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84|回复: 1

中国奶牛业与日本奶牛业之比较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9 10: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奶牛业与日本奶牛业之比较分析

    一、中国奶牛业发展速度比较
    (一)中国奶牛数量快速增长,日本奶牛数量逐渐减少
    到2002年底中国奶牛数量为687.3万头,比日本的奶牛数量多517.6万头。同期,日本的奶牛头数由1980年的209.1万头,减少到2001年的172.6万头。
    (二)中国牛奶产量高速增加,日本牛奶产量保持相对稳定
    中国的牛奶产量由1980年的114.1万t增加为2001年的1 025.5万t,比日本的牛奶产量多194.4万t。日本的牛奶产量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在820万-840万t之间。
    二、中日奶牛生产水平比较
    (一)中国奶牛个体产奶量比日本低60%左右
    2001年中国存栏奶牛头均产奶量为1811kg/头,仅是日本的37.62%。榨乳奶牛单产中国也仅为3300kg/头,日本为7500kg/头,每头榨乳奶牛单产比日本少生产4200kg牛奶。即中国2.5头奶牛的产奶量等于日本1头奶牛的产奶量。
    (二)中国农户奶牛饲养规模小
    中国奶牛饲养以小规模生产、分散的农户饲养为主,户均饲养规模为3-5头,饲养奶牛数量在20头以上的规模经营比重不到1/4。而日本农户饲养奶牛的平均规模为53.6头,73.4%的农户饲养规模在20头以上。
    三、中日奶牛生产技术水平比较
    (一)中国奶牛良种比例低,日本都是高产奶牛品种
    日本奶牛品种约99%是黑白花奶牛,还有1%是其它4个品种。
    在中国的奶牛品种中,饲养的主要品种是荷斯坦奶牛及其杂交改良牛,在566.2万头存栏奶牛中,良种奶牛只有150万头左右,仅占26.49%。
    (二)中国的挤奶方式大部分还采用手工挤奶
    (三)生产技术
    在奶类生产的技术方面,日本领先中国若干年,有的农户能够自己进行胚胎移植。
    中国奶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已得到全面普及。
    在原料奶生产的组织上,仍以松散的龙头收购、农户饲养方式为主,有些地方采用了契约合同方式,连接产加双方。
    (四)最新进展——日本利用奶牛生产和牛F1
    近年来,日本人工授精(AI)法得到和牛F1(和牛×Holstein),即和牛精液输到奶牛受胎而得到售价昂贵的犊牛F1。和牛F1犊牛价比荷斯坦犊牛价格高,其主要在于与荷斯坦牛相比,和牛肉质好、产肉量多、好吃味香、出栏日龄减少,并且高级部位(均产A级肉)的产肉率高,其肉市场价昂贵。因此,被用作抵制进口牛肉的竞争措施来生产和牛F1,来满足日本市场需求。
    四、中日奶牛生产成本与收益比较
    (一)成本收益率
    日本1头榨乳牛1年的生产费用平均为63.68万日元(折人民币45217元),粗收益70.33万日元(折人民币49933元),纯收益23.17万日元(折人民币16452元),成本的收益率在35.44%。
    中国奶牛的成本收益计算与日本基本相似,但是没有不同饲养规模的数据。2000年1头榨乳牛1年的生产费用平均为7981.96元(人民币,下同),纯收益2325.64元,成本的纯收益率为26.34%,比日本的成本收益率低9.1个百分点。
    (二)劳动力成本
    对于1头榨乳牛所花费的劳动时间,日本平均为116.83h,规模越大所花费的劳动时间越少,由10头的259.02h逐步减少到80头以上的75.82h。中国劳动时间71.5个工作日(折572h),比日本的要多花费455.17h,是日本的3.9倍。
    日本劳动力成本为19.30万日元,占全部生产成本的29.33%。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为715元,占生产成本的8.96%。
    (三)物质费用成本
    日本奶牛的生产成本中物质费用为45.00万日元,占全部生产成本的70.67%。物质费用中饲料成本为26.68万日元,占物质成本的59.27%。
    中国奶牛的生产成本中物质费用为7266.96元,占生产成本的91.04%,比日本的高20.37个百分点。在物质费用中饲料成本占70%左右,比日本高10个百分点。
    五、中日乳品加工比较
    2001年,在日本841.68万t牛奶中,有59%的原奶被制成液态奶出售,其余的41%的牛奶被加工成乳制品,如奶酪、黄油、脱脂奶、冰淇淋和酸奶等。日本有840家奶类加工企业,其中生产能力小于62t的有400家,生产能力62-310t的有105家,生产能力310-620t的有56家,生产能力620-1240t的有67家,生产能力大于1240t的有138家。
    中国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液态奶包括饮用鲜奶、酸奶和其它花色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是全脂和脱脂奶粉,而黄油、干酪和炼乳等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消费量的制约,产量很少。2000年全国液体奶和奶粉等固态奶制品产量分别达到1082万t和82.9万t,比1999年增长34%和14%,其中液态奶产量比5年前增长近2倍。
    目前中国乳品企业大大小小约有1 500家左右,但其中95%均属于中小企业。2000年在中国乳品加工企业1500余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有359家,上亿元的12家。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企业,其液体奶的市场份额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2%,奶粉销量约占全国奶粉总产量的33%。
    六、中日政府扶持政策比较
    (一)日本政府扶持政策
    日本奶牛业政策由3个基本纲要组成,即用于生产奶制品的鲜奶价格补贴、按等分级定价和通过县牛奶销售部门实现的税收(收益)和进口限额。另外,由生产合作社完成的强制性奶供应管理方案用于控制牛奶的供应。
    1.用于生产奶制品的维持价格。1961年日本采取了一个间接与美国价格维持方案相似的维持系统。政府建立与美国的信贷公司购买价格相似的指导价。日本家畜业促进委员会在市场价格低于90%的指导价时,购买计划内奶制品。1979年以后,因财政紧张,该委员会不再购买,而是提供财政帮助来防止过剩的产品流入市场。相反,当市场价格提高到104%指导价以上时,该委员会就将贮存的产品返销给市场。日本依据市场的需求、奶供应情况为基础,先计算奶制品稳定指导价,再推导出稳定的标准价。在这个方案建立不久,稳定的标准价就被认为对农民太低了,没有反映出奶牛场的生产成本。生产厂家付给农民的稳定的标准价和农民奶牛场成本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这样,日本政府不得不补偿这种差别以鼓励日本奶牛业的发展。1966年稳定的标准价被划成两种价格:生产厂家付给农民的标准购买价和农民得到的保护价。为了管理牛奶供应和奶业成本,日本实行销售定额系统,政府付给定额之内的保护价和标准购买价之间的缺口。从1966年以来,亏额补助法一直在实施。
    2.牛奶销售机购和分级价格。日本牛奶销售有3个典型的特征:(1)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强制垄断的价格差别;(2)液体奶和加工的奶制品两个市场充分分开;(3)农民得到的是一个混合价格。政府指定一个合作社从事牛奶的供应,即县内销售委员会参与。这个委员会有实质性的专营权力。日本液体奶的价格,由每一个销售委员会与生产厂家谈判而定。日本大约40%的奶产于北海道,全部加工奶品款项定额的80%以上拨给北海道。
    3.输入限额。日本为保持市场稳定,亏额补贴法律保证家畜促进委员会对进口几种奶产品成为专营权力机构。在农林水产省的同意下,当市场价高于稳定指导价时,法律允许进口指定的奶产品。但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以投标的价格售出。进口价与投标价差,由该委员会掌握。
    4.供给管理项目。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出现了牛奶长期过剩的问题。政府从1979年采用了限额来减少亏损补贴花费。生产合作社自己制定定额方案,超量受罚。农场主都将超出量自行转化成奶制品来避免受罚。这样就没有受罚情况出现。此外,必要时,日本实施奶牛收买政策,给补助等措施。
    (二)中国政府的扶持政策
    由于奶牛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政府在管理方面,过去没有专门针对奶牛业的政策。从2002年开始重视奶牛业的发展,在农业部发布《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中专门制定了“牛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确定了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北牛奶优势区、华北牛奶优势区等3个优势区。为配合该规划的实施,同年农业部又发布了“牛奶质量安全推进计划(2003-2007年)”,提出到2007年质量安全目标应达到以下几点:(1)无公害牛奶达100%;(2)良种奶牛头数提高到占总奶牛头数的60%;(3)牛奶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基地)达85个;(4)牛奶市场抽查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5%以上。
    七、启示与建议
    (一)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奶牛单产水平
    1.应用国内外的先进实用技术。
    2.要向奶农普及高产奶牛的饲养技术,提高奶农的饲养管理水平。目前中国农户养殖奶牛存在两个主要的技术缺陷:(1)防疫消毒卫生意识淡薄。不少养奶牛户认为牛抗病力强,不注意加强防疫、消毒,结果往往导致奶牛发病死亡,造成损失。(2)初配年龄体重不达标准。奶牛初配年龄应为18-20个月,体重350-400kg,以便使奶牛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但有些养殖户在犊牛出生未足18月龄就开始配种,还有的养殖户不注重育成期饲养管理,18月龄时体重只有250-300kg。
    3.改良奶牛品种,不断提高优质奶牛的比重。
    (二)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调节市场奶价,保证奶业的正常发展;其次,控制进口,不让进口冲击了国内的奶业;第三,改进统计和信息服务。政府应及时有效地为农户、企业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各自需要的数据,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和进出口数量与国际市场行情,以利于各方面有计划地安排牛奶的生产。

                                                                                                               农业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10-29 11: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一下日本!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1 08:0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