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92|回复: 7

中国饲料大战略的技术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3 10: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中国饲料大安全战略中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我国饲料工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饲料总产量107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8,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二位Q,今后饲料工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大原料、大安全、大企业、大市场四大战略为指导,树立牢固的饲料安全即食品安全的观念,实行从饲料配方到养殖产品上市全面安全溯源管理,对饲料与饲料添加剂全程监控。
  1 现代分析检测技术
  11 蓖麻毒素的检测技术
  2003年沧州市发生重大蓖麻粕中毒事件,数月间400多万只蛋鸡产蛋率从95%下降到20%,养殖户损失近千万元,究其原因是饲喂了一种所谓的脱毒蓖麻粕(蓖麻碱等毒素实际含量较高)。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必须建立准确的毒素测定方法和相应的市场准人标准,其中,蓖麻碱含量的测定是评价脱毒蓖麻粕是否能进入饲料原料市场的关键指标之一。

  对蓖麻粕原料,通过建立HPLC法、ELISA法和真核细胞培养法分别对蓖麻碱、蓖麻毒素和蓖麻毒素活性进行检测,可以作为蓖麻粕能否进入市场的必备条件之一;对浓缩或配合饲料,建立了以蓖麻碱为生物标识物的监控检测方法,使用LC-MS技术,可判断饲料中是否添加使用了蓖麻粕;通过LC-MS检测技术对动物尿液的检测,还可检测出动物是否饲用了含有蓖麻粕的饲料。
  12 饲料中B—兴奋剂等413种违禁药物的分类同步检测确证技术
  p—兴奋剂一直是今年国内外违禁药物的监查重点,而且继盐酸克伦特罗后市场上又出现了多种新的药物变种,如西马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等。硝基呋喃类药物有致癌作用,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东南亚国 家出口的水产和肉鸡药物残留超标被拒后,引起各界的广泛注意。为了确保饲料和食品安全,有效打击滥用违禁药物的不法行为,必须建立经济可行,能定性、定量并最好能同时准确检测几种同类违禁药品的技术和方法。

  13 有机砷制剂的检测技术
  作为国家批准使用的动物饲料添加剂,有机砷制剂洛克沙胂和阿散酸等在畜牧业中广泛使用。砷制剂极易被人和动物吸收,大部分以甲基砷酸和二甲基次砷酸等甲基化产物迅速排出体外,在动物产品中残留较少。但畜禽日粮中长期大量使用砷制剂会对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有机砷制剂在环境中的降解以及在生物链中传递问题,已成了国际上新的研究热点。过去对砷的分析通常只考虑砷的总量,而不同形态砷的毒性和生理作用差别很大,原国家标准GBT13079-1999方法只是对总砷的检测,致使饲料中的无机砷含量是否超标无法判断,因此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饲料中不同形态的砷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固相萃取技术可实现对饲料中洛克沙胂的检测。通过优化饲料中洛克沙胂的提取、净化和色谱分离条件,得到了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回收率高的检测方法,能直接测定饲料中洛克沙胂的含量。采用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实现了对饲料中阿散酸的直接检测。与AOAC方法相比,改进了对阿散酸检测的专属性和精度,提高了检测效率,有较高的稳定性。这为有机砷制剂在动物饲料中使用的监督管理,在动物排泄物中的残留及其在环境中的蓄积、转移、转化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14 防范疯牛病饲料例行监测
  疯牛病的病原是朊蛋白,主要传播途径是牛采食了带有疯牛病和绵羊痒病病原的饲料。今后有关疯牛病检测技术的研究应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动物朊蛋白抗体特异性抗原位点的识别与筛选,这关系到检测的敏感性和可靠性,而多株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是研究疯牛病检测试剂盒的最重要的保障;二是以动物外周器官朊病毒表达模式为基础,对动物外周淋巴组织和可采集的外周神经组织进行系统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优活体检测的组织部位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15 利用基因芯片实现快速药残检测
  基因芯片是指将许多特定的寡核苷酸片段或基因片段作为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待测的标记样品的基因按碱基配对原理进行杂交,再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检测系统等对芯片进行扫描,并配以计算机系统对每一探针上的荧光信号作出比较和检测,从而迅速得出所要的信息。

  目前我国用于兽药残留检测的基因芯片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可检测的兽药种类相对较少,但已初步实现了多残留检测,显示出基因芯片的并行性和高通量性,且基因芯片容易实现集成化和自动化,在兽药残留的自动化检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基因芯片用于抗生素残留检测具有可同时检测多种药物、准确性高、前处理简单、速度快等优点,将会实现对无抗发酵饲料生产、生猪饲养以及屠宰、加工、销售,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和追溯。
  针对我国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借鉴英国的最新研究,可考虑将残留代谢组学、营养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动物源耐药病原菌流行病学及动物源食品安全相关的环境生态学等研究作为我国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上的优先发展领域。
  2 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效价评定规范
  21 高铜的使用安全研究
  在过去几十年中,高铜和高锌被广泛应用于养猪生产中,对有效控制仔猪腹泻和促进仔猪生长,提高养殖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高铜高锌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畜产品金属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蛋氨酸铜和碱式氯化铜的生物学效价高于硫酸铜。减少饲料中铜的添加量和缩短铜在日粮中使用的时间是减少铜排泄的最直接的手段,而使用蛋氨酸铜和碱式氯化铜替代硫酸铜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排放并节约铜源。

  22 抗草甘膦大豆转基因PCR检测及其饲用安全研究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除草剂外源epsps基因导人到大豆基因组中的新型转基因品种,因获得对除草剂草甘膦的抗性,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转基因作物,其加工产品转基因豆粕主要应用于饲料业。对转基因产品从试验研究开始到产品的商品化都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及安全审查程序。
  利用定性PCR检测技术检出RR抗草甘膦大豆()及饲料产品中的外源基因,最低检测极限达到01%重量比或peDNA模板水平。用双链DNASYBRGreenI结合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测定出大豆标准品及大豆模拟样品中的转基因大豆含量。建立的PCR方法适用于RR大豆或饲料中转基因成分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试验证实,常规与RR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具有相近的营养学组成,对断奶仔猪和生长猪的营养生物学效价具有实质等同性。饲喂高水平RR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的大鼠生长、生理机能正常,组织器官未发生明显的病理学变化特征;肌肉组织中没有检出外源DNA的沉积。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证实RR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具有饲用价值和安全性。
  3 新型高效微生物发酵技术对饲料安全的作用
  31 高效呼吸膜固态发酵核心技术在抗生素问题中的作用
  近二十多年来,人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放在了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和推广上,然而,至今仍没有哪种添加剂可以长期有效的完全替代抗生素的使用。

  高效呼吸膜固态发酵生产无抗生素饲料饲养技术,以各种轻工业副产物或杂粕作为发酵底物,采用独创的微生物呼吸膜和先包装后发酵的移动式微生物厌氧固态发酵工艺,低成本规模化生产高活性的有益微生物(主要有乳酸杆菌、酵母菌、屎肠球菌和芽孢杆菌)复合培养物。原料不需要经过消毒可以直接接种发酵,每克成品发酵料中乳酸菌的活菌数可以达到10亿个。在我国现有的生猪饲养条件下,在配合饲料中添加15—25%的发酵培养物就可以完全替代抗生素,在基本不增加饲养成本的条件下实现生猪从15 ke至出栏的无抗生素饲养,猪肉品质达到欧盟安全肉要求。该技术的关键创新点在于发明了一种能使微生物有益菌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其高活性的生长代谢的生命呼吸装置(呼吸膜),它可以使活菌(主要是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在自然的条件下能够长期保持其高活性。巧妙地解决了微生物固态发酵的散热、厌氧控制,以及包装、储运、稳定性等难题。
  32 高效呼吸膜固态发酵技术降解部分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
  当饲料生产中使用含有各种天然有害成分(如蓖麻碱、棉酚等)的原料时,加工调制不当或动物摄食过量,不仅对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不利,甚至还会影响到人的健康。

  由于我国蛋白质资源非常缺乏,杂粕资源相对丰富但利用率较低,因此在畜牧业生产中,人们通过各种方法生产脱毒棉粕、脱毒蓖麻粕等,替代部分豆粕,提高在畜禽日粮中的使用量。而通过高效呼吸膜固态发酵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棉粕和蓖麻粕等所含毒素,在常温下储存发酵2个月,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率可达70—80%,甚至更多。在发酵浓缩料中添加45%蓖麻粕和15%棉粕,无论在仔猪还是生长肥育猪上均未发现有负面影响。
  33 高效呼吸膜固态发酵技术有通过抑菌作用阻断饲料途径传播病原菌的潜在可能
  生产发酵饲料的原料绝大多数都带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其中以霉菌、细菌为主要微生物。考虑到生产的便利和实际的生产成本,原料基本都是不经过消毒灭菌处理的。因此,存在通过饲料途径发生病原菌传染疾病的潜在危险。

  高效呼吸膜固态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大量试验证明在发酵过程中霉菌(需氧菌)都能很容易地被杀灭。但是在饲料原料中广泛存在的大肠杆菌和有些原料中存在的沙门氏菌却能在厌氧或兼性厌氧条件下生存。该技术是将毕赤酵母菌、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作为菌种,毕赤酵母菌能快速消耗氧气,并且能耐受很强的酸性环境,当毕赤酵母菌很快消耗完氧气以后,产生了少量的酒精和乳酸,同时物料的pH值也下降到56以下,从而为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随着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数量不断增加,物料的pH值继续下降,竞争性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生长繁殖,同时氧气被大量消耗掉,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膜排出封口袋,造成严格的厌氧环境,又可有效抑制或杀灭大量霉菌,保障了生猪消化道的微生物平衡,并阻断饲料途径病原菌的传染。
  34 高效呼吸膜固态发酵技术在饲料数量安全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蛋白质饲料缺口近3000万吨(以豆粕计),能量饲料的供应极度脆弱,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大局。而同时,我国主要的非粮食饲料资源酒糟、醋渣、果渣、豆渣、玉米浆等农副产品和轻工副产物的年总产量达1亿吨,棉籽粕、菜籽粕近1000万吨,前者的利用率不足20%,后者不足70%。因此,开发一种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微生物发酵饲料,充分利用大量的非粮食资源,是解决饲料、食品安全以及人畜争粮等重大问题比较好的途径。

  通过高效呼吸膜固态发酵技术生产的发酵浓缩料,主要以生产玉米淀粉的副产物玉米浆、杂粕等作为蛋白质原料,以轻工业副产物果渣、豆渣等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及维持的能量来源。目前,玉米浆多用在制药工业作为微生物发酵的底物,但是由于需用量低,不足以实现对大量玉米浆的充分利用,也有以玉米麸为吸附载体,喷浆干燥生产玉米喷浆蛋白,但是能耗很大。而通过高效呼吸膜固态发酵技术生产的发酵浓缩料,水分一般在35-40%,因此可添加玉米浆作为发酵浓缩料的主要蛋白质原料,用量为30%左右,从而省去了烘干等工艺造成的大量能耗,实现了玉米浆的高效利用。果渣含有较高糖分,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优质能源,而豆渣蛋白质含量较高,约占干物质的15-40%,可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氮源。
  果渣和豆渣年产量在数百万吨以上,以果渣或豆渣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养分来源,采用高效呼吸膜固态发酵技术,从而实现了对果渣和豆渣等农产品副产物的高效再生利用,同时大幅度降低了饲料生产成本。
  高效呼吸膜固态发酵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豆渣、玉米浆、酒糟、醋渣和果渣等轻工副产物,棉籽粕、菜籽粕等高抗营养因子农副产品微生物发酵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湿度、pH控制等技术难题,使得微生物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能在同一个环境下进行,接种的微生物组合巧妙,能有效抑制和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同时又能促进乳酸菌快速生长。
  35 高效呼吸膜固态发酵技术对实现我国饲料大安全的重大意义
  通过微生物发酵无抗饲料实现生猪无抗生素饲养技术项目的实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此技术将解决饲料中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这一技术难题,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高于欧盟安全肉标准的国产无抗绿色安全肉。通过该技术,可以提高酒糟、醋渣、果渣、棉籽粕、菜籽粕等非粮食饲料资源的利用率3—5%,在动物饲料中的添加量可以达到20-40%,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投资少,可操作性强,成品使用方便,特别适合广大农村养殖场(),对解决人畜争粮及饲料数量安全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4 建立追溯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从生猪饲养、监管、屠宰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结合食品安全理念而构建的安全猪肉监控追溯系统,将生猪从养殖场到生鲜超市的整个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数据和信息汇总到监管平台,使监管部门和公众可以对猪肉生产销售等全过程进行追溯和跟踪,从而确保整个流转过程的透明化,确保猪肉制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实现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和追溯。通过养猪场、屠宰场、批发市场、超市的信息化建立起来的信息链接,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控制和对流通环节的实时监控。在猪只耳朵上打上电子射频耳标,对单个动物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可即时获取生猪的饲料、病历、喂药、转群、检疫等信息。同时通过此标签,还可系统地对猪只进行全方位的追踪,可以查看所有猪只的系谱、后裔列表。消费者通过电子质量安全条码扫描,可以查询到所购猪肉的各供应环节信息,提供市场监管部门和公众消费者对猪肉产品全程质量监控和相关信息追溯,确保从无抗饲养到无抗猪肉产品的全程追溯。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3-13 10: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把安全纳入4大战略,是蛮尴尬的事。
安全,不管对于企业还是行业,都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
事实上,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使用原料,饲料安全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饲料行业的安全问题,牙根就不是技术问题。
发表于 2007-3-13 13: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态问题
我在下面遇到很多料,里面肯定有问题,但农民朋友不怎么样想
发表于 2007-3-13 16: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问题

说到底,也是人类对自身利益的自私和摧残!!!!!!
发表于 2007-3-13 21: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就是常规,常规就没有利润
没有利润老板就不干
发表于 2007-3-13 21: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日报:安全是饲料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经济日报:安全是饲料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饲料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满足了全国人民食用肉、蛋、奶等方面的需求。要想实现饲料工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安全问题的解决是当前整个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饲料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术的原因,也有市场体系不健全的原因,既有监管不到位的原因,也有企业社会责任较弱的原因。但综合来看,饲料生产的源头在广大的饲料企业,饲料安全的根本也在饲料企业。生产者、经营者及使用者的趋利动机以及各种有意或无意的不规范行为,是造成现阶段我国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饲料企业如果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容易为利益左右,忽略饲料安全的重要性,甚至直接使用违反安全原则的原料和添加剂,从源头上导致了饲料安全的重大隐患。
   
     广大饲料企业应该认识到,饲料工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而饲料安全是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如果我们的企业生产的饲料存在不安全隐患,畜牧业将深受其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将受到巨大的损害。饲料安全已经不仅仅关系到饲料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畜牧业的繁荣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没有什么能够比人的生命和健康更重要的,因此饲料企业必须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饲料安全和动物性食品安全。
   
     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当然,仅靠企业的自觉是不够的,当前我国在饲料产品的科研等基础性工作上,在饲料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式上,以及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客观上助长了饲料安全隐患的滋生。应该说,我国现阶段饲料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能否在促进饲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从根本上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切实保证饲料安全,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不过从目前来看,监管体系的完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
   
     专家指出,保障饲料安全一方面要强化违禁药品治理。要抓好源头监控,深入开展饲料和养殖环节监管,切实加强屠宰环节检验,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瘦肉精速测技术。另一方面要严格饲料市场管理。要全面开展饲料安全监督监测,积极推进饲料企业质量认证工作,实施饲料产品名牌战略,努力提高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有关部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执法力度。而要想长远保障饲料安全,加强制度建设显得更加重要。
   
     目前,饲料安全方面虽然有《饲料卫生标准》和《兽药管理条例》,但明显落后于发展。《兽药管理条例》是十多年前发布的,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各方面管理隔绝,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施行,抓紧起草并出台《饲料法》。此外,目前饲料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监测检验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等都很不完善,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很不到位,再加上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管理方面的不到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表现出我国饲料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饲料安全监管体系,同时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饲料安全问题才会逐步得到更好地解决。
发表于 2007-8-25 10: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这个似乎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发表于 2008-5-7 14: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很难呀,尤其是现在疾病泛滥,病还没治过来,还考虑什么安全呀,

殊不知,许多的疾病都是饲料安全引起的,长期积累的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2 00:0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