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性,带人带心
1.了解人性、引导人性、发扬人性、尊重人性
Æ 了解人性
要做好人员领导,最根本的是先要了解人性。
① 人性是可知的
有人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因此人性是不可知的,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事实上人性和人心是有区别的,不能说我们不了解人心就不能了解人性。
只要是人就有人性,而且所有人的人性都是一样的。所谓“性相近,习相远”或者“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人性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人心、习惯和后天的行为。因为每个人的人性都是一样的,所以才能够真正地、透彻地了解人性。
② 人性是善恶兼有的
从孟子的“性善说”到荀子的“性恶说”,道家又提出“性中说”,几千年来,中国对人性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哪一个对?
三国时杨雄提出了“性全说”,也就是说人性是善恶兼具的。善人也有他的恶性,恶人也有他的善性,这个观点是被众人所肯定的。
Æ 引导人性
① 人性是需要引导的
了解人性是可知的,并且是善恶兼具之后,就需要去引导。因为人性都是一样的,导之向善则善,诱之以恶则恶。一个人是好人或者是坏人,不是因为人性,而是基于后天的引导。
② 如何引导人性
人性都有他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如果能满足人性的需求,人就会接受引导。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需求,是名、利还是成就感,给予相应的满足,就能顺利达成引导人性的目的。
其实人性化管理就是让管理符合人性。能够满足人性需求,就是人性化管理。一个企业、一个老板或者一个主管,如果能够满足人性需求,就会让管理符合人性。当管理符合人性的时候,人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个企业当然就会因此而壮大。
Æ 发扬人性
通过满足人性的需求,引导人性之后,就要让这种人性发扬光大,发扬到极致的时候就叫做人性升华。
Æ 尊重人性
当人性发扬到极致的时候,它就自动自觉了,已经可以无为而治了,这个时候只要尊重这种发扬到极致的人性就可以了。
2.心的管理:3A(Ambition、Ability、Attitude)
管理者可以用一个比较具体的做法,来让人性充分发挥,即“心的管理”,也叫3A管理。
Æ Ambition(企图)
Ambition指的是旺盛的企图心。一个主管如果没有旺盛的企图心,他通常只能原地踏步。而一个老板在找主管的时候,都希望他有旺盛的企图心。例如,这个主管希望自己不断向高标准挑战,希望自己要做到这个领域中的第一名,这就叫旺盛的企图心。
Æ Ability(能力)
Ability指的是应对挑战的能力。有了旺盛的企图心,如果没有实力做后盾,会变成野心。所以要有因应挑战的实力。
实力怎么来?实力是通过不断积累经验而来的。没有经验的积累,就不会有实力。只有认真投入工作,积累经验,才可能实践自己的理想。实践了自己的理想之后,也就意味着自己能出人头地。
Æ Attitude(关系)
Attitude指的是和谐的人群关系。稻子越饱满越低垂,人越在高位越要虚怀若谷。成大事要靠众人扶持,个人英雄主义难做大事。所以一个要成就大事的人要有和谐的人群关系,要赢得众人的信任和追随。
3.离心力即向心力
带人带心,绝对不是把员工管制得滴水不漏,而是怎么去引导他们在不脱轨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案例】
好员工?坏员工?
一个员工经常跟自己的主管唱反调,经常挨批评,经常有一些违反常规的行为,他的主管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好员工。
很多人都不喜欢这样的部属,认为这个部属不听话,很难管理。这个主管解释说:“其实这个员工也是为了工作好,而不是为了捣蛋。想要做好工作的人才会有不同意见,才会不断地脱离常规去做看似脱轨的创新。如果听话,虽然明知不好也不出声,这才不是好员工。”
可见离心力等于向心力,就是因为向心力很强,才会有更大的离心力。主管应该去引导这个员工,让他把这种不合适的表达方式,转换成一个比较能被接受的方式,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这个员工的创造力,并以此带动这个单位和企业的成长。
人即人才,适才适用
只要是人就是人才,一个企业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来组成。只要每个人能做好本职工作,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1.把人当人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而不是资产。
很多老板是把人当资产在用,只是想要榨取员工的价值,而不去考虑员工的成长。如果是这样,员工最后当然不能成才,最后会被折旧,消耗。
【案例】
人才是资产?
一个老板很得意地说“人是我们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当时就有一个管理学家反问他:“你们企业人才每年折旧多少?有人派资产来培训吗?”
人是资源不是资产,资产是赚钱工具如电脑、机器,需要年年折旧,也不能通过培训得到提升。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只有资源才能生生不息,才能经过培训而成长。
所以说,把人当人,人即人才。人是不是能成才,关键在于有没有把他当人。
2.才尽其用,用之不竭
一个人才是应该舍不得用,还是应该尽量使用,使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答案当然是后者。因为人才是需要锻炼才能成材的,只有在工作中让人放手去干,一个普通人才能不断成长,而在此过程中,企业也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案例1】
盆景还是大树
一个人才希望自己是一个温室中的盆景呢,还是一棵荒野中的大树?我想很多人会选择大树。但是,要成为荒野中的大树是有风险的,荒野之中有雷电和风雨的威胁,但不经风雨考验,哪能长成参天大树?温室中的盆景,能得到很好的照看,但只是好看而已,一旦走出温室就可能枯萎了。
所以说,应该放手让自己的部属去锻炼,去成长,切不可为了让他得到保护和照顾而让他规避困难。
【案例2】
怎么挤奶
把人才比喻成1头乳牛,是天天挤1份牛奶呢?还是舍不得挤,隔3天才挤1次,1次挤出3天的分量?实际上,如果3天不挤奶,可能第3天挤出的奶还不如平时半天挤出得多。
所以说,人才是要天天用的,否则,人才也是可能退化的。
【案例3】
造林与开矿
人才是造林而不是开矿。
很多人都担心对人才过量使用,人才会不会像采矿一样开光了。其实人才是造林,你虽然把这棵树砍伐了,只要种上新苗,最后这个苗会长成大树,而整个森林也会是生生不息的。
所以说,应该用造林而不是用开矿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只要是人,一定可以成才。
严肃的爱,推动成长
西方国家在研究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时,得出这么几个结论:一个快乐的员工,才有高昂的生产热情;感觉到幸福美满的员工,他才快乐;感受到爱的员工他才会觉得幸福美满。
日本的企业都能让员工感受到爱,因此员工会觉得幸福美满,于是才有了高昂的生产热情,而由此带动了企业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种爱,不是亲子之爱也不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更不是朋友之间的友爱,而是严肃的爱。它是一个为了能够达成目标大家互相团结合作,不分彼此、荣辱与共、生死与共的大爱。
要塑造这种严肃的爱,应该做到以下四条:
1.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要求主管爱自己的部属,要平等待人,不能有差别待遇,厚此薄彼。
2.合理的要求
合理的要求指的是一个主管爱自己的部属,不能溺爱,应该是当他怠惰的时候去督促他;当他做错的时候,去纠正他。要让他感觉到主管对他是真的好,真的让他能够成长、改正错误、勤奋不懈。
一个不敢合理要求部属的主管,可能会被部属所欢迎,但绝不会尊敬。
3.激励上进
激励上进是指主管要鼓励部属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甚至有一天能够超越自己;而不是永远原地踏步、不求上进。
4.效益回馈
效益回馈,指的是主管爱自己的部属,应该反馈在两个效益上。
Æ 绩效的提高
Æ 爱的扩散
当爱扩散到全公司每一个员工的时候,这个企业肯定会强大起来,这就是严肃的爱。
【案例】
一个日本企业的严肃的爱
日本有一家企业对员工的照顾全世界知名。如下是他们必做的:
员工刚进公司的一周内,他的家里一定会收到一封他的直属主管的亲笔感谢函,感谢员工的父母把他的子弟交到公司来,公司一定会好好栽培他,公司一定会好好地让他发挥所长,请这个家庭放心,也请家庭接受公司真诚的感谢,放心地把子弟交到公司来。
当这个员工过生日的时候,会由他的总经理亲自签名写一张贺卡,寄到员工的家里,感谢他这一年的辛劳,祝他生日快乐。
当这个员工干了几十年要退休时,企业每年分四个季度办“荣退会”。荣退会把这个地区的乡亲父老找来,表扬这个员工这几十年对公司的贡献,然后会在这个会上颁给他一个金盾,表彰他对企业的贡献。这个退休的员工每年生日还会接到总经理的一封亲笔祝贺信和一份温馨的小礼物。甚至这个员工死后,企业会帮他立一个神主牌,放在企业的庙里接受供奉,每年春秋二季由会长率领所有主管祭悼英灵。
可以想像,如果一个企业能对员工实施这样的爱,员工又有什么理由不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呢?
自主管理,生龙活虎
自管理学的祖师彼得•杜鲁克提出自主管理的概念开始,21世纪以来,自主管理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甚至很多管理学的大师认为,企业不实施自主管理一定会败亡。
1.为何卧虎藏龙?
自主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人人成为管理者。认为主管才叫管理者,工人是执行者,这种观念早已过时。让每一个人成为管理者,让他们能够循序渐进,然后能够健全地交接班,这个企业才能够持续发展。如果所有的管理都要靠管理层,这个企业一定做不大、做不久。这就是很多企业最多3代,最多30年寿命的原因。
让执行层分摊80%的管理工作,让他有机会不断地得以提升,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这才是发展的正途。一个企业应该从内部找合适的人才提拔上来,这个企业才能够真正稳定地成长起来。
【案例】
有一个董事长得意地跟一个管理学家说:“人家都说我这个企业卧虎藏龙,在我这出去的人,在单位不怎么突出,一出去就表现得特别突出,你说呢?”这个管理学家回答:“这句话是在讽刺你。如果是龙、虎,应该是生龙活虎才对。
2.信任的魔力
信不信任自己的部属、信不信任自己的主管、信不信任自己的企业,这关系到工作是否能做好。
【案例1】
买东西的心理
某人在买东西时看上了一个登机箱,就问卖多少钱。老板说880元,他嫌太贵。老板说一口价,850元绝对不能再少了,这个人就走了。老板叫他不要走,价格从300元、250元一直叫到200元,他也坚持不买。事后,这个人解释说,因为价格降得太多,信任已经不存在了,自己不能确定自己能不能以最合适的价格买到这个箱子。他如果坚持一口价,自己就会买了,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信任。
【案例2】
为什么作文突然好了
有一个小学生非常讨厌作文,语文老师也总给他最低的分数。但突然有一天,这个小学生喜欢作文了,而且每篇都认真写,从此得了最好的成绩。老师觉得很奇怪,一个小学生怎么会突然改变呢?老师就去找原因,这才发现,原来是有一天语文老师改作业改得太累了,本来要给他判最差的成绩,却不小心误笔写成了最好的成绩。小学生拿起作文簿一看,得了最好的成绩,从此喜欢上了作文。经过努力,这个学生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从此作文就写得很好了。
可见,信任是有魔力的,一个员工表现得好坏,实际上就在于你怎么看他。你信任他是人才,他就很可能做好;你不信任他,不给他机会去做去锻炼,他又怎么去表现、去做好呢?
3.负担与成就
是把工作当负担,还是当成就?自主管理者会把工作当成就,而一个被管理者当然会把工作当负担。通过自主管理,让员工把工作当成就一样来做,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其工作效率要远大于把工作当负担的员工。
人群关系与意见交流
在中国,人们最常碰到的也是最头痛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争斗不休,沟通协调总是出现问题。对此,应该首先纠正两个看法:
(一)应该讲求人群关系而非人际关系
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当然会争斗不休,但如果是人群关系,则会体现出团结合作。如果把人际关系变成人群关系,那么很多的人与人之间的争议就没有了。
(二)应该是交流而不是沟通
沟通这种方法是官僚的,所谓沟通是由上而下,而交流则是平等的。员工是愿意被居高临下地“沟通”还是愿意平等地交流?答案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真正做好人群关系与意见交流呢?
1.十年修得同车乘,百年修得
人们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除去每天睡觉的时间,一对夫妻大概每天相处4个小时。但一个人与同事相处的时间却有可能每天超过8个小时。可以说,一个人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和同事相处的,同事之间的缘分也不小。因此一定要珍惜这种缘分,让人群关系变得更紧密。否则,如果每天带着怨气上班,不但上班不愉快,做其他的事情也会受到影响的。
2.忍字真义
人都有脾气,乱发脾气就会破坏关系,所以中国人常说要忍。但“忍字头上一把刀”。完全不发脾气不叫忍,这叫憋气,憋到最后爆发会更严重。
【案例】
忍无可忍
有一个主管脾气很坏,每次部属犯点小错就会大骂,部属们都很害怕,总是远远地避开他。这个主管觉得很苦恼,从此就立志要忍,在手上戴了一个“忍”字戒,从此不再发脾气。虽然他几个月没有发脾气,但只是苦苦地克制。
有一天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带几个新人到各单位去介绍。远远看见那个主管走来,就小声对那些新人说,这个主管脾气不好,不要招惹他。想不到这个主管竟然听到了,一下子就走到那个人力资源部经理面前说:“混蛋,胡说什么?我早就改好了!”这哪里是忍?这完全是忍无可忍地爆发!
要做到真忍,其实是修身养性不生气,做到完全不生气才叫真忍,真忍有四个条件:
Æ 正向思考,不要负向思考
正向思考的人,善用加分法,认为一个人两手空空来到世界,所有的都是得到的;而负向思考的人,倾向于用减分法,总是懊恼于自己的失去,因此经常生气。
Æ 善性思考,不要恶性思考
善性思考的人,是把一切别人对自己的作为都认为是善意的,就不会生气;而恶性思考的人,即便别人只是笑笑,都可能认为他是笑里藏刀,别人送礼物,也认为他一定不怀好意,这种人活得其实很痛苦。
Æ 乐观思考,不要悲观思考
乐观思考的人,总认为天无绝人之路;而悲观思考的人总认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Æ 积极思考,不要消极思考
积极思考的人,会在重重困难中看到机会,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消极思考的人,即使给他很多机会,他也会在重重机会中看到困难。
所以正向、善性、乐观、积极的人不会生气,不会生气的人才能做到真忍,做到真忍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业,才能够最后实践他个人的理想。
3.幽默就是力量
真的幽默是高级化解的艺术,可能用一句话就能化解一场纷争、化解一场对抗,甚至消灭一场战争。
【案例】
里根的幽默
美国总统里根的幽默举世闻名。有一次他去加拿大访问,加拿大有很多示威游行者说里根是军阀、杀人犯、凶手,而且高声叫骂。
加拿大总统觉得很尴尬,里根就对加拿大总统说:“这种示威游行和谩骂在美国简直是家常便饭,来到贵国也碰到了,让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讲完之后加拿大总统就释然了。
可见,如果能够善用幽默的力量,人群关系和交流会和谐得多。
4.意见交流的几个要点
Æ 对事不对人
在进行意见交流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工作上的事情,如果掺杂了过多的个人情感,或者刻意去针对他人,就可能造成交流的困难。更不要因为个人的缘故,别人做了99件好事不去赞扬,只做了一件很小的错事,就去全面否定他。
Æ 异见即意见
“交流”的含义,除了有平等对待的意思以外,还有就是要听不同的意见。完全相同的看法,不是意见,所以异见就是不同的意见。一个能够包容不同意见的人才能做好真正的交流。
Æ 不用会引起误会的字眼
人们常说“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一些言词自己觉得没什么,但是别人听了以后,就觉得你在和他作对。因此在和别人交流时不要使用容易引起误会的字眼。
Æ 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因为个别人的原因和错误而去责怪所有的人。
Æ 不要自命清高看不起他人
每一个人都是人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自命清高意味着这个人的团队意识太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从不同意见中找出共同的意见,并提炼出最合适的方法,这才是一个团队存在的目的,这才是交流的目的所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