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50|回复: 2

黄埔一期最后一个学生----抗日名将孙元良在台去世 曾命令800壮士死守上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0 21: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北京610电 台湾媒体10日消息:在抗日战争“八一三”淞沪会战中誓死抵抗,并命令“八百壮士”继续抗敌的抗日名将孙元良,525在台过世,享年103岁。遗体9日火化,骨灰暂厝林口。其家属10日在报纸刊登启事宣布,将依孙元良遗愿,未来选择适当时机迁葬南京。   孙元良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在他过世前,是硕果仅存仍然在世的黄埔一期校友,孙元良之子就是著名的电影明星秦汉。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时,孙元良担任国民党第八师二五九旅旅长,是国民党军队少数在抗战爆发前即与日军作战的部队。抗日战争爆发时,孙元良担任国民党第八十八师师长,坚守上海闸北阵地长达一个半月,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迷梦。   在淞沪会战告一段落后,孙元良又下令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的官兵,固守“四行仓库”阵地,掩护部队后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百壮士”。孙元良在回忆录中透露,当时是他亲手将“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交给谢晋元的。      孙元良将军简介      学 籍: 黄埔军校一期   党 派: 中国国民党   籍 贯: 四川省成都   军 衔: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生 卒: 1904- 2007   军 职: 国民革命军第13兵团司令官   孙元良将军:黄埔一期最后一个学生   本文来源:新华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0 21: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元良(1904—2007),原籍绍兴杨家垅(今齐贤镇),出生于成都市。   抗日将领。2007年5月25日在台湾去世。遗体已在2007年6月9日火化,根据其遗愿,骨灰暂放林口,等待适当时机再安葬南京。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华阳县。早年在私塾就学。   1922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1928年改名中央大学附中、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附中,1952年改为南师附中)。   1924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连长、营长,后任第一团团长,参加东征北伐。   1926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兵科。不久辍学回国,任第一师野炮营营长、陆军第二师七团团长、警卫军第一师一旅旅长等职。   1932年,任第二五九旅旅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战役,在庙行镇击退日军,此役被当时国际间评为“国军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以此役获宝鼎勋章,擢升为第八十八师师长。   1937年8月,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率兵坚守闸北阵地七十六日,以四行仓库为据点驻守抗战。此战后获云麾勋章,升任第七十二军军长。   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驻守城南雨花台一带。此战后被撤职查办,投监拘押四十二天。   1939年1月,以民生航运公司职员身份,取道香港游历考察英、法、德、意等欧洲诸国。回国后重返军界,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二十九军军长。   1944年,率部将日军赶出距重庆一百余公里的贵州独山,收复南丹等地,使日军退出贵州;解陪都之危,获青天白日勋章。   1946年,先后任首都南京附近常镇地区警备司令、重庆警备司令。内战爆发后,任第十六兵团总司令。   1949年,到台湾。   著有《亿万光年中的一瞬》(回忆录)、《世界军事史》。   父亲孙廷荣,曾任清廷知县。叔父孙震,曾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五绥靖区司令官等职。子孙仲祥,又名秦汉,台湾电影明星。
发表于 2007-6-11 16: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抗日英雄致敬!!!!:4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13:1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