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52|回复: 0

[饲料] 让市民找回小时候吃肉的感觉 江苏牧院投入千万拯救濒危姜曲海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4 0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养殖场和养殖户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猪种,开展经济杂交。由于片面追求高生长速度、高瘦肉率,餐桌上的猪肉品质下降、口感欠佳。一度闻名全国的地方优良猪种———姜曲海猪却濒临灭绝,到2006年10月只剩下100余头。江苏牧院投入千万,开始了一次拯救行动。

   本报讯(记者  高加平  通讯员 田培余)“春节前,猪场将有首批20头姜(堰)曲(塘)海(安)黑猪上市,肉肥味美,市民将重新找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吃肉的感觉’。”1月1日,在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的江苏姜曲海种猪场,猪场负责人 、江苏牧院高级畜牧师周春宝说,“这一濒临灭绝的猪种总算可以延续下来。”
    引进猪种、建猪场、推广养殖、培育新品种……周春宝说,为了保住姜曲海猪种,江苏牧院的投入已经超过1000万元。
濒临灭绝
    姜曲海猪主产区在姜堰、海安一带,虽然出栏时间一般长近1年,但肥肉多、肉质佳、口感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深受老百姓欢迎,是闻名全国的地方优良猪种。
    资料记载,1980年,各地共养殖姜曲海猪9.5万头。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瘦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养殖场和养殖户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猪种,开展经济杂交,改善猪的生长速度和胴体品质。由于片面追求高生长速度、高瘦肉率,养殖场和养殖户饲养本地品种猪的积极性下降,姜曲海猪濒临灭绝。
    “2006年10月,当江苏牧院与姜堰种猪场签订协议,花近200万元买下所有姜曲海猪及正在培育的新品种时,纯种姜曲海猪只剩下100余头。”周春宝说。
“肉感的回归”
    去年初,江苏牧院投入800万元,在科技示范园建成万头规模的江苏姜曲海种猪场。种猪场总面积近120亩,有猪舍22幢,目前存栏生猪4000头,其中母猪400头,年出栏量可达1万头。
    “姜曲海猪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投入上千万元完全值得。”周春宝说,近年来,人们盲目追捧猪的瘦肉率提高,导致市场上瘦肉型猪的肉质下降、口感欠佳,人们开始需求安全优质的猪肉,期盼“肉感的回归”,“姜曲海猪正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2007年元旦期间,在南京召开的全省优质黑猪肉推介会上,他们带去10头姜曲海猪试销,尽管每公斤卖到50元,不到1小时却被抢购一空。
    “今年春节开始,市区将不断有姜曲海猪上市,全年上市量可达2000至3000头。”周春宝说,“每公斤售价将不低于50元。”
最终的出路
    周春宝介绍,他们历经10多年时间,利用姜曲海猪和美国杜洛克猪培育的新品种苏姜猪已进入第4世代,再经过1至2个世代的培育,就可申请进行国家品种审定。
    该新品种将同时具备姜曲海猪产仔率高、肉质佳、口感好和美国杜洛克猪生长快、瘦肉率高的优点,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培育新品种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反哺老品种保护,但要更好地保住姜曲海猪,最终出路应让其‘回归’农村。”周春宝说,他们种猪场的主要任务是保种育种,而不是大规模养殖,“一个好的品种,不推出去就没有生命力。”
    目前,种猪场已在姜堰市苏陈、梁徐等乡镇推广200头种猪养殖。下一步,他们将采用“基地+专家+养殖户”的模式,引导更多的养殖场和养殖户加入到养殖姜曲海猪和苏姜猪的行列。“完成保种育种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4 22:0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