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80|回复: 0

6S管理与其他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6 22: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S管理与ISO 9000

什么是ISO 9000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1986年,ISO发布了IS0 8402《质量—术语》标准,1987年发布了IS0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ISO 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 9002《质量体系—生产与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 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 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等6项标准,统称为ISO 9000系列标准。
ISO 9000系列标准的颁布,使各国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统一在ISO 9000系列标准基础之上。ISO 9000系列标准总结了工业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对推动组织的质量管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程度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采用。

6S管理与ISO 9000的关系
ISO 9000是一个品质管理体系,强调品质管理的全面性与文字化,拥有三级文字化的资料:质量手册、标准程序、记录。企业只有获得了ISO 9000认证,顾客才能相信企业产品质量有保证。因此,ISO 9000标准是基于客户的立场制定的,从客户的角度来衡量企业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水平。
6S管理理论认为,在各项活动中,提高员工队伍素养这项活动是全部活动的核心和精髓。6S管理是一种培育追求卓越的品质文化的基础活动,它强调现场的作业规范化与细节,因此对产品的质量存在很大的影响。而推行6S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氛围。
可见,6S管理与ISO 9000都对产品质量存在影响。二者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仅仅推行6S管理有助于提升质量水平,但不一定能符合质量要求;仅仅推行ISO 9000又不一定能够满足质量水平的要求。只有ISO 9000与6S管理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6S管理与ISO 9000是相辅相成的,但在企业实际管理活动中,究竟是先推行6S管理,还是先推行ISO 9000呢?答案是必须首先推行6S管理,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6S管理是ISO 9000有效推行和日常维持的基础
6S管理是ISO 9000有效推行和日常维持的基础。通过6S管理的推行,注重现场细节的管理,将对ISO 9000的有效实施产生巨大作用。例如,ISO 9000规定要把良品和不良品区别开来,但却没有提供如何区分的方法,而6S管理的目视管理可以运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状态。

2.6S管理能提升人的品质
6S管理能够提升人的品质,使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这对严格遵守ISO 9000及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作用巨大。很多企业虽然实施了ISO 9000,但现场的员工并没有按照ISO 9000的要求去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没有把握ISO 9000的精髓,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员工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因此,必须将6S管理作为现场管理的基础。

6S管理与TQC

什么是TQC
TQC是英文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质量管理)的简写。全面质量管理并不等同于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全面质量管理是将组织的所有管理职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强调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强调全员的教育和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的全面的综合治理,它不仅仅强调各方面工作各自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强调各方面工作共同发挥作用时的协同效应。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以适用性为标准、以人为本的管理以及突出改进的动态性管理。

6S管理与TQC的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与其说是一种管理体系,不如说是一种管理文化。没有量化的思想、没有追求卓越的QC小组文化,是无法实现TQC的。所谓的“三全”(全面、全过程、全员)是TQC的核心。由于在“全面、全过程、全员”三方面做得好的国内企业并不多,所以大部分企业的TQC实际上流于形式。
6S管理可以说是“全面、全过程、全员”的基础工程。首先,6S管理强调全面实施、没有死角,就是一个水杯都要标识和定位;其次,6S管理强调定点、定容和定量,而定点、定容和定量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最后,6S管理强调全员参与,谁的职责谁承担。因此,6S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为TQC的推行带来巨大的帮助和支持。

6S管理与TPM

什么是TPM
TPM是全面生产性管理(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英文缩写,它是首先由日本人在1971年倡导的。它的狭义定义是:包括企业领导、生产现场工人以及办公室人员在内的全体人员参与的生产维修与保养体制。TPM的目的是达到设备的最高效益,它以小组活动为基础,涉及到设备全系统。
广义TPM是以建立健全追求生产系统效率化极限的企业体质为目标,从生产系统的整体出发,构筑能避免所有损耗(灾害、不良、故障等)发生的机制。在包括生产、开发、设计、销售及管理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通过公司上层到第一线员工的全员参与和重复的小集团活动,最终达成零损耗的目的。

6S管理与TPM的关系
真正意义的TPM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下属的电装公司。了解TPM的人都知道,TPM的第零个步骤就是6S管理。也就是说,企业要想推行TPM就必须首先有效地推行6S管理。TPM专家一致认为:如果6S管理中要求的细化都不能接受,那就不用考虑推行TPM了。6S管理中的细化、定点、定容、定量是推行TPM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必须将6S管理作为TPM的第零个步骤加以明确下来。

6S管理与JIT

什么是JIT

1.JIT生产方式的诞生
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又称精益生产,是在丰田汽车公司逐步扩大其生产规模、确立规模生产体制的过程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以丰田的大野耐一等人为代表的JIT生产方式的创造者一开始就意识到需要采取一种更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尽快提高竞争力的生产方式。
JIT生产方式作为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进行生产的方式,是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的。由于采用JIT的丰田公司的经营绩效与其他汽车制造企业的经营绩效逐渐拉开距离,JIT的优越性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2.JIT生产方式的含义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可以用现在已广为流传的一种理念来概括,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也就是JUST IN TIME一词本来所要表达的含义。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灾害、零停滞的较为完美的生产系统,并为此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6S管理与JIT的关系
精益生产体系构造中,可以看出精益生产的两个基础分别是意识变革和6S管理,两者缺一不可。所谓意识变革,是指对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提出质疑,寻找更加合理的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的发生。
精益生产有自己独特的意识、方法与技巧。例如,精益生产强调生产过程“一个流”,强调柔性生产,还强调一个人操作多个岗位等。但是,实现精益生产过程依靠的仍然是现场的全面改善,而现场的全面改善则是从6S管理开始的。精益生产中追求的“七个零”的目标都与6S有关。确切地说,没有6S管理,精益生产根本无法推行。

【案例】
广东某企业主要从事涂料和油漆的生产,共有员工800多人。这家公司采用从德国进口的很先进的反应釜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它不是流水线生产,订单不准确。为此,该公司参照JIT的精神和6S管理的要求,在生产部门范围内重点开展6S管理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推行6S管理之前,这家工厂的生产现场中堆积了很多中间产品,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空间。实际上,下一道工序一下子并不能完全加工这么多的中间产品。为此,这家工厂通过设置周转箱,下一道工序需要多少中间产品就生产多少。这样,整个生产现场就空旷了很多,避免了由于存储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质量问题。
同时,工厂的采购依照JIT生产的精神,对每一种原料设定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并运用6S的目视管理对库存进行管理:当库存低于最低库存时(红色标记),马上补充原料;当库存高于最高库存时(黄色标记),立刻停止进货。这样使得整个库存量下降了四分之一,节省了大量的生产资金。
工厂的销售部门不断与客户进行联络,尽量与客户确定订单。这样生产计划系统也能够局部实行JIT,使订单的精确性比以前提高了20%,中间产品库存减少20%。该公司通过推行6S管理和JIT管理,倡导员工的敬业精神,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都有所提高。目前,这家企业的6S与JIT管理仍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中。

6S管理与ERP

什么是ERP
所谓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 ),是指用信息技术对流程的改造,提高组织内部对各种资源的配置水平,达到最佳配置状态。采用ERP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需要明确的是ERP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ERP手段,达到提高流程效率的目的。另外,ERP强调对流程的改造,但没有明确的流程改造方法。

6S管理与ERP的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企业推行ERP的失败率高达70%。原因很简单:许多企业希望能够直接跨越6S、跨越精益生产,指望通过一套软件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IT软件是物化的状态,只是固化现有管理水平,真正提高管理水平还是要基础扎实。相反,大量数据输入费时费力,往往快速运算提高效率的好处被错误的数据带来的麻烦所抵消。
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几乎都是经历过6S管理、精益生产等来提高管理水平的,或者至少用了其中的许多思想与技法,使生产管理和现场管理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从而使ERP大大提高了效率与准确性。而国内许多企业连6S管理的分区、标识都没有进行,ERP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推进6S管理的现场管理是ERP有效实施的前提。

【案例】
有家企业实施ERP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明显。为此,企业的老板特意请来了现场管理专家进行诊断。专家到这家企业的生产现场转了一圈,发现庞大的库房里面竟然连通道线等区划线都没有,更不要提区分物品状态的标识了。结果,企业在用ERP系统查询库存的时候,只能知道原料A在库房里面,但是具体在库房的哪个位置却不清楚。实际上,一个成功实施ERP的企业,一定是现场制度实施非常好的企业。经过专家的建议,这家企业开始实施6S管理,将整个库房划分为若干个库,再将一个库细分为若干个仓位。这样,通过ERP系统查询时,就能将物品的位置精准地确定下来。
另一家企业在成功实施6S管理后,将6S管理的精髓总结为:为培养员工品质,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6S必须定位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享受到6S管理带来的巨大喜悦。此外,这家企业在6S管理的基础上,还提出了管理创新,即所谓的“五按五干五检”:
Æ五按:按程序、按线路、按标准、按时间、按操作指令
Æ五干: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按什么线路干、干到什么程度
Æ五检:由谁检查、什么时间检查、检查什么项目、检查标准是什么、检查结果谁来落实。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6 19:1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