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质量的影响及控制生产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配方没有改变,饲料品质为何时好时坏?免疫程序没有改变,抗体水平为何时高时低?为何时常下痢,软便?为何产蛋率,受精率,增重不稳定?
1.
这时你应该考虑是否受原料的影响?
1.1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基质(原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等)。在田间,仓储,生产过程,运输过程中均可发生。不仅限于玉米,豆粕,麦麸等也有。采食该毒素的动物表现呕吐,采食下降,拒食,增重产蛋下降,受精率下降,产生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
1.2水分
水分可以决定原料及成品的稳定性和品质。水分存在为微生物侵袭和生长毒素创造条件。使储存原料腐败变质,产生毒素。同时水分高使储存加工过程中失重增加,粉碎耗能增加,搅拌均匀度下降,水分成为饲料水解氧化反应的溶剂,微量元素是这些反应的催化剂,使饲料氧化加速,营养浓度下降。以禽料为例,玉米每增加1%水分,成品将增加0.6-0.7%水分。加热后玉米,能量将降低3%。
1.3蛋白
蛋白的价值实际是氨基酸价值,主要取决氨基酸的平衡性和实际利用率上。以豆粕为例,豆粕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方法间接使氨基酸和能量受到影响。过生即以抗胰蛋白酶为主的一系列抗营养因子没能失活,使蛋白消化率下降,引起胰脏肿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造成营养消化吸收不良。过熟将降低赖氨酸的利用率,使生产性能下降,必须补充赖氨酸。必须注意玉米的蛋白含量,玉米每升降1%,禽料蛋白大约升降0.6%,而且玉米变异比豆粕大的多。玉米蛋白变异主要来自产地,品种。
1.4其他
粗纤维:饲料中粗纤维多少与能量有密切关系。同时含量要与动物消化生理特点一致。例如,豆粕每增加1%粗纤维,每公斤能量将降低60大卡。饲料粗纤维每增加1%,粗蛋白消化率减低1-1.5%。
生物性: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物理性:沙砾,金属等影响适口性,降低营养浓度。损坏设备。
化学性:农药,化肥,有毒植物种子等。
成熟度:玉米收获时每增加1%水分,每公斤的热能减少12Kcal。
公司一旦自觉或不自觉的接纳了劣质原料, 麻烦接踵而来。这种劣质原料不仅降低了饲料品质,而且影响采食动物生产性能,带来隐藏成本开支非常大且不可逆转。一旦发现立即拒收。
2.如何控制?
一般正规厂家进货,通过进厂感官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就能控制劣质原料入厂。
2.1人体感官检查
目 测:是否搀假,还可了解昆虫,鼠害,颗粒状态,加工是否合适。
闻气味:揭示是否腐败,搀假,是否加工适当。
触 摸:估测含水率,含油率,了解颗粒性质,是否加入石灰,沙子。
尝滋味:有苦味或不悦味道,揭示可能加工过度或已腐败,是否加入石粉等。
2.2实验室检查
除常规水分,蛋白,钙,磷等项目。应注意豆粕生熟度的检验,建议使用胰蛋白酶活性(是否有效失活)和蛋白溶解度(防止加热过度)两个指标综合指标判评豆粕质量。磷酸氢钙和石粉应注意氟的含量。
饲料储存加工场所应彻底清除灰尘,因为他们可能窝藏霉菌孢子,昆虫。昆虫是霉菌生长的重要因素,昆虫生长过程中代谢副产物---水,使霉菌进一步侵袭原料,所以储存于通风干燥处,防止霉菌生长。并定期清除旧饲料和结块物等孢子隐藏处。
一旦万不得已收入劣质原料,应尽快使之水分降低,防止发霉变质并适当处理。
混 合——用未受污染原料和劣质原料混合使用,使霉菌降低到最低水平。
阶段性使用——成年家禽耐受力强于幼禽。
过 筛——可将未成熟的,破碎的谷物,沙土,大杂物剔除。
添加添加剂——添加防霉剂(丙酸类),脱霉剂(霉可脱)。
目
| 4
| 6
| 8
| 12
| 16
| 20
| 40
| MM
| 5
| 3.2
| 2.5
| 1.6
| 1.25
| 0.95
| 0.44
|
霉菌
| 毒素
| 受影响的作物
| 症状
| 受影响的动物
| 镰刀菌属
| 玉米赤霉烯酮
| 玉米、小麦、谷物、干草
| 不孕、阴门肿大、肛脱、采食量下降
| 猪、牛、羊、马
| 呕吐毒素
| 高粱、麦类、干草
| 2PPM时增重采食下降、>2PPM发生呕吐、拒食
| 禽、猪
| T-2毒素
| 麦类、混合饲料
| 口腔、肠道受损、免疫抑制
| 禽、猪
| 烟曲霉毒素
| 玉米、大米、高粱
| 嗜睡、肝损、肺水肿、呼吸道症状、死胎
| 马、猪
| 黄曲霉菌
| 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
| 玉米、花生、棉籽、DDGS
| 下痢、采食量下降、免疫抑制、肝损、
| 所有动物
| 赫曲霉菌
| 赫曲霉毒素
| 玉米、大麦、高粱、干草
| 流产、免疫抑制
| 猪、禽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