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水产饲料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稳步的发展。到2005年,我国水产饲料产销量超过了1000万吨。按“十一·五”规划,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水产饲料的产销量还将翻一番。但是从2006年开始,世界鱼粉价格突然暴涨,给我国水产饲料行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07年之后,鱼粉价格经过调整稳定在相对较高的价位上,长远来看,由于海洋生物资源的紧缺及市场需求的增加,鱼粉价格长期上涨的趋势不会停止。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原油价格飞升、外盘期货价格上涨、结构性通胀等因素的影响,豆粕、菜粕、棉粕、面粉、玉米等几乎所有重要的水产饲料原料都出现了较快速度的上涨。根据分析,这一轮原料上涨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停止,且鱼粉价格随着其他蛋白原料价格的上涨可能还会出现较大的上涨。在原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水产饲料企业如何应对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即是在此问题上一个简单的探讨。
1. 调整配方结构,发展高效环保型配合饲料
06年的实践证明,根据原料价格的变化及时的配方调整对消化一部分成本压力是有作用的。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水产饲料业起步较晚,根据中国特定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所进行的相关营养饲料学方面的研究还不足,但也正因为如此,更说明我们在饲料配方及相关技术领域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原料价格的暴涨给了我们压力,但是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挪威经过30多年的研究,通过新技术的使用使其三文鱼饲料的蛋白水平下降了30%以上,大大节省了饲料成本。这对我国海水鱼饲料特别是高档海水鱼饲料的配方优化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目前,水产饲料企业更应该加强对非常规原料使用的研究,要特别通过寻找饲料产地的适宜的特色原料从而尽量取代鱼粉、豆粕等高价格的原料使用。但是,低价原料的使用不能够以对产品质量的损害为代价,在实践中要通过一些添加剂的使用与大原料的调整相配合,更要特别关注配方调整后产品的养殖效果。
此外,水产饲料企业要与国内外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合作,进行绿色环保高效配合饲料以及功能性饲料的开发和研究,将配方结构有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也正是我国水产饲料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2. 价格调整与营销模式的转变
原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不可避免的导致饲料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适当的价格调整不可避免。目前看来,淡水鱼料对原料价格的波动更加敏感,市场已经多次提价。但随着原料的不断上涨,虾料、海水鱼料在成本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涨价似乎在所难免。但是价格的上涨,必须要考虑到终端养殖户能否接受,水产饲料企业必须帮养殖户算养殖成本和经济利益,因为对于水产饲料企业来说,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帮助中国广大的农民赚钱。
在价格手段之外,水产饲料企业还可以采取多种营销措施来应对成本上涨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一方面是对赊销的控制。目前水产饲料特别是虾料的放帐在广东一些地区还是特别严重,随着虾料利润的空间的逐渐缩小,大规模的放帐进一步增加了饲料企业的资金风险。因此水产饲料企业对赊销的控制势在必行。只有控制赊销,饲料企业才能有更好的资金周转,也给创造更多的利润创造了机会。此外,在销售价格提高,资金控制收紧的情况下,技术服务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水产养殖相对要求技术含量比较高,饲料养殖效果往往受养殖技术的影响很大。因此,充分利于水产饲料企业的技术优势,向养殖户提供先进的养殖技术,从而把鱼、虾养好,提高经济效益,是在饲料价格不断上涨情况下的必然举措。
3. 进行上下游整合,打造水产品产业链
我国的水产业特别是对虾养殖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最近几年来由于受进出口贸易等相关问题的影响,整个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很大。草鱼、罗非鱼、鲈鱼、南美白对虾等重要养殖品种都曾经出现过由于市场价格过低问题造成养殖户的亏损的情况,这也给水产饲料企业的货款回收以及设定合理的利润空间造成了困难。因此,不少水产饲料企业开始积极进行水产业上下游的整合,打造种苗、饲料、养殖、水产品加工为一体的水产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来降低饲料原料波动给饲料成本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体的投资回报率。此外,不少饲料企业通过参股或亲自投资的方式积极参与国内终端水产品市场的开发,希望通过对国内市场的开发来扩大水产品的消费量,增加相关水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4. 建设专业化的采购队伍,合理使用资金
原料价格的波动反应了整个国际国内市场资源需求的变化,从全球来讲,饲料原料的相对短缺将是一个长期的现象。本质上讲,经营饲料就是经营原材料,因此,水产饲料企业的原料采购部门显得越来越重要。当饲料企业把优质的原料采购到的时候,也就说明劣质原料流入了竞争对手的手中,因此,优秀的原料采购也是饲料企业进行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水产饲料企业对饲料原料的采购必须从战略角度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一方面是要求原料采购队伍的相对专业化,必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的采购思维,也就是对原料市场和饲料市场两个市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目前来看,不少饲料企业已经建立了高水平专业化的采购队伍,通过建设专业化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并通过与科研、品管、生产等相关部门的及时沟通确定合理的采购品种和价格,通过集中采购等手段进行采购工作。在原料价格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对市场的分析和把握非常重要,就要求饲料企业在资金的使用上更合理,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分析市场趋势,并通过期货等手段积极规避采购风险。
此外,对整个水产养殖行业来讲,原料价格的波动也是一个改变的契机。对于水产饲料企业来讲,更应该成为这些改变的推手。从未来的趋势看,整个水产行业可能有如下发展趋势:
首先,养殖结构和模式的调整。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到,过去我们的水产养殖观念是重数量、轻质量,最终大规模养殖导致了饲料蛋白源短缺,饲料和养殖成本上升,以及水环境污染,病害频发,药物滥用等问题。因此,应当呼吁和引导整个水产行业改变发展观念,保证水产业的绿色、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养殖技术的提升,养殖品种的调整,传统养殖模式的改变以及产业链的优化升级等。
其次,要树立标准,建立品牌。一方面要对整个水产行业的种苗生产、养殖过程、用药、饲料等各个专业环节进行相关标准化的建设,并严格的执行这些标准。此外,各水产企业应该突出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的品牌。只有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起来,才能带动饲料产业的真正发展,形成良性的产业发展关系。
最后,原料价格的波动是危机也是机遇。原料价格的变化也会促进行业的竞争和洗牌,反而能够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从而推动产业的进步。美国的饲料产量是我们的1.5倍,而饲料企业才300多家。我们的企业小而多,也相当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许,国内水产饲料业界的新一轮“洗牌”已经来临。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