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9日讯(记者 陈浩杰) 只需通过一枚小“耳环”,进入市场的猪肉和牛肉等就可实现从“农场到市场”的全程追溯。记者今天从畜牧部门获悉,作为我省和本市的试点,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在莱西市全部完成。养殖的猪、牛、羊等牲畜通过佩戴新型耳标,可获得全国通用的“身份证”。“耳标就像是一种挂在牲畜耳朵上的耳环,每个耳环都拥有全国统一的编号,起到身份证的作用。”市畜牧兽医局的丁济元站长介绍说,给牲畜佩戴的耳标是一个二维码动物标识,记录着每头牲畜从出生到进入流通环节的所有信息,包括出生日期、产地、注射过的疫苗及用过什么药等。而且耳标对牲畜实行家族式管理,通过一个耳标,这头牲畜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等也都能准确查询。
丁济元说,牲畜经过检验检疫进入流通环节后的监管是最头疼的,而牲畜戴上耳标后就不一样了,每个耳标都有一个唯一的号码相对应,并在农业部的中央数据库生成,即使带有耳标的猪、牛、羊跑遍全国,也都在监控范围之内。更主要的是,牲畜进入屠宰场后,耳标的号码也会反映在检验检疫证明上,发生疫情或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到病源地。
据介绍,莱西市是全省、全市开展动物标识及疾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目前可追溯体系网络建设已全部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场和试点村的新型二维码动物标识的佩戴和有关饲养、防疫信息的录入、上传工作正有序开展,现已佩戴新型动物标识31.2万套,上传信息1000余条。下一步,为牲畜佩带“耳环”将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