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37|回复: 4

湖南省斑点叉尾鮰养殖状况及疾病通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7 16: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aoyuyong 于 2010-5-12 16:25 编辑

湖南省斑点叉尾鮰养殖状况及疾病通报



一、养殖状况
    在湖南所养殖的特种鱼中,养殖量最大的一个品种当属斑点叉尾鮰。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沅陵、安化、吉首、郴洲等地的山塘、水库,养殖方式以网箱养殖为主。池塘套养和精养都不多,在全省各地只有零星的分布。其中,在沅陵五强溪水库,预计今年大概有2700吨的成鱼产量,安化柘溪水库有2000吨,吉首有1200吨,郴洲有1000吨,这些大片区的总量在6900吨左右。加上常德、湘潭等地一些零散的养殖,估计整个湖南省06年的斑点叉尾鮰总产量在7500吨左右。

斑点叉尾鮰养殖业在湖南的发展速度可以用特别迅速来形容。在沅陵、安化、吉首、郴洲,养殖量都在去年的基础上至少增长了一倍以上。其中在安化柘溪水库,05年只有500吨左右的成鱼产量,而06年的产量估计在2000吨左右,是05年的4倍。许多养殖户倾尽全部家产,把身家性命都搭进去了,一旦发生严重病情或意外事件,就可能倾家荡产。今年7月份在郴洲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就造成了许多养殖户血本无归。而在今年3、4月份的安化、6、7月份的吉首所发生的病情,都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在这几个主养斑点叉尾鮰的片区中,属沅陵的养殖状况最好。不仅仅因为在湖南省他的产量最高,更重要的是沅陵政府出面组织协调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发展,以政府+公司+农户的方式组织,较好的维持了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养殖次序。而且成立了专门的鱼病防治办公室,配备有专业的鱼病防治专家和实验室,并聘请国内多名专门从事斑点叉尾鮰养殖和鱼病防治的专家进行指导、培训 。到目前为止,沅陵库区斑点叉尾鮰鱼种的成活率在90%以上,是湖南省养殖成活率最高的。

湖南斑点叉尾鮰成鱼以加工出口为主,部分销往四川、重庆,只有少量内销。目前加工厂向养殖户收购的价在5.1-5.3元/斤,比去年的价格低0.3-0.5元/斤。虽然收购价格有所下降,但其养殖利润依然可观,每斤鱼的利润在1元左右。因此,养殖户的养殖热情很高,明年的养殖形势依然看好,养殖总量有望突破一万吨大关,甚至有冲击一万五千吨的可能。

二、疾病通报

从06年三月中旬到7月份,在湖南省的网箱斑点叉尾鮰养殖中几次暴发疾病,下面对这几次暴发性疾病的情况作一些简单的通报:

病例一:腐皮病;病原:暂不祥

从3月中旬开始,持续到4月上中旬,安化、沅陵、吉首、郴洲的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都出现病情,其中安化库区的病情最严重,死亡率最高,达到30%以上。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状群聚于网箱的边角,症状主要包括:腐皮、烂鳍、烂尾、烂嘴、腹水等。

治疗方案:外用生石灰每箱1-2千克,化浆后整箱泼洒,每天上午泼洒一次,连续泼洒3-5天,目的是为了减少水体和网箱附着物上的细菌浓度,降低鱼体之间的传染几率。内服用用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每吨鱼每天用15-20克,同时可以添加适量Vc或鱼用多维,增加鱼体的免疫能力。对于吃食较差的鱼可以同时添加适量大蒜素,对促进斑点叉尾鮰的食欲有显著的效果。内服药连用5-7天可将病情控制住。

病例二:小瓜虫病;病原:小瓜虫

4月中下旬,安化库区有三位养殖户的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了出现小瓜虫病。小瓜虫病和孢子虫病的病症相似,都是在鱼体表出现细小的白点。简易区分它们的要点在于,附着在鱼体表的小瓜虫是可以用手指甲壳刮下来的,而孢子虫不能被刮下来。
治疗方案:首先,每立方米水体用40克生姜和20克干辣椒,先把生姜和干辣椒搅碎,再煮沸半个小时后,连渣一起备用。将网箱内的苗种聚集到网箱的一侧,然后用不透水材料将苗种和网箱包裹起来,再将准备好的药液倒入网兜内浸泡鱼种半个小时。有增氧设备的可以将浸泡时间延长。连续浸泡2-3天,一个星期后检查,所有发病网箱的小瓜虫病均已治愈。有实验证明,10厘米的鮰鱼苗在100-200ppm的生姜、辣椒水中浸泡1-2个小时,不会对鱼苗造成致命伤害。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适当加大用药量,效果会更好。

病例三:淋巴囊肿病;病原:疱疹病毒

6月上旬开始,沅陵、安化、吉首等库区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体表陆续出现白色小点,病鱼游动缓慢,吃食下降,有浅黄色的腹水产生,此病一般与其它细菌性疾病并发。鱼体表的白色小点形成之前类似于红色血泡,血泡破裂后形成皮肤溃疡状白色小点。该病在前两年也有发生,但当时被疑为由单孢子虫导致。淋巴囊肿病的发病率有高有底,与鱼体质密切相关。特别是长时间超量投喂饲料的鱼,免疫能力相对低下,发病率较高。

此病暂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主要还是在于预防,发病不严重的鱼可以自行痊愈。但由于与其它细菌性疾病并发,所以必须针对细菌性疾病进行治疗。外用药物可以用碘制剂进行浸泡。内服药物,预防可以用三黄粉拌饲料投喂,治疗可以用盐酸土霉素或氟苯尼考,加适量维生素。特别要注意降低投饵量,清除网衣上的青苔,改善网箱的通透性。

病例四:肠套叠病(下图示);病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6月中旬,在淋巴囊肿病后紧接着爆发了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病,其中吉首的发病率最高,死亡量大。病鱼的眼观病变主要表现为体表(特别是腹部和下颌)充血、出血和褪色斑,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有淡黄色或带血的腹水,胃肠道粘膜充血、出血,肠道发生套叠,甚至肠脱,肠腔内充满淡黄色或含血的粘液。该病发病突然,传染快,死亡率高,各种年龄的斑点叉尾鮰都可发病,以体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腹水、肠炎和肠套叠为病变特征

治疗方案:对于已发病的鱼,首先要把投饵量减下来。半斤到一斤的鱼投喂量不超过1%。外用药物可以使用生石灰泼洒或二氧化氯挂袋。该病菌对一般的药物耐药性比较强,但对氟苯尼考敏感。每吨鱼每天用氟苯尼考15-2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5-7天,可以控制病情。考虑到网箱斑点叉尾鮰养殖中投饵过多,鱼的肝脏负荷过重,此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护肝保肝的药物,以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







针对往年和今年斑点叉尾鮰的发病情况,在接下来的9、10、11月份比较容易发生的疫情有肝胆综合症、肠套叠病和淋巴囊肿病。希望广大养殖户积极的作好预防措施,不要盲目增加投饵量,适当的使用一些保肝护肝的药物以及中成药进行预防,天气突变和降温时及时降低投饵量,保证下半年鱼病多发时段安全的度过。

湖南海大生物饲料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部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nihaozhanghu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4-27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

实践且实际的东西,写得非常好,学习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4-27 21: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07年斑点叉尾鮰养殖风险相当高,除了病害之外,迅速增长的产量对市场的承受力也是一个考验。苏北地区号称要新增10万亩的养殖面积。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4: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行情很是一般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5 10: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杯具,引进比较失败的品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7 17: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