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97|回复: 0

[饲料] 镇原积极探索养殖新模式推动草畜产业大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6 09: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场与小区结合片带与农户相连

  本报讯“今年,陈峰养鸡赚了6万元,李会荣养猪没到年底已进账17万元,就连73岁的老汉刘克勤养牛也净落2万元……”近些日子,镇原县中原乡武亭村村民们算起养殖户的效益账,又一次对一个个养殖能手刮目相看,“有了专业养殖小区,养殖就是不一样。”这是镇原县依托“规模养殖大场+专业养殖小区+优势产业片带”模式,推动全县草畜产业良性发展的一个实例。

  镇原县68%以上土地属山地,发展草畜产业前景广阔。为了把区域“劣势”变为产业“优势”,他们以构建草畜大县为目标,按照“南牛北羊全县草”的发展思路,建立规模养殖大场、专业养殖小区、优势产业片带,有效地推动了全县草畜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村上拿出几百亩地筹建养殖小区,到目前几个养殖大户已经在小区内建设了3座现代化的大型标准化养殖场。”武亭村村支书刘世辉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借助这些养殖大户的资金和经验,就会带动全村养殖业的大发展。”在武亭村等专业养殖小区的有力带动下,今年中原乡新建暖棚110多座,新增规模养殖户110多户,牛存栏8972头,猪存栏7308口,实现收入542万元,户均1956元。

  专业养殖小区悄然兴起,规模养殖大场也随势跟进。结合新农村建设,镇原县新建成城关镇原郑等500亩草片2处,上肖乡梧桐王山等100亩草片5处,发展10亩以上种草大户120户。开展了饲草料的加工转化利用,全县年加工草粉1.3万吨,青贮氨化饲料2.2万吨。同时,县上坚持项目扶持和群众创办两条腿走路,在巩固原有规模养殖场的基础上,财政扶持50万元,群众自筹130万元,新建了恒宇畜牧产业开发公司等9个畜牧规模养殖场。全国人大代表杨晓艳依托三岔镇与陕甘宁等省份毗邻优势,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植下,投资400万元,创建了占地30亩、年产羊绒100吨、产值达2500万元的泰兴畜牧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引领三岔及周边群众发展草畜产业。至目前,三岔镇先后种草3400亩,新建暖棚134座,新增规模养殖122户,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户254户,完成农业增加值840万元。新城乡粮管所下岗职工高天生,借助县上发展草畜产业的东风,在自己家乡新城乡西刘村办起了占地50亩的优质肉用种羊场,该项目于2007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批准,总投资420.17万元,预计年完成产值180万元,目前已经投入资金200万元开始建场。今年,镇原县还积极响应市上号召,采取“职工担保、政府贴息、农户贷款”的办法,积极扶持想养殖缺资金的农民发展草畜产业。新城乡董渠村农民曹天信说:“政府想的真周到,给我们送来了资金,使我们办成了多年来想办而没办成的事。这次政府给我贷了5000元,我又购进15只羊,今年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

  扩大种草、发展养畜是镇原县抗旱保收、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从大旱之年吸取教训,总结实践经验所得出的一条发展路子。今年,为了尽快在山区形成优势产业片带,县上坚持群众自备和政府采购供应相结合的办法,全力以赴抓草籽组织供应。县财政局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65万元资金,用于草籽补助,目前已组织收购下发草籽36吨,群众通过自选自备、余缺调剂等形式组织贮备草籽220吨,基本满足了生产需要。在干旱山区,引导群众树立把草当粮种的思想,严把选地关、草籽关、种植关,积极推广小秋带种苜蓿、复种禾草套种苜蓿、秋播小麦带种苜蓿等技术,力争北部山区人均拿出1亩粮田种草,前原地区人均粮田种草达到0.5亩。抓点示范、规模发展是镇原县发展草畜产业的新思路,为此该县在殷家城、方山等9个乡镇建立4000亩优质紫花苜蓿丰产示范带。示范片带按照任务到村户、责任到领导、技术指导到人员的办法,逐村逐户造册登记,建档立卡,目前全县规模种草面积达5万多亩。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6 12:2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