蛋白质含量在15.1%以上时,不超过0.4%。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注:① 消化过程中,若硫酸损失过多时,可酌量补加硫酸,勿使瓶内干涸。

② 消化液加水稀释后,应及时进行蒸馏,否则应保存消化液,临用时加水稀释。

③ 加入蒸馏瓶1内的碱液,必须过量。

④ 也可使用由0.2%甲基红乙醇溶液1份和0.2%溴甲酚绿乙醇溶液5份配制的混合指示剂(临用时混合),终点为灰红色。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17: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GB 5009.5—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13.2:543.8:664.38
GB 5009.5—85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foods

本标准适用各类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1 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2 试剂
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2.1 硫酸铜。
2.2 硫酸钾。
2.3 硫酸。
2.4 2%硼酸溶液。
2.5 混合指示液: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也可用2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2.6 40%氢氧化钠溶液。
2.7 0.05N硫酸标准溶液或0.05N盐酸标准溶液。
3 仪器
定氮蒸馏装置:电炉;水蒸气发生器(2L平底烧瓶);螺旋夹;小玻杯及棒状玻塞;反应室;反应室外层;橡皮管及螺旋夹;冷凝管;蒸馏液接收瓶。
4 操作方法:
4.1 样品处理:精密称取0.2~2.0g固体样品或2~5g半固体样品或吸取10~20mL液体样品(约相当氮30~40mg),移入干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铜,3g硫酸钾及20mL硫酸,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h。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放冷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硫酸铜、硫酸钾、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4.2 按图装好定氮装置,于水蒸气发生瓶内装水至约2/3处,加甲基红指示液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数粒玻璃珠以防暴沸,用调压器控制,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瓶内的水。
4.3 向接收瓶内加入10mL 2%硼酸溶液及混合指示液1滴,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吸取10.0mL样品消化稀释液由小玻杯流入反应室,并以10mL水洗涤小烧杯使流入反应室内,塞紧小玻杯的棒状玻塞。将10mL 40%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玻杯,提起玻塞使其缓缓流入反应室,立即将玻塞盖紧,并加水于小玻杯以防漏气。夹紧螺旋夹,开始蒸馏,蒸气通入反应室使氨通过冷凝管而进入接收瓶内,蒸馏5min。移动接受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面,再蒸馏1min。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接收瓶,以0.05N硫酸或0.05N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灰色或蓝紫色为终点。
同时吸取10.0mL试剂空白消化液按4.3操作。
4.4 计算



式中:X——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V1——样品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V2——试剂空白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N——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0.014——1N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1mL相当于氮克数;
m——样品的质量(体积),g(mL);
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蛋白质中的氮含量一般为15~17.6%,按
16%计算乘以6.25即为蛋白质,乳制品为6.38,面粉为5.70,玉米、高
梁为6.24,花生为5.56,米为5.95,大豆及其制品为5.71,肉与肉制品
为6.25,大麦、小麦、燕麦、裸麦为5.83,芝麻、向日葵为5.30。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食品卫生标准分委员会提出,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归口。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发表于 2008-5-17 22: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glianzhan 于 2008-5-9 19:29 发表
表2 不同食品氮折算系数*食物折算系数食物折算系数小麦
鸡蛋
全小麦粉5.83鸡蛋(整)6.25麦糠麸皮6.31蛋黄6.12麦胚芽5.80蛋白6.32麦胚粉5.70肉类和鱼类6.25燕麦5.83动物明胶5.55大麦、黑麦粉5.83乳及乳制品6.38小米 ...

支持你的观点,有些时候我们确实不用太钻牛角尖了。
发表于 2008-5-22 17: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都用6.25了
发表于 2008-5-23 11: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怎么相差这么大啊,一个五点几,一个六点几。以前学校里说的是6.25。但并不绝对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2 01:5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