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89|回复: 1

维生素添加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8 13: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和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不是形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物质,它们主要以辅酶或崔化剂的形式参与体内的代谢活动。维生素存在于天然食物或饲料中,是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水分不同的营养物质,缺乏或利用不当,会出现特异的缺乏症。
    维生素添加剂是根据畜牧生产上的使用要求而制成的维生素化合物或混合物质,如维生素 B 1 的盐酸盐或硝酸盐;泛酸钙;维生素 K 的甲萘醌重亚硫酸钠等。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性维生素添加剂均加入了一定的辅助成分如吸附剂、稳定剂、抗氧化剂、流散剂、载体、稀释剂等,因此维生素添加剂的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一般不是 100% 。
一、维生素添加剂的一般作用
    1. 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改善饲料报酬  在现代化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动物的生产水平潜力明显提高,而健康状况更加脆弱。饲粮的营养全价性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动物生产水平和健康的限制因素。科学使用维生素添加剂,可提高饲料的营养全价性利用率,促进幼畜的生长发育,大幅度提高饲料报酬。例如,肉猪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后,增重率可提高 10%-15% ;肉鸡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饲养期可缩短 5-6d ,饲料报酬可提高 10%-15% 。幼畜缺乏维生素 A 后,生长发育受阻,消瘦、下痢,甚至死亡。缺乏维生素 D 的畜禽易发生佝偻病和软骨症,牙齿发育不全,生长停滞。缺乏维生素 B 1 、 泛酸、烟酸、维生素 B 6 、维生素 B 12 等均导致畜禽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停滞,幼畜尤为敏感。
    2. 提高种禽的繁殖性能 种畜缺乏维生素 A 后,受胎率下降,易发生难产、流产和怪胎等。缺乏维生素 E ,家畜生殖机能减退,公畜精子数量减少,睾丸退化,母畜不孕或流产。种母鸡缺乏维生素 E ,种蛋孵化期间易造成胚胎死亡;种蛋中含有足够的维生素可提高孵化率。母猪缺乏维生素 B2 、胆碱缺乏维生素 B 2 、 B 6 、 B 12 、烟酸及泛酸时,产蛋率及孵化率均降低。
    3. 增强抵抗应激能力 在率禽生理紧张、运输、冷或热应激、饲养密度过高等状况下,饲料中适当补加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有利于减轻各种应激对畜禽造成的不利影响。当发生螺旋体病、沙门低杆菌病和在感冒时,适当添加维生素 C 可改善畜禽体况,提高抗应激能力。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家禽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些时添加维生素 C 有较好的抗应激效果。维生素对维持家禽正常的免疫功能亦具有重要的作用,日粮中补充高于需要量 3-6 伴的维生素 E ,可提高畜禽体液免疫力和激发吞噬作用而提高抗病能力。
    4. 改善畜禽产品质量 日粮中缺乏维生素 D ,蛋鸡易产软壳蛋、薄壳蛋,降低蛋品的商品价值。肉类在贮藏过程中品质也受到维生素含量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增加日粮中维生素 E 含量可防止冷冻或新鲜肉脂肪的氧化,提高贮藏品质。日粮中维生素 E 含量在 40mg/kg 或更高时,对于畜禽胴体肉、脂味道有稳定作用。
二、脂溶性维生素添加剂
(一)维生素 A 添加剂
    1. 维生素 A 的理化特性 维生素 A 又称视黄醇或抗干眼醇,是一类具有相似结构和生物活性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醇。维生素 A 是视黄醇和 3- 脱氢视黄醇的统称,后者生理活性为前者的 40% 。维生素 A 一般指视黄醇,分子式为 C 20 H 30 O, 相对分子质量为 286.5 ;熔点 62-64℃ ;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324-325nm 处。维生素 A 在自然界中主要以脂肪酸脂的形式存在。
    胡萝卜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 A ,故称维生素 A 前体或维生素 A 原。重要的维生素 A 原有 α- 胡萝卜素、 β- 胡萝卜素、 γ- 胡萝卜素和隐黄质。其中 β 胡萝卜素的活性最高,如以 β- 胡萝卜素的生物活性为 100% , α- 胡萝卜素、 γ- 胡萝卜素和隐黄质则依次为 50% 、 28% 和 58% 。
    2. 维生素的计量单位 有国际单位( IU )和美国药典单位( USP ),还可用 1μg 视黄醇作为标准维生素 A 视黄醇当量。世界卫生组织指定 1IU = 0.344μg 维生素 A 乙酸酯。其他不同化学形式的维生素 A 的国际单位与活性成分重量间的换算关系是:
1IU = 0.300μg 结晶维生素 A (视黄醇)
1IU = 0.358μg 维生素 A 乙酸酯
1IU = 0.550μg 维生素 A 棕榈酸酯
    3. 维生素 A 的添加剂形式 有维生素 A 醇、维生素 A 乙酸酯和维生素 A 棕榈酸酯。其中,维生素 A 醇稳定性较差,饲料工业选用较少。常见的是维生素 A 乙酸酯和维生素 A 棕榈酸酯。
    (1)维生素 A 油 大多从鱼肝中提取,一般是加入抗氧化剂后制成微囊作添加剂,也称鱼肝油。其中含维生素 A850IU/g 和维生素 D651IU/g .
    ( 2 ) 维生素 A 乙酸酯 分子式为 C 22 H 32 O 2 ,相对分子质量为 328.5 ;它可由 β- 紫罗兰酮为原料化学合成的,外观为鲜黄色结晶粉末,熔点 57-60℃ ,易吸湿,遇热或酸性物质、见光或吸潮后易分解。
加入抗氧化剂和明胶制成微粒作为饲料添加剂,此微料为灰黄色至淡褐色颗粒,易吸潮,遇热和酸性气体或见光或吸潮后易分解。产品规格有 30 万 IU/g , 40 万 IU/g 和 50 万 IU/g 。
    ( 3 )维生素 A 棕榈酸酯 分子式为 C 36 H 60 O2 ,相对分子质量 524.9 ;外观为黄色油状或结晶固体,熔点 28-29℃ 。这两种酯都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三氯甲烷、丙酮和油脂中。维生素 A 酯的最大吸收光谱在异丙醇中为 326nm ,在环已烷中为 328nm 。
    经过预处理的维生素 A 酯, 在正常贮存条件下,如果是在维生素预混料中,每月损失 0.5%-1% ;发在维生素矿物质预混料中,每月损失 2%-5% ;在全价配合饲料(粉料或颗粒料)中,温度在 23.9-37.8℃ 时,第月损失 5%-10% 。两种酯化产品都要求存放于密封容器中,置避光、防湿的环境中。温度最好控制在 20℃ 以下,且温度变化不宜过大。此种条件下贮存的维生素 A 添加剂,一年内活性成分损失得很少。
    ( 4 ) β- 胡萝卜素 其分子式为 C40H56 ,相对分子质量为 536.9 ;外观呈棕色至深黄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和甘油,难溶于乙醇、脂肪和油中( 0.05%-0.08% ),微溶于乙醚、丙酮、三氯甲烷和苯;熔点为 176-182℃ ,具有特殊的吸收光谱,在环已溶液中最大吸收光谱约在 456-484nm 处;对光和氧敏感。
    1mgβ- 胡萝卜素结晶相当于 1667IU 的维生素 A 生物活性。饲料中多用 10% 的 β- 胡萝卜素预混剂,外观为红色至棕红色,流动性好的粉末。各种动物对 β- 胡萝卜素的吸收率及吸收后转化成维生素 A 的效率不同,以鸡最高,反刍动物次之,猪最低。而肉食动物不能利用胡萝卜素。也可作为着色剂。
     4. 维生素 A 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补充饲料维生素 A 的不足,发挥维生素 A 的营养功能。
    ( 1 )维持正常的视觉 维生素 A 是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视紫红质存在于人和动物视网膜内的杆状细胞中,是由视蛋白与视黄醛(维生素 A 醛)结合而成的一种感光物质。因此,如果血液中维生素 A 水平过低时,就不能合成足够的视紫红质,从而导致功能性夜盲症。
    ( 2 )保护上皮组织(皮肤和黏膜)的健全与完整 维生素 A 促进结缔组织中黏多糖的合成,从而促进黏膜和皮肤的发育与再生、维护生物膜 结构的完整。当维生素 A 不足时,黏多糖的合成受阻,引起上皮组织干燥和过度角质化,合使上皮组织易被细菌感染而产生一系列的继发病变,尤其是对眼、呼吸道、消化道、泌尿及生殖器官的影响最为明显。
    ( 3 )促进性激素的形成,提高繁殖力缺乏维生素 A 时,公畜睾丸及副睾退化,精液数量减少、稀薄,精子密度低,受胎率下降;母畜表现为发情不正常,难产、流产及胎盘难下等;新生仔畜体弱,出现怪胎、死胎,死亡率高等;对鸡的孵化、生长、产蛋等均有显著的不良影响。
    ( 4 )促进畜体生长,增进健康,调节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增加抗病力。家畜缺乏维生素 A 时,生长家畜的生长发育迟缓,脂肪沉积少,肌肉萎缩,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体重下降,导致生产力及对传染病、寄生虫病侵袭的抵抗力下降。
    ( 5 )维护骨骼的正常生长和修补  维生素 A 不足时会使骨骼厚度增加,影响骨骼组织的发育。
    ( 6 )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维生素 A 缺乏时,造成骨骼发育不良,压迫中枢神经,使生长家畜脊髓部分堵塞,导致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出现神经损伤与失调,如严重的共济失调及痉挛等。
    ( 7 )增强免疫细胸膜的稳定性、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动物机体免疫能力。
(二)维生素 D 的添加剂
    1. 维生素 D 的特性 维生素 D 又称钙(或骨)化醇,系类固醇的衍生物。自然界中维生素 D 以多种形式存在。在动物皮下的 7- 脱氢胆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 D 3 ,在酵母或植物细胞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 D 2 。
    ( 1 )维生素 D 2  又叫麦角固醇、麦角钙(骨)化固醇、钙化固醇,分子式为 C 28 H 44 O ,相对分子质量为 396.7 ;外观呈白色至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味;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中。在乙醇或乙烷溶液中,维生素 D 2 在 265nm 处有最大吸收,遇光、氧和酸迅速破坏,故应保存于避光容器内,以氮气填充。
    ( 2 )维生素 D 3   又称胆钙化固醇,与维生素 D 2 的结构相似,只是少了一个甲基和一个双键。分子式为 C 27 H 44 O ,相对分子质量为 384.7 ;从稀释的丙酮中可结晶成精制白色针状物,无臭味;易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中,但不溶于水。熔点 82-88℃ ,吸收光谱与维生素 D 2 相同,也会因光或氧气而变化,但维生素 D 3 比维生素 D 2 稳定。
    猪对维生素 D 2 和维生素 D 3 的利用率相同,而家禽以对维生素 D 2 的利用率仅是维生素 D 3 的 1/30 至 1/40 。因而对于家禽来说只能用维生素 D 3 。
    2. 维生素 D 的添加剂形式和产品规格
    ( 1 )维生素 D 2 和维生素在 D 3 的干燥粉剂 外观呈奶油色粉末,含量为 50 万 IU/g 或 20 万 IU/g 。
    ( 2 )维生素 D 3 微粒 是饲料工业中使用的主要维生素 D 3 添加剂,其原料为胆固醇。这种胆固醇可从羊毛脂中分离制得,然后经酯化、溴化再脱溴和水解即得 7- 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光照射得维生素 D 3 添加剂是以含量为 130 万 IU/g 以上的维生素 D 3 为原料,配以一定量的 BHT 及乙氧喹啉抗氧化剂,采用明胶和淀粉等辅料,经喷雾法制成的微粒。维生素 D 3 的产品规格有 50 万 IU/g 、 40 万 IU/g 和 30 万 IU/g 。
    ( 3 )维生素 A/D 微粒 是以维生素 A 乙酸酯原油与含量为 130 万 IU/g 以上的维生素 D 3 为原料,配以一定量的 BHT 及乙氧喹啉抗氧化剂一,采用明胶和淀粉等辅料,经喷雾法制成的微粒。每单位重量中维生素 A 乙酸酯与维生素 D 3 之比为 5 : 1 。
    维生素 D 的计量单位为国际单位或国际鸡单位( ICU ),与结晶维生素 D 3 的关系为:
    1IU 维生素 D = 1ICU 维生素 D = 1 美国药典单位( USP )维生素 D = 0.025μg 结晶维生素 D3 活性一。
    3. 维生素 D 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可补充日粮中维生素 D 的不足。维生素 D 被吸收后,在肝脏中转化为 25- 羟维生素 D 3 ,在甲状旁腺素的作用下, 25- 羟维生素 D 3 在肾脏中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 1 , 25- 二羟维生素 D 3 。
    1 , 25- 二羟维生素 D 3 在肾中及通过血循在肠、骨骼等组织中发挥其重要生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与甲状旁腺素一起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正常水平。第二,在肠细胞内可促进钙结合蛋白的形成。这种蛋白质可以主动转运钙通过肠黏膜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同时也可以促进肠细胞直接吸收钙和磷,使血液中钙、磷保持平衡,保证骨骼钙化过程正常进行,因此对于畜禽的骨骼生长和蛋壳形成非常重要。第三,作用于肾小管细胸,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酸盐的重吸收,减少钙从尿中的损失。
    维生素 D 缺乏直接影响家畜体内的钙磷代谢,可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如生长家畜(幼畜)出现佝偻症,成年家畜患骨质疏松症,致使钙和磷在骨中呈负平衡,骨的灰分含量下降。家禽则产软蛋,蛋壳变薄,甚至停产。
    维生素 D 的需要量与日粮中的钙、磷水平以及家畜的种类有关,当日粮中钙和磷的含量不足或二者比例不当时,维生素 D 的量增加。但是无论补充多少维生素 D 也不能补偿钙和磷的严重缺乏。
    维生素 D 可贮存在机体所有组织中,以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贮存量较大。当维生素 D 摄入量过多时,会引起中毒症状。表现为早期骨骼的钙化加速,后期则增大钙和磷自骨骼中的溶出量,使血钙、血磷的水平提高,骨骼变得疏松,容易变形,甚至畸形和断裂;致使血管、尿道和肾脏等多种组织钙化;如雏鸡每千克日粮中含有维生素 D 3 400 万 IU ;猪连续 30d 每天食入 25 万 IU 时,就会出现关节、心脏、肾脏、肺等内脏和其他软组织以及主动脉异常的钙盐沉积,最终由于是肾小管严重损伤,导致尿中毒死亡。
(三)维生素 E 添加剂
    1. 维生素 E 的理化特性 维生素 E 亦称生育酚。目前已知的至少有 8 种,它们是一组化学结构相似的酚类化合物,结构上的差别只在于甲基的数量和位置。其中有四种( αβγδ )较为重要,而以 α- 生育酚分布最广,效价最高,最具代表性。
    Α- 生育酚的分子式为 C 29 H 50 O2 ,相对分子质量为 430.7 ;外观为淡黄色黏稠油状液;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和植物油中;熔点 2.5-3.5℃ ,沸点 200-220℃ 。在乙醇溶液中吸收光谱最大在 292nm 处,最小在 255nm 处。在无氧环境中加热至 200℃ 仍极稳定,在 100℃ 以下可不受无机酸的影响,碱对它亦无破坏作用。但暴露于氧、紫外线、碱、铁盐和铅盐中即遭破坏。 Α- 生育酚还具有吸收氧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抗氧化特性,常用作抗氧化剂,用以防止脂肪、维生素 A 等氧化分解,但能被酸败的脂肪破坏。
    2. 维生素 E 的添加剂形式及规格 维生素 E 的主要商品形式有 D-α- 生育酚、 DL-α- 生育酚乙酸和 DL-α- 生育酚乙酸脂。饲料工业中应用的维生素 E 商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DL-α- 生育酚乙酸脂。饲料工业中应用的维生素 E 商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DL-α 生育酚乙酸酯油剂。一般采用三甲基氢醌与异植物醇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制得。为微绿黄色或黄色的黏稠液体,遇光色渐渐变深。本品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抗氧化剂。另一种为维生素 E 粉剂,是由 DL-α- 生育酚乙酸酯油剂加入适当的吸附剂制成,一般有效含量为 50% 。本品一般呈白色或浅黄色粉末,易吸潮,在饲料工业中常用。
维生素 E 的活性单位仍以国际单位表示。其关系如下:
1mgDL-α- 生育酚乙酸酯= 1IU 维生素 E ;
1mgDL-α- 生育酚= 1.10IU 维生素 E ;
1mgD-α- 生育酚= 1.49IU 维生素 E ;
1mgD-α- 生育酚乙酸酯= 1.36IU 维生素 E 。
    维生素 E 添加剂的活性也常以百分数表示,如市售添加剂的维生素 E 含量为 50% 。
    我国已制订饲料添加剂维生素 E 粉国家标准( GB7293-87 )和饲料添加剂维生素 E (原料)国家标准( GB9454-88 )。
    3. 维生素 E 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各种动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需要维生素 E ,它生理作用广泛。维生素 E 添加剂可满足动物对维生素 E 的需要,实现维生素 E 的营养功能。
    ( 1 )作为一种细胸内抗氧化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有毒的脂类过氧化物的生成,使不饱和脂肪酸稳定,防止细胞内和细胞膜上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破坏,从而保护了细胞膜的完整,延长细胞的寿命。在胃肠或体组织中,维生素 E 的抗氧化作用可防止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A 等脂溶性维生素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中间产物被氧化破坏。另外,维生素 E 还可保护巯基不被氧化,以保持某些酶的活性。
    ( 2 )刺激垂体前叶,促进分泌性激素,调节性腺的发育和提高生殖机能。
    ( 3 )促进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产生。
    ( 4 )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肌酸的代谢,提高糖和蛋白质的利用率。
    ( 5 )促进辅酶 Q 和免疫蛋白的生成,提高抗病能力。
   ( 6 )在细胞代谢中发挥解毒作用,如对黄曲霉毒素、亚硝基化合物和多氯联二苯的解毒作用,还具有抗癌作用。
    ( 7 )维生素 E 以辅酶形式在体内递氢系统中作为氢的供体。
    ( 8 )维护骨骼肌和心肌的正常功能,防止肝坏死和肌肉退化。
(四)维生素 K 的添加剂
    1. 维生素 K 的特性 维生素 K 是一类甲萘醌衍生物的总称。主要化学结构式为 2- 甲基 -1 , 4- 萘醌,又叫甲(基)萘醌,每一个化合物的侧链名不相同,共分两大类:一类是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提纯获得的,即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 K 1 和来自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维生素 K 2 。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包括亚硫酸萘醌和甲萘醌,统称为维生素 K 3 ;以及乙酰甲萘醌――维生素 K 4 。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 K 1 、维生素 K 2 和维生素 K 3 。维生素 K 1 为黄色黏稠状物;维生素 K 2 则是淡黄色晶体。二者对热稳定,但易受碱、光破坏。对胃肠黏膜刺激性较大。维生素 K 3 外观为白色或灰黄褐色结晶粉末,无臭,遇光易分解,易吸潮。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苯;常温下稳定,遇光易分解;对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性。维生素 K 3 的活性约比维生素 K2 高 3.3 倍。
    饲料添加剂中常用的是维生素 K3 ,专指甲萘醌或由亚硫酸氢钠和甲萘醌反应而生成的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MSB )。
    2. 维生素 K 的添加剂形式
    ( 1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MSB )即维生素 K 3 ,其分子式为 C 11 H 8 O 2 .NaHSO 3 .3H 2 O, 相对分子质量为 330.29 。有两种规格,一种含活性成分 94% ,末加稳定剂,故稳定性较差。另一种 MSB 用明胶微囊包被,稳定性好,含活性成分 25% 或 50% 。
    ( 2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复合物( MSBC )是甲萘醌和 MSB 的复合物。规定含甲奈醌 30% 以上,是一种晶粉状维生素 K 3 添加剂,可溶于水,水溶液 PH 为 4.5-7 。加工过程中已加入稳定剂, 50℃ 以下对活性无影响。
    ( 3 )亚硫酸嘧啶甲萘醌( MPB )是近年来维生素 K 3 添加剂的新产品。呈结晶性粉末,系亚硫酸甲萘醌和二甲嘧啶酚的复合体。含活性成分 50% ,稳定性优于 MSBC ,但有一定毒性,应限量使用。
    4 种维生素 K 添加剂活性关系: 1mg 维生素 K 3 (甲萘醌)= 2mgMSB (亚硫酸甲萘醌复合物)= 4.3mgMPB (亚硫酸嘧啶甲萘醌)。
    3. 维生素 K 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维生素 K 是一种与血液凝固有关系的维生素,具有促进凝血酶原合成的作用。凝血酶原是是凝血酶的前身。凝血酶原在肝脏中合成时需要维生素 K 参与。虽然维生素 K 本身并不是凝血酶原的组成成分,但它参与凝血酶原以及与血液凝固有关的基他因子的合在。从而加速凝血,维持正常的凝血时间。此外,维生素 K 还具有利尿、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动物体内维生素合成与代谢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维生素 K 吸收所需要的胆盐不能进入消化道;日粮中的脂肪水平低,长期饲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等药物,都将影响胃肠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 K 。此外,饲料中的维生素 K 抑制因子(双羟香豆素、磺胺喹沙啉、丙酮苄羟香豆素等)、饲料霉变(放线菌 D )及鸡的球虫、毛细线虫或其他寄生虫病等因素均可妨碍维生素 K 的代谢和合成,影响维生素 K 的利用,使得畜禽出现维生素 K 缺乏症。
    维生素 K 不足将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出血不止,即便是轻微的创伤或挫伤也可能引起血管破裂。出现皮下出血以及肌肉、脑、胃肠道、腹腔、泌尿生殖系统等器官或组织的出血或尿血、贫血甚至死亡。
    维生素 K 添加剂可以为动物提供维生素 K ,满足动物对维生素 K 的需要,防治维生素 K 缺乏症。
三、水溶性维生素添加剂
(一)维生素 B1 添加剂
    1. 维生素 B1 的理化特性 维生素 B1 又称硫胺素,抗神经炎素。它由一个吡啶分子和一个噻唑分子通过一个亚甲基连接而成,主要以盐的形式被利用。一种是盐酸硫胺素,另一种是单硝酸硫胺素。盐酸胺素的分子式为 C 12 H 17 ON 4 CIS.HCL ,相对分子质量为 337.3 ;外观呈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三氯甲烷、丙酮和苯等有机溶剂;熔点 245℃ ,在黑暗干燥条件下和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活。单硝酸硫胺素的分子式为 C 12 H 17 O 4 N 5 S ,相对分子质量为 327.4 ,外观呈白色结晶或微黄色晶体粉末;微溶于乙醇和三氯甲烷;熔点 190-200℃ ,吸湿性较小,稳定性较好。
    2. 商品形式 用于饲料工业的维生素 B 1 添加剂主要有两种:一是盐酸硫胺。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得,以丙烯腈为起始原料,经过缩醛物、乙酰嘧啶、硫代硫胺,转化成盐酸硫胺。该产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微弱的臭味,无苦味。稳定性比盐酸硫胺好,但水溶性比盐酸硫胺差。在较热的天气中盐酸硫胺损失较大。我国已制定出饲料添加剂维生素 B 1 (盐酸硫胺素)和维生素 B 1 (硝酸硫胺)的国家标准( GB7295-87 和 GB7296-87 )。
    盐酸硫胺和硝酸硫胺折算成硫胺的系数分别是 0.892 和 0.811 。
    维生素 B 1 添加剂的活性成分含量常以百分数表示,大多数产品的活性成分含量达到 96% 。畜禽日粮中以每千克饲料中含有多少毫克( mg )表示。
    3. 维生素 B 1 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维生素 B 1 添加剂添加到日粮中可满足动物对维生素 B 1 的需要。维生素 B 1 的主要功能包括:
    ( 1 )硫胺素在动物体内以焦磷酸硫胺素( TPP )形式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中 α- 酮酸氧化脱羧酶系的辅酶,参与酮酸、 α- 酮戊二酸的脱羧反应。因此,维生素 B 1 与糖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可维持糖的正常代谢,提供神经组织所需的能量,加强神经和心血管的紧张度,防止神经组织萎缩退化,维持神经组织和心肌的正常功能。
    ( 2 )维持胆碱酯酶的正常活性,使乙酰胆碱的分解保持适当的速度,从对胃肠道的蠕动起保护作用,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添加维生素 B 1 添加剂可预防多发性神经炎、共济运动失调、抽搐、麻痹、头向后仰、生长受阻、采食量下降、腹泻、胃及肠辟出血、水肿和繁殖性能下降等维生素 B 1 缺乏症。
(二)维生素 B 2 添加剂
    1. 维生素 B 2 的理化特性 维生素 B 2 是一种含有核糖和异咯嗪的黄色物质,故又称核黄素。分子式为 C17H20O6N4 ,相对分子质量为 376.4 ;外观呈橙黄色针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微臭,味微苦,溶于水和乙醇,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或遇光时易变质,不溶于乙醚、丙酮和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中;熔点约为 280℃ 。耐热,储存在的环境中较稳定,在 35℃ 的条件下储存二年基本上无损失,宜在干燥、避光的环境储存,同时避免与还原剂、稀有金属等接触。
    在生物体内,维生素 B 2 以黄素单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形式存在。
    2. 商品形式 维生素 B 2 的商品形式为核黄素及其酯类,为黄色至橙色的结晶性粉末。该产品一般用生物发酵法或化学合成法制得。生物发酵法多采用醋酸梭状芽孢杆菌和假丝状酵母等菌种。化学合成法由 3 , 4- 二甲基苯胺与 D- 核糖来合成。维生素 B2 添加剂常用的食品核黄素 96% 、 55% 、 50% 等的制剂。
    我国已制订饲料添加剂维生素 B 2 (核黄素)的国家标准( GB7297-87 )。 3. 维生素 B 2 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维生素 B 2 是动物体内各种黄酶辅基的组成成分。在组织中以 FMN 和 FAD 的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和脂肪的代谢,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传递氢原子的作用。维生素 B 2 具有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沉积、促进畜禽正常生长发育的作用,亦具有保护皮肤、毛囊黏膜及皮脂腺的功能。核黄素是各种动物生长和组织修复所必需的。此外,核黄素还具有强化肝脏功能,调节肾上腺素分泌、防止毒物侵袭的功能,并影响视力。在冷应激时或饲喂高能量低蛋白饲粮的畜禽,对维生素 B 2 的需求量增高。
    日粮中补充维生素 B 2 可防治鸡的蜷爪麻痹症、口角眼睑皮炎以及 B 2 缺乏引起的生长受阻等症状。
(三)泛酸添加剂
    1. 泛酸的理化特性 泛酸即维生素 B 3 ,因为它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所以又称之为遍多酸。它是 α , γ- 二羟 -β , β- 二甲基丁酸与 β- 丙氨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一种有机酸。泛酸的分子式为 C 9 H 17 O 5 N, 相对分子质量为 219.2 ;为淡黄色黏稠的油状物,易溶于水和乙醇中;吸湿性极强,不稳定,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易受热被破坏,在中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极为稳定。泛酸具有旋光性,只有右旋( D- )异构体具有维生素 B3 的活性,消旋型( DL- )泛酸(盐)活性为右旋的 50%.
    2. 泛酸的添加剂形式 游离的泛酸是不稳定的,吸温性极强,所以在实际中常用其钙盐。 DL- 泛酸主要是以 γ- 丁内酯和 β- 羟基丙酸钙为原料制得的 L- 泛酸再经消旋而得。
    D- 泛酸钙为白色粉末,无臭,味苦,易溶于水,分子式为 C 18 H 32 CAN 2 O 10 ,熔点为 159-160℃ 。其分子式为 C5H14NCIO ,相对分子质量为 139.63. 此外还有 D- 泛酸钠、 D- 泛酸钾、 D- 泛酸添加剂的活性成分是泛酸,含量以百分数表示。有 98% 、 66% 和 55% 几种。 LmgD- 泛酸钙活性与 0.92mg 泛酸相当; L mgDL- 泛酸钙活性则仅相当于 0.45mg  泛酸。
    泛酸钙若单独贮放,其稳定性好,但不耐酸、碱,也不耐高温。若在 PH≥8 或 PH<5 的环境条件下损失加快。在 35℃ 条件下储存 2 年,损失高达 70% ,在多维预混料中,与烟酸是配伍禁忌,切勿直接接触,同时要注意防潮。
    3. 泛酸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泛酸是辅酶 A 的辅基,因此泛酸是通过辅酶 A 的作用发挥其生理功能的。辅酶 A 是机体酰化作用的辅酶,在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泛酸与皮肤和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毛发的色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免疫效应)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它还具有提高肾上腺皮质机能的功效。所以泛酸的生理功能非常广泛。泛酸的缺乏可使机体的许多器官和组织受损,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包括生长、繁殖、皮肤、毛发、胃肠神经系统等诸多方面。
(四)胆碱添加剂
    1. 胆碱的理化特性 又称维生素 B4 ,是 β- 羟乙基 - 三甲胺羟化物,以三甲胺与氯乙醇为原料化学合成。胆碱分子式为 C 5 H 15 O 2 N ,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2 ;外观为无色粉末,在空气中极易吸水潮解;易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丙酮、三氯甲烷,不溶于石油醚和苯,具强碱性,与酸反应生成稳定的白色结晶盐。
    2. 胆碱的添加剂形式 胆碱的商品形式主要为氯化胆碱,是胆碱与盐酸反应得到的白色结晶,其分子式为 C 5 H 14 CINO ,相对分子质量为 139.6 。易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乙醚和苯。有液态和粉料固态两种形式。
    液态氯化胆碱添加剂的有效成分为 70% ,为无色透明的黏稠液体,稍具有特异的臭味,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固态粉粒的氯化胆碱添加剂的有效成分为 50% 或 60% ,是以 70% 氯化胆碱水溶液为原料加入脱脂米糠、玉米芯粉、稻壳粉、麸皮、无水硅酸等赋形剂而制成,也具有特殊的臭味,吸湿性很强。
    氯化胆碱本身稳定,末开封的氯化胆碱至少可储存 2 年以上。在氯化胆碱的使用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胆碱对其他维生素有极强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在有金属元素存在时,对维生素 A 、维生素 D 、维生素 K 的破坏较快。因而维生素添加剂产品的设计中,最好不要将胆碱加入 1% 的预混料中,一般是的氯化胆碱单独制成预混剂,直接加入到全价饲料中去,减少胆碱与其他维生素的接触机会。
    3. 胆碱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胆碱与其他 B 族维生素的差别在于 胆碱在代谢过程中不作崔化剂。严格说胆碱对大鼠和其他哺乳动物不是维生素,若体内供给足够的甲基,这些动物自身能合成胆碱来满足其需要。但对雏鸡来说,胆碱却起着维生素的作用。
    胆碱在体内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防止脂肪肝。胆碱作为卵磷脂的成分在脂肪代谢过程中可促进脂肪酸的运输,提高肝脏利用脂肪酸的能力,从而防止脂肪在肝中过多的积累。第二,胆碱是构成乙酰胆碱的主要成分,在神经递质的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胆碱是机体内甲基的供体, 3 个不稳定的甲基可与其他物质生成化合物,如与同型半胱氨酸生成蛋氨酸,还可与其他物质合成肾上腺素等激素。在动物体内可利用蛋氨酸和丝氨酸合成胆碱。胆碱与蛋氨酸、甜菜碱有协同作用。蛋氨酸有 1 个甲基,甜菜大有 3 个甲基,在动物体内的甲基移换反应中蛋氨酸和甜菜碱只具有部分的代替胆碱提供甲基的作用。
    日粮中添加胆碱添加剂,保证胆碱的足量供给,可预防胫骨短粗症、脂肪肝的发生;同时起到维护神经功能的正常,提供活性甲基,节约蛋氨酸的作用。
(五)维生素 B5 添加剂
    1. 维生素 B5 的理化特性 维生素 B 5 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尼克酸分子式为 C 6 H 5 O 2 N ,相对分子质量为 123.1 ,为无色针状结晶,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丙酮和乙醚;不为酸、碱、光、氧或热破坏。化学合成方法有多种,目前大量生产则是采用乙醛、硝酸及氨为原料的合成法。
    尼克酰胺分子式为 C 6 H 6 ON 2 ,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1 ;为无色针状结晶,味苦;易溶于水、乙醇和甘油,微溶于乙醚和三氯甲烷;在强酸或强碱中加热时,烟酸胺水解生成烟酸。
    2. 维生素 B 5 的添加剂形式 维生素 B 5 的商品形式为烟酸和烟酸胺两种。烟酸一般采用化学合成制得,生产原料对氨酸酚和甘油在硫酸和对硝基酚存下环合成 6- 羟基喹啉,以硝酸氧化,再加热脱羧制成。该产品为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酸,较稳定 ,但不能与泛酸直接接触,它们之间很容易发生反应,影响其活性。一般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市售商品的有效含量为 98%-99.5% 。
    饲料工业中使用烟酰胺是由烟酸与氨作用后,通过苯乙烯型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再经过氨饱和过滤制得,含量在 98% 左右。该产品 为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我国已制订饲料添加剂烟酸和烟酰国家标准( CB7300-87 和 GB7301-87 )。
    3. 维生素 B 5 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烟酸在体内转化烟酰胺之后,与核糖、磷酸、腺嘌呤一起组成脱氢酶的辅酶:辅酶 Ⅰ ( NDA )和辅酶 Ⅱ ( NADP )。这两种辅酶在细胞呼吸的酶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有关。辅酶 Ⅰ 和辅酶 Ⅱ 参与葡萄糖的无氧和有氧氧化、甘油的合成与分解、脂肪酸的氧化合成、甾类化合物(类固醇)的合成、氨基酸的降解与合成、视紫红质的合成等重要代谢过程。
    日粮中添加维生素 B 5 添加剂可预防因维生素 B 5 缺乏引起的糙皮病、皮肤生痂、黑舌病、脚和皮肤鳞状皮炎、关节肿大、胃和小肠黏膜充血、结肠和育肠坏死状肠炎以及孵化率降低等症状。
(六)维生素 B 6 添加剂
    1. 维生素 B 6 的理化特性 维生素 B 6 包括在三种吡啶衍生物,即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三者的分子式分别为 C 8 H 11 O 3 N 、 C 8 H 9 O 2 N 和  C 8 H 11 ON 2 。它们在生物体内可相互转化且都具有维生素 B 6 活性。外观呈白色结晶;味酸苦;对热和酸相当稳定;易氧化;易被碱和紫外光所破坏;易溶于水。
    2. 维生素 B 6 的添加剂形式  饲料工业中一般使用盐酸吡哆醇,由丙氨酸经酯化、甲基化、环合而得。分子式为 C 8 H 11 O 3 N.HCL ,相对分子质量为 205.64 ;外观为白色至微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三氯甲烷和乙醚对热敏感,遇光和紫外线照射易分解。维生素 B 6 稳定性好,宜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3. 维生素 B 6 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维生素 B 6 在动物体内经磷酸化作用,转变为相应的具有活性形式的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其主要功能如下。每一、转氨基作用。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作为转氨酶的辅酶起着氨基的递体功能,这对于非必需氨基酸的形成是重要的。第二,脱羧作用。维生素 B 6 是一些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参与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第三,转硫作用,是半胱氨基脱硫酶的辅酶。由此可见,维生素 B 6 在氨基酸的代谢中起主要作用。若缺乏将引起氨基酸紊乱、阴碍蛋白质合成和减少蛋白质沉积。
    日粮中补充维生素 B6 可预防因其缺乏引起的氨基酸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受阻、被毛粗糙、皮炎、生长迟缓、神经中枢及末梢病变、肝脏等器官的损伤等症状。
(七)叶酸添加剂
    1. 叶酸的理化特性 叶酸又称维生素 B 11 ,化学名称为蝶酸谷氨酸,由蝶酸和 L- 谷氨酸结合而成,蝶酸又包括 2- 氨基 -4 羟基 -6 甲基蝶呤啶和氨基酸苯甲酸两部分。叶酸分子式为 C 19 H 19 O 6 N 7 ,相对分子质量为 441.4 ;外观为黄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稀碱,稀酸;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中,对空气和热均稳定,酸、碱、氧化剂与还原剂对叶酸均有破坏作用。
    叶酸本身不具生物活性一,需要在体内进行加氢还原后生成 5 , 6 , 7 , 8- 四氢叶酸( THFA )才具生理活性。
    2. 叶酸的添加剂形式 叶酸是将 2 , 4 , 5- 三氨基 -6 羟基嘧啶和 α , β- 二溴丙醛拉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在醋酸与醋酸钠缓冲液中反应得到粗品后,经精制而成的。纯的叶酸为黄色或橙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对空气和温度非常稳定,但对光照尤其是紫外线、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等则不稳定。叶酸产品有效成分在 98% 以上。但因具有黏性,也要进行预处理,如加入稀释剂降低浓度,以克服其黏性而有利于预混料的加工。叶酸添加剂商品活性成分含量仅有 3% 或 4% 。
    3. 叶酸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四氢叶酸是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传递一碳基团如甲酰、亚胺甲酰、亚甲基或甲基的辅酶。四氢叶酸参与的一碳基团反应主要包括丝氨酸和甘氨酸相互转化、苯丙氨酸形成的酪氨酸、丝氨酸形成谷氨氨酸、半胱氨酸形成蛋氨酸、乙醇胺合成胆碱、组氨酸降解以及嘌呤、嘧啶的合成。另外,四氢叶酸与维生素
    B 12 和维生素 C 共同参与红血球和血红蛋白的生成,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保护肝脏并具解毒作用等。日粮添加叶酸添加剂对改母猪的繁殖性能及家禽的种蛋孵化率具有显著效果。
(八)生物素添加剂
    1. 生物素的理化特性 生物素又称维生素 H ,是一种含硫元素的环状化合物。大约有 8 种同分异构体。基中只有右旋异构体( D- 生物素)具有生物学活性。分子式是 C 10 H 16 O 3 N 2 S ,相对分子质量 244.3 ;长针状结晶粉末,溶于稀碱溶液中,微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脂肪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对空气、光线和热相对稳定,但能被紫外线、强酸、强碱、氧化剂和甲醛等破坏。
    2. 生物素和添加剂形式 生物素的商品形式为 D- 生物素。生物素的分子式为 C 10 H 16 N 2 O 3 S ,熔点为 228-232℃ ,纯品干燥后含生物素 98% 以,商品可含有相当于标示量的 90%-120% 。
    饲料添加剂所用剂型常为淀粉、脱脂米糠等稀释的末状产品,含生物素一般为 1% (标签上标有 H-1 )或 2% (标签上标有 H-2 )。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无臭无味。原包装保存期至少 1 年以上,置阴凉干燥处即可,一旦开封应尽快用完。
    3. 生物素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在动物体内,生物素以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第一,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生物素是中间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羧化酶的辅酶。生物素酶催化羧化和脱羧反应,这些反应与细胞内 CO 2 的定位或固定有关。第二,参与蛋白质代谢。生物素在蛋白质合成、氨基酸的脱氨基、嘌呤合成以及亮氨酸和色氨酸的分解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第三,参与脂类代谢。生物素直接参与体内长链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日粮中添加生物素可防治生物素缺乏症。雏鸡缺乏生物素是,生长减缓,食欲不振,生长速度下降;鸡的脚、胫和趾、嘴和眼周围皮肤炎症,角化,开裂出血,生在硬壳性结痂;种蛋孵化率降低。猪缺乏症包括生长缓慢,厌食,被毛粗糙,脂溢性皮炎,脱毛,角化,皮肤干燥结痂,蹄裂、腹泻,口腔黏膜发炎,后肢痉挛等。
(九)维生素 B 12 添加剂
    1. 维生素 B 12 的理化特性 维生素 B 12 因其分子中含有氰和大约 4.5% 的钴,又称作氰钴胺素或钴胺素,是惟一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维生素 B 12 结构复杂。分子式为 C 63 H 88 O 14 N 14 PCo ,相对分子质量为 1355.4 ;呈深红色结晶粉末,具有吸湿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不溶于丙酮、乙醚、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中。
    2. 维生素 B 12 的添加剂形式 主要商品形式有氰钴胺、羟基钴胺(水合钴胺)等。主要通过发酵法生产,用 Flavobacteriumdevorans 作为菌种,加钴和磷的培养基发酵,经过过滤、吸附,反复提取而制得。另外,在生产链霉素时,从灰色链丝菌的发酵液废液中,也可提取得到维生素 B12 。外观为红褐色细粉,作为饲料添加剂有 1% 、 2% 和 0.1% 等剂型。
    3. 维生素 B 12 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维生素 B 12 在动物体内主要功能是:第一,在甲基的合成和代谢中与叶酸协同起辅酶作用,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如丝氨酸和甘氨酸的互变,由半胱氨酸形成甲硫氨酸、从乙醇胺形成胆碱。第二,是甲基丙二酰辅 A 异构酶的辅酶,在糖和丙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第三,参与髓磷脂的合成,在维护神经组织中起重要作用。第四。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控制恶性贫血病。
    日粮缺乏维生素 B 12 时,雏鸡生长缓慢或停滞、贫血、脂肪肝、死亡率高;种鸡的种蛋孵化率下降;猪出现的食欲减退,消瘦,神经极为敏感,轻度至中等程度小细胞性贫血。
(十)维生素 C 的添加剂
    1. 维生素 C 的理化特性 又称抗坏血酸。自然界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是 L- 抗坏血酸,分子式为 C 6 H 8 O 6 ,相对分子质量为 176.1 ;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有酸味,易溶于水。称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中。具有强还原性,遇空气、热、光、碱性物质、痕量铜和铁可加快其氧化。抗坏血酸钙的分子式为 C 12 H 14 CaO 2 .H 2 O, 为白色至黄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水。维生素 C 多采用合成或发酵法生产,主要是以葡萄糖为原料,经山梨酸发酵转化成 L- 抗坏血酸。
    2. 维生素 C 添加剂的商品形式 维生素 C 的商品形式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坑坏血酸钙以及包被抗坏血酸。有 100% 的结晶, 50% 的脂质包被产品以及 97.5% 的乙其纤维包被产品等产品形式。其中包被的产品比末包被的结晶稳定性高 4 倍多。由于维生素 C 的稳定性差,目前饲料工业中使用的产品一般为稳定型维生素 C 。主要产品有:
    ( 1 )抗坏血酸聚酸盐 美国科学家 Paulseib 将维生素 C 和磷酸盐结合起来制得了 L- 抗坏血酸 -2- 聚磷酸盐( Aspp )。这种化合物在加工储存过程中不被破坏,而动物食入后又能消化,分解为维生素 C 和磷酸盐。 Aspp 的抗氧化性比一般形态的维生素 C 大 20-1300 倍。在 25℃ 或 40℃ 下,颗粒料中 Aspp 的稳定性比非磷酸化维生素 C 高数十倍。
    ( 2 )抗坏血酸单磷酸盐  包括抗坏血酸磷酸镁( AMP-Mg )、抗坏血酸单磷酸钠( AMP-Na )和抗坏血酸磷酸钙( AMP-Ca )、三种化合物在较热和潮湿的环境中非常稳定,且易被动物吸收利用。
    ( 3 )抗坏血酸硫酸盐 这类产品主要有抗坏血酸硫钾和抗血酸硫酸镁等。抗坏血酸硫酸钾(商品名称为 Astos )比普通维生素 C 的稳定性强,且饲用效果好。
    ( 4 )乙基纤维包被维生素 C 20 世纪 80 年代就有乙基纤维包被维生素 C 产品,这种产品的维生素 C 稳定性比普通维生 C 稳定性有所提高,但仍不太理想,脂肪包被维生素 C 产品的脂肪层有助于隔绝水分以防止其中维生素 C 被氧化。当水产动物食入该物质后,脂肪层就被脂肪酶分解,其中的维生素 C 就释放出来而被水产动物吸收。在饲料常规的膨化和制粒过程中,脂肪包被维生素 C 产品中维生素 C 损失率低于 20% 。
    3. 维生素 C 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 1 )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 C 是一种活性很强的还原剂,在体内它处于可以氧化型和还原型的动态平衡中。因此,维生素 C 既可作为供氢体,又可作为递氢体,在物质代谢中发挥作用。第一,保护巯基(一 SH )。在体内,许多含巯基有酶需要有自由的还原型 -SH 基才能发挥其崔化活性。而维生素 C 能使这些酶分子中的巯基保持还原状态,从而使这些酶具有催化活性;维生素 C 在谷胱甘肽还原酶催化下,可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而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与重金属离子(铅)和砷化物、苯以及细菌毒素等结合排出体外,从而保护了含巯基酶的 -SH 基而具有解毒作用。第二、使不饱和脂肪酸不易被氧化,或使脂肪过氧化物还原,消除其对组织细胞的破坏作用。第三,促进造血作用。使难以吸收的 Fe 3 + ,还原成易于吸收的 Fe 2 + ,促进肠道内铁的吸收,也有利于铁在体内储存和血红蛋白的形成。维生素 C 在红细胞中可直接还原高铁血红蛋白。可促进叶酸转变 为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
    ( 2 )参与体内的羟基化作用 维生素 C 是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酶的辅酶,有助于开成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而胶原蛋白中含有较多的羟脯氨酸,所以维生素 C 可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促进胶原组织如骨、结缔组织、软骨、牙质和皮肤等细胞间质的形成;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维生素 C 还与胆固醇代谢有关。维生素 C 有助于胆固醇的环状部分羟化后使侧链分解成胆酸,使胆固醇以胆酸的形式从肠道排出。此外,维生素 C 可促进儿茶酚胺类和 5- 羟色胺的合成。
    ( 3 )其他功能 维生素 C 可改善病理状况,提高心肌功能,减轻维生素 A 、维生素 E 、维生素 B 1 、维生素 B 2 及泛酸等不足所引起的缺乏症。维生素 C 还能使机体增强抗病力和防御机能,增强抗应激作用。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13: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免费进行到底!!!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1 22:1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