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21|回复: 1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 10: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5年5月,我县一养猪场50日龄猪发生了以排稀便为主要表现症状的疾病,并造成猪死亡。经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1 临床症状

该猪场年饲养猪达1500头,这2005年5月中旬后50日龄猪陆续有个别猪表现发热和短时间的便秘,以后排灰色稀粪并伴有血粪,随着时间推移,发病猪数量逐步上升,发病率达30%~40%。发病猪可见全身皮肤发红和皮肤表面有较多似丘疹状隆起,耳边缘发绀;部分猪经过长时间腹泻后全身黄染;个别猪还出现呼吸急促甚至腹式呼吸;发病猪群死亡率达8%。

2  剖检变化

对5头发病猪时间较长的猪扑杀,剖检可见可视粘膜苍白,皮肤黄染并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出血点与出血斑表面有可刮去的血痂;血液似稀水样,凝固不良;胸肌、腹肌黄染,淋巴结肿胀;腹水肿;心肌松软;心外膜有黄染脂肪;肝呈土黄色,肿胀并有出血点或小点坏死;脾边缘不齐,呈锯齿状;小肠壁边薄,肠粘膜严重脱落,部分肠道积液;肾外观呈大理石状;膀胱积尿肿胀,尿颜色偏黄。

3  实验室检验

3.1 常规对心、肝、脾、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未能培养出细菌。

3.2 对在发热期间采集的病猪抗凝血测平均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值远低于正常值300g/L。

3.3  对上述采集的血液及各发病阶段采集猪抗凝血,在600倍显微镜下观察,猪体温升高时采集的血红细胞严重变形,多数呈狼牙棒状,红细胞表面以及血浆中有折光性较强的圆形或逗点形小体。对上述血样作固定血涂片,姬姆萨染色,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有大小不一、粉红或紫红色虫体。

4  诊断和治疗

3.1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俯红细胞体病。

3.2  防治  防止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群体预防与个别治疗。

(1)加强饲养管理:将发病猪并栏,与临床健康猪隔离;加强猪舍周围环境消毒,做好灭蚊灭鼠工作;同时尽量减少猪舍冲水,以保持干燥。

(2)群体预防: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对猪群用1000mg/kg土霉素碱或拌饲料,疗程为2周;2周后改用250mg/kg阿散酸拌如饲料中,用药2周。另外,做好猪群外寄?娴姆乐构ぷ鳎?恐苡?span lang=EN-US>20~30g/L敌百虫灭猪体外寄生虫。

(3)治疗猪病:对发病猪先用血虫净(贝尼尔)及血虫热快好交替使用,分别按0.1mL/kg.bw肌注,每种药间隔48h注射1次,连续2~3次,同时配合退热消炎治疗,用30%安乃近加头孢特诊按体重用药,2次/d;对个别症状严重猪,进行对症治疗。

经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对该猪场疫情得到控制;对猪群用药四周后,临床发病猪明显减少,个别发病猪按上述方案治疗,基本治愈。

5  小  结

5.1  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夏初,尤其高温潮湿(温度20℃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的气候下易造成猪群感染。该病主要经吸血昆虫、污染的针头、器械等通过血液传播,当某些应激因素(如转栏、争斗、拥挤等)造成抵抗力下降时,隐性感染的猪群会表现出临床症状。5、6月以后,本地区高温多雨,吸血昆虫活动增大,造成该病流行;另一方面,由于猪场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好,而且没有长时期有计划地投入土霉素,强力霉素等药物以预防其它疾病,造成该病发生。

5.2  该猪场通过土霉素、强力霉素和阿散酸的预防及血虫净和血虫热快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5.3  在对该猪场附红细胞体病诊治过程中发现,猪群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后如不及时治疗,会诱发其它危害更严重的疾病。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4-19 17: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250mg/kg阿散酸拌如饲料中,是指饲料中的添加量吗?如果是的话,那1吨饲料加250g,并且还连用2周,没出现中毒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3 20:3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