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种饲料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种类和数量虽有所不同,但最主要的成分都具备。这些成分是: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及维生素等。为了便于了解各营养成分的性质,图解如下:
一、水 分
水分是各种畜禽生命活动中绝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畜禽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维持血液循环和调节体温等生理作用,都是靠动物体内水分参与才能进行。各种饲料因种类,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含水量不同,而且差异很大。青绿多汁饲料新鲜状态时一般含水分60%-95%,粗饲料15%-20%,粮谷饲料10%-15%。在饲养畜禽时,要根据喂给饲料含水量的多少,决定补给适当的饮水。
二、粗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动物肌肉、皮、毛、血液和组织的主要成分。细胞中的原生质、酶、激素、抗体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对保持生命、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等均有特殊作用。它不能用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来代替。粗蛋白质包括真蛋白质(纯蛋白质)和氨化物(即非蛋白态的含氮化合物)两类。真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复杂化合物,是畜禽必需的营养物质。一些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缺乏时,将会引起畜禽生长停滞,畜体虚弱。由于饲料种类不同,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结合状态也不同,其营养价值也有差别。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是由氮、碳、氢、氧、硫、磷等元素组成,但氮素是蛋白质最主要和特有成分,一般含量为15%-17%。蛋白质还可以作为热能来源,当日粮中缺乏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时,一部分蛋白质则在体内分解,以供应热能。分解产物多以尿素形式排出,损失热能较多,所以在搭配日粮时,应注意不要用过多的蛋白质饲料。
三、粗脂肪
粗脂肪中的中性脂肪(真脂肪)、磷脂、植物色素类、固醇类和挥发油等可用乙醚浸出,所以这些物质又称为乙醚浸出物。脂肪在谷物籽实和青、粗饲料中含量较少,约在6%以下,而在豆科籽实中含量较高,约18%以上。脂肪在家畜体内分解后和碳水化合物一样,主要供给热能。单位重量产生的热能,相当于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家畜虽然能利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合成脂肪,但需要由饲料中供给一定的数量,否则饲料消化率降低,影响生长。各类营养成分的热量系数如表1所示。
四、粗纤维
粗纤维是由纯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多缩戊糖、 聚乙糖)和其他树脂类物质的结合物,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 重要物质;特别是秸秆饲料中含量较多,可达40%左右。 粗纤维在特定酶的作用下才能被分解为低糖(如葡萄糖)被 畜体利用。粗纤维可以增加饲料体积,在消化道中起填充容 积作用,并能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泄,促进代谢机 能的加强。各类饲料的粗纤维含量不同,在秸秆饲料中高达 30%-45%,禾本科植物籽实中粗纤维含量较低,除燕麦外 一般在5%以内,糠麸类饲料约10%。动物性饲料不含粗纤 维。反刍家畜如牛、羊粗纤维消化能力较强,非反刍家畜如 猪,禽消化能力较弱。马、骡、驴由于具有特别发达的盲 肠,消化粗纤维的能力介于两者之间。
五、无氮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是指饲料中可溶性糖和淀粉,一般饲料中含量较高,特别是粮谷饲料。无氮浸出物主要是供给畜体热能,剩余部分转化为脂肪,贮存于体内。另一部分转化为糖元(也称肝糖),贮存于肝脏和肌肉中。糖元可被分解为葡萄糖,最后燃烧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热能以维持体温和工作之用。
无氮浸出物中的糖是自然界一大类有机物质,是家畜的主要能源。它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其中氢和氧的比例为2:1。糖可分为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麦芽糖,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六、矿物质(粗灰分)
调料经燃烧后所残余的灰分即粗灰分。饲料中的粗灰分主要有钙、磷、钠、氯、镁、铁、硫、碘、锰、铜、钴、锌等。饲料中粗灰分含量一般为1%-5%,但秸秆和树叶中的粗灰分可高达15%左右。矿物质是构成畜体骨骼、组织、器官的重要物质,特别是磷和钙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家畜日粮中如果缺乏矿物质,或钙、磷比例不适当,就会使仔畜发生软骨症甚至瘫痪。在畜禽饲料中,食盐是不可缺少的矿物质饲料,家畜胃液中的盐酸是由食盐生成的,能调节胃内的酸碱度(pH),促进消化酶的活性,对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都有重要作用。
七、维生素
维生素在饲料日粮中的含量为20万至2亿分之一,它是保证家畜正常新陈代谢的一种活性物质,使畜体正常生活。如果饲料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就会使牲畜新陈代谢紊乱,引起各种维生素缺乏症。常用的维生素,根据其溶解性质,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B1、B2、B6、B12,)、C、尼克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等。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